清香的书

母亲说, 我和你爹爹经历的事, 能写成厚厚的一本书
正文

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35 - 找对象落户口上班 )

(2020-09-24 12:43:41) 下一个

    在那大半年的等待中,我经常到亲戚朋友家里帮忙做针线活儿。有一次,我到二队二姐的婆婆家,帮她家做了几天衣服。回家后不久,二队有个山东黄县的大龄青年说看上我了,想与我见见面。母亲听说是紧挨着老家的黄县老乡,很感兴趣,便约定在我家见面。父亲还这样对我说:“如果成了,你这辈子就有机会经常回咱老家看看了。”

    此人叫智远,家庭出身是贫农。他是投奔在总场加工厂工作的姐姐落的户口,批了职工后,分配到了二队木工班做木匠工作。他比我大五岁,中等个儿,身体壮实,一看就是浑身有劲儿憨厚淳朴的庄稼人。不算好看但也说的过去,总归人家条件比我强多了。

    见面后,我们俩人寒暄了几句,便转入正题。他说他在老左师傅家看到我时,就顿生好感,他是铁了心想找我,就不知我是否愿意。我跟他说,我家成分不好,我也没有户口。今后不光需要赡养爹妈,还有一个残疾弟弟也需要照顾。让他认真考虑清楚。他当时就表示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也实话实说地告诉他,我就是看好了这片美丽富饶的黑土地,像他一样,想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活。

    父母亲见了他后说:“行啊,咱还找啥样的。人家是贫农又批了职工,不嫌弃咱们这个富农成分就不错了。再说他还有个手艺,以后如果公家不用他了,还可以自己给别人干木匠活儿。你们俩都有自己的手艺,将来不愁挣不着钱。”姐姐们也都说挺好的。既然全家人都好,那就这样定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彼此都互相了解了一些。我也是着急上班干活儿,就叫他到单位开介绍信准备登记,好迁移户口。我也请老家的三叔三婶帮我开了介绍信。过年以后,1976年2月14日就在分场领取了结婚登记证。

    那时也不知道这个日期还是“情人节”,还有个特殊意义。以致后来女儿们看到我们这个证书后,还说爸爸妈妈年轻时还挺浪漫的,结婚领证还选一个情人节。哪有的事啊!那时只是想赶紧落上户口早点儿上班干活儿,早点儿自食其力挣钱养家。领证后紧接着就办理了户口准迁证,寄回了山东老家去办理户口迁移证明。

    在老家,我的三叔三婶拿着准迁证,帮我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还往粮库替我卖了一些他家的粮食,给我办理了粮油关系。五月份,我就顺利地在二队落了户,可以去二队上班了。

    得知自己可以上班干活儿了,我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可不用在家吃闲饭了。智远给了我150元钱,叫我准备上班用的东西。母亲帮我做了一套被褥,还给我带上一张大狍子皮,叫我在宿舍里铺在褥子底下好隔凉隔潮。那是母亲在附近密山林区工作的堂弟,过来看望她时送的。母亲说家里有热乎乎的炕头,用不着的。

    我非常感谢二姐,她把托知青从大城市买来了的刚时兴穿的一个深灰色涤卡套装和一条红色格格围巾送给了我,我很是喜欢。配上我两个搭着肩膀的小辫子,母亲说:“你穿着真是洋气好看,跟那些上班的青年没啥两样。”

    6月11日我来到了二队,被安排住进了集体宿舍。虽然是在家属队,但是跟职工们一样,也被安排在农工女排二班工作。把粮油关系交到了大伙房,我开始跟一群没结婚的青年和一百多个大城市下乡来的知识青年一样,过上了单干户的日子。

    二队是个人多地多机械多的大型连队,我跟随着大伙儿一起下地干活儿。排长林香兰同志,是一个特别能干又能吃苦的女强人。二班长是很善解人意人缘特好的李秀芳大姐。我初来乍到,处处受到班长排长的热情指导。

    收工后,我拿起饭盆儿跟着大伙儿一起去大伙房吃饭。伙房大厅有好多大饭桌和长凳,有的打完饭直接就在大厅饭桌上吃,有的则端回宿舍去吃。一二百人在大伙房就餐,排着队打饭,摩肩接踵来来往往,很是热闹。我感觉每天的伙食都很不错,早餐馒头稀粥咸菜,中午差不多都是有肉有豆腐的炒菜或炖菜,有时候还能吃到炸鱼、炖鸡块、红烧肉和排骨之类。晚饭相对简单一些,除了有中午的剩菜,就跟早餐一样。

    下午收工后,我也跟随着同一宿舍的伙伴,拎起脸盆,抢着去水房打热水回宿舍洗澡。晚饭后有时跟着室友去参加职工大会,参加傍晚的盖建房子的义务劳动。有时候也忍着羞怯,被那个智远叫出来,在宿舍门口坐个小板凳一起聊会儿天。没用多长时间,我便很快地融入了二队这个社会主义文明大家庭。

    那时候,我最高兴的事情,觉得跟农村大不一样的,是不管地里多忙,放下活儿不干了,要休息大礼拜。十天休一天,逢节日还休两天。每当那个时候,我会高兴地约家同在分场的伙伴,下午下班后不回连队,直接从地头抄近路回家。一路小跑一路歌。思想单纯的我,心情是极快乐的,就像只快活的小鸟一样飞奔回家。

    回到家,就跟母亲一起边做家务边说话,告诉她在二队的一些新鲜事情。比如每月交上九块五毛钱,大家就可以集体去大伙房吃饭,爱吃多少吃多少,并且我觉得伙食还不错,都是连队自己养猪杀肉养鸡吃蛋。每天下地去锄玉米锄大豆,那地头长得一眼都看不到尽头。还有操着各种腔调的各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也在地里一起干活儿。他们的穿着谈吐气质比农村的年轻人显得文明雅致许多。连队的机器很多,耕地的拖拉机、收割机、康拜因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有一次,智远还拉着我在康拜因上照了张相片呢!

    这不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幽久桥 回复 悄悄话 最近有一部连续剧, 名 【平凡的荣耀】,这用在您身上真合适。跟读中,不急。
唯一2005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