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刘达: 非常年代 非常英雄

(2021-04-04 13:22:09) 下一个

【科大瞬间】特刊 | 作者: 芦荻秋

1964年,刘达接替郁文,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第二任党委书记。很快,“文革”爆发了,他被停职、打倒,戴上高帽,挂着黑牌,游街示众,过上了住牛棚、扫马路、清理厕所的苦难生活。在王震同志的干预下,1972年,刘达获得“解放”,官复原职直到1975年离开科大。算起来,在科大的11年里,刘达实际在位时间只有短短5年就在这短短的5年时间里,刘达做了两件大胆的事情:一是搞了一次效法西方大学的教学改革,二是召回“文革”中毕业的科大学生“回炉”再培养。

头一件始于1965年。当时中国大学全面效仿苏联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僵化,缺乏生机。在刘达的推动下,科大大搞“自由化”,引进西方学分制,在规定学分外,学生可在全校自由选修任何课程,并实行单性学制,允许跳级、单科升级和提前毕业。与此同时,强调外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还要求一些课程不限于苏联教材,而直接采用美国教材授课。这些举措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使得科大原本就有的“勤奋学习”的传统更加蔚然成风。只可惜,时间不长,“文革”的风暴便席卷了大学校园,这场极具前瞻性的教改也随之半途而废,并遭到严历批判。

后一件始于1973年。科大经历了南迁重建的挫折,不但仪器设备损失殆尽,更严重的是,在北京时科大的教师队伍主体是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而这批高水平的师资大多没有随学校南迁。于是,重新出山的刘达一方面重建数理化基础教研室,顶着压力支持校内部分年轻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从全国各地物色调入了200名教师。同时,他还把眼光投向了“文革”前考进科大却因“文革”而提前离校的这批学生,下令开办“回炉班”,重新召回补课,完成学业。到1975年,一共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至1970届毕业生回

校进行培训,他们大多在“回炉”后被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回炉班”很快就被当成“右倾复辟”的典型,而受到严令禁止,甚至有人逼迫刘达签署文件将“回炉生”退回原单位。无休止的围攻、批斗终于使他病发,无法视事。1975年,刘达黯然离开科大,被调往北京,1977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即便在清华期间,刘达还多次亲自写信、推荐,帮助不少散落各地的科大毕业生回到母校。

刘达在科大做的这两件事,头一件虽然没能收获果实,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却在科大产生了持久影响,并在改革开放后重新荫芽、开花、结果;后一件虽然也没能善始善终,但已经召回的300多名“文革”期间毕业生,在经过“回炉”重锻后迅速成长,成为科大自己生长的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选自《中国科大报》:50年校庆纪念特刊(2008年)

《科大瞬间》编委会
许赞华 803|刘扬 815
滕春晖 8111|黄剑辉 815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沈涛 822
Jay Sun 8364|吴钧 89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行者陌言 回复 悄悄话 荒唐愚昧反智的政府治理下愚昧荒唐反智时代. 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真不幸
务实小民 回复 悄悄话 历史还是公正的,苦心做过实事的人还是会被后人记起,肯定。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1975年,刘达黯然离开科大,被调往北京,任国家标准计量局局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