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1期

(2020-08-04 05:17:17) 下一个

(视听版:https://youtu.be/zvmduB-ErRE  ) 

 

47)     欧钦哈喇绍

海参崴。普里摩尔斯基机场。

发动机停止转动时,端着枪的苏联士兵从远处跑来。

杜利特~特遣队16架B-25轰炸机,15架最终坠毁。唯一安全着陆的,是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60公里处。这个绰号“雪橇”的8号机组因为风挡玻璃被击破,阻力陡然增大,燃料明显不够消耗~必须另谋出路。

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决定做出任务中严格限制的“万不得已”时的选择:飞往路程短一半的苏联。

这是苏军的一个海军机场。下士瓦沙,警觉而困惑地带领巡逻班,押解5名美国飞行员来到上校面前。

同样困惑的上校对他们打了半天手势,无法沟通。上校于是派人拿来地图。这时迫降机长约克与领航员汉顿说了两句,后者便在地图上从阿拉斯加到海参崴,划了一条连线。

上校点头:“欧钦哈喇绍(很好)!”然后请“迷航的美国非战斗人员”去营房食堂。当晚,他们享用了美味鱼子酱和伏特加。

但第2天真相大白。他们被宣布:参战,且擅自闯入苏联领空!

因此必须拘留。列车把5个美国人带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远东军区总部,关进一处孤零零的房子。

 

48)     缅甸失利

缅甸。皎克西,中国远征军指挥部。昏暗的军用马灯下,史迪威在审核给马歇尔的电报稿。

彬文纳会战形势严峻。已命东线向漂贝一带撤退。西线新38师出击得手,激战攻取仁安羌,救出被围英军7500余人※。请务必考虑我的前日建议,尽快开辟北方路线!使援华武器不致中断。空中运输数量实在有限,不足以依赖。

撤离中,通讯困难。下次电报,暂定一周之后。

※ 仁安羌之战,孙立人获英王颁发“帝国指挥官”勋章

史迪威连夜驱车,驶向伊洛瓦底江前沿阵地,那里被日军撕开一道口子。拒绝服从命令的杜聿明正在布置炸桥。眼里布满血丝的史迪威,感到一阵阵的身心疲惫。

丘吉尔回忆录中,坦白写道:“在亚洲一片黑暗的日子里,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那条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这种胡思乱想更加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100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中英联军放弃曼德勒之后,英国已无心作战,径自逃向印度;杜聿明则率第5军匆忙向北~野人山退却。

史迪威写到:“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已经迫近。”

日语教官~弗兰克·梅里尔少校现在负责同英军联络。他向史迪威叙述情况:“英军没有任何计划。不作侦察,不采取保密措施,不搜集情报,从没抓到过俘虏……而日军则截然相反,有着很好的联络,积极主动,机动性也很强。”

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重镇~东枝。史迪威冒着猛烈炮火指挥收复。而罗卓英提议:如果5点钟前拿下东枝,就发五万卢比奖金。结果很快就攻下了~比规定时间还提前1小时。

但相反的办法~惩罚,却不被采纳。55师逃跑,史迪威要求将师长送交军事法庭,没人理睬。他心寒地对贝尔登说:“搞不清它的行踪。这是我所看到的最该死的部队。全师一下子就无影无踪。”

军医官西格雷夫发现:

史迪威将军在跟那些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见面时,“甚至连句‘早安’都不屑说,从不留情面。但你若跟他谈正经事,他会非常友善。往往事情刚讲一半他就明白了,很快就能作出决定”。

长期物资短缺,使囤积物资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痼癖。第5军有90辆坦克,而委员长却要从重庆亲自~几辆几辆地~调动发放,结果作为坦克部队的冲击作用荡然无存。

在东吁,史迪威满意地看到中国兵熟练地挖好炮位,出色地架设起德式150mm野战大炮,并仔细进行了伪装。

次日他问杜:那些大炮怎样了?杜聿明回答:已撤到安全地区。

“你是说~不用它们打仗?”史迪威大吃一惊。

“是的。”杜,艰难答道。

“那要它们有什么用呢?”

“将军,我第5军之所以是国军精锐,就因为拥有野战炮。损失了这些炮,第5军就不再是精锐。拿它去冒险,我担当不起。”

杜中将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 见《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巴巴拉·塔奇曼著

 

49)     香格里拉!

华盛顿。白宫。这是几个月来最热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复活节的天气和会场气氛,已无需壁炉火苗来烘托。

“炉边谈话”的主人,今天只简短回答那些踊跃的提问。

“阁下,您怎样评价这次奇袭?”

“这对我们一度低迷的士气,无疑是一次巨大振奋。”

“飞行员们,能否安全回来?”

“据我所知,没有1架飞机被击落。绝大部分都会脱离危险,救助活动已经开始。我们会尽力使他们平安返回。”

“他们,会获得荣誉么?”

“难道,你认为不会吗?”

“不好意思啊,这个问题问得愚蠢了。”

“没关系。还有什么?”

“总统先生,”《洛杉矶时报》记者劳拉,尖锐问道:“能否披露~轰炸东京,是从哪个基地起飞的?”

红光满面的罗斯福停顿一下,放在衣兜里的手指,触到了卡尔迅那份电报。他于是幽默地眨眨眼睛。

“基地?我想是~香格里拉!你认为不是吗?”※ 史实

金发碧眼的劳拉,惊奇不已。全场笑声伴随着掌声。

 

50)     跃入陕北!

陕北上空。4月21日凌晨。

3个小时里,B-25在夜空中疾驶。舷窗外漆黑一片,偶尔闪过几点地面灯火,稍纵即逝。

亨利·惠特赛少尉有些茫然。这次任务会顺利吗?

看到身后上校睡得那么安详,少尉又感到担心没有必要。跟着一位突击大队指挥官行动,多半是幸运的。

午夜登机,上校随便问了句:“小伙子,训练过夜间跳伞么?”

少尉挺胸:“当然,长官。”心想,这不就是执行这次任务的首要条件么,否则干嘛挑选到我?惠特赛少尉是美军驻昆明陆航分队按史迪威将军指示,为这位上校特地配备的安全随员。

看表,离预计时间还差4分钟,地面仍无标志没有出现。会不会偏航?会不会通讯衔接有误?降落地点会不会有障碍物遮挡?一堆问号……他又紧张起来,瞪大眼睛盯住窗外。远方天边,现起一丝鱼肚白。

“OK,在那里。”

身后传来上校睡意未尽的低沉声音。惠特赛有些妒忌地,再次搜索一圈,这才从天地交界处发现3个微弱小亮点。他起身敲敲前舱向领航员示意。那位用手势回答:已找到目标!

约翰机长转舵,少尉踉跄一下回座椅,顺便瞥了后座瘦老头一眼。心说就是不一样啊,特种兵,得有一双鹰眼。

向上校递去伞包时,惠特赛顺便道:

“长官,这个机组很可以嘛,一路上没出任何问题。”

“嗯。该给他们请功。”卡尔迅接过。

“几乎分秒不差啊,难得。”少尉一边背伞具一边继续搭腔,很想听听这传说中的卡尔迅,聊两句他的传奇故事。可上校照例保持沉默。

“是否叮嘱一下机组,按计划作好下次待命准备,长官?”

卡尔迅沉吟:“不必,他们不至于出错。”

3堆篝火愈宜明显。惠特赛打开炸弹舱门~由于飞机结构问题,只能使用这个出口。弯腰时他感到,卡尔迅的大手拉了拉他的伞包背带~这是必要的检查。

这老头不错,他想。于是又说了一句考虑很久的话:“长官,有朝一日,我也要申请,加入你的突击队。”

“好吧少尉。可那要你的将军批准。”

少尉和机械师一起,把首先投放的一只大木箱挪到预备位置。

两分钟后,他们两人先后,跃入晨曦笼罩的山谷。

 

51)     失眠之夜

华盛顿,白宫,总统卧室。这一夜,罗斯福失眠了。本来上床就够晚的,他还吃了安眠药。

久违的胜利使他兴奋。虽然规模远不够,却足以在这个历史关头~美国作战不利的关头~给民众以鼓舞。

作为总统,即使心情不佳,也不能摆脱鼓舞民众的责任。一个出人意外的好消息,有时可以覆盖住一片鼎沸的坏消息。反之也一样……

是窗帘上一道缝隙,影响了他的睡眠。

缝隙中的天幕上,一颗星正好闪烁眼前。那光亮不明也不暗。他想按铃叫人把窗帘关好,犹豫一下又放弃了。

浮想联翩的总统,此刻有喜悦也有伤感。

幼年时代,在外祖父老德拉诺先生身边,仰望繁星、幻想无涯的岁月,永远逝去了。成年后所面临的一多半,是奋争和磨难。有如外祖父告诉他~中国人的那句话: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是的,即便贵为总统也如此。不说别的~看这限制他行动力、乃至生命力的双腿吧……

又过了一小时。还是睡不着。

星光仍在闪烁。不明也不暗。相比之下,他更喜欢那种蓝白色的、耀眼的星团。似乎那才能代表人生的追求~亮丽,燃烧充分,无忧无虑。而这一颗,却是温热的暗红色。此刻,在窗帘缝隙中,孤独地悬挂着,张望着……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在暗示我,今后仍然不顺利吗?所谓十之八九的人生不得意?是啊,菲律宾、缅甸的战局又在急转直下。败绩的阴影,仍在困扰着美国。

唉。暗红色的、却刺眼的星。和那句中国的格言……

嗯哼?等一等……那本厚书~那本由内政部长伊克斯推荐给总统阅读的书,叫什么来着?

是的~是的!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读完它花了一周时间。而当今伦敦和纽约学术出版界,都赞赏这本畅销书是“30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

罗斯福的思绪一下回到两个月前~年初,在白宫,对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那次召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