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三 古运河畔名胜 之三

(2020-02-06 21:28:07) 下一个

 

皋桥

皋桥屡屡动干戈  白骨累累野鬼多 
自古兵家征战地  可怜将士血成河

 

跨水何尝思隐士  抚栏空自忆梁鸿 
遗诗犹在难明了  皮陆公垂留谜踪
 

【背景材料】
    皋桥在无锡西门外十里,横跨五泄河(即锡澄运河),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与五泄河交汇口,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是无锡地区最大的古代单孔石拱桥之一,距今已近千年。清·雍正四年,无锡分拆为无锡、金匮两县,五泄河成为无锡县、金匮县的界河,也是沟通长江、太湖两大水系的重要通道,桥身高大、雄伟,金山石石板纤道,整齐宽阔,能并行两匹战马。渔夫幼年,曾经登桥远眺,至今记忆犹新;惜乎桥已拆毁,无迹可寻哉!
    皋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60年太平军攻打无锡和1863年清兵反攻,1925年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在无锡交战,都在皋桥上展开过激烈战斗。1937年11月26日,侵华日军更是丧心病狂,在皋桥沿河杀死数百逃难百姓。
    史载,东汉梁鸿,过洛阳见宫室侈华,作《五噫之歌》讽刺皇帝。章帝要捉他,他偕妻先奔齐鲁,后逃亡无锡,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无锡皋桥,依名士皋伯通、居廊下小屋,为人佣工舂米。皋桥之名,同皋伯通有没有关系,待考。皮陆,指皮日休同陆龟蒙,公垂指李绅。他们都有诗吟咏皋桥。

 

《皋桥》
唐·李绅
伯鸾憔悴甘飘寓  非向嚣尘隐姓名 
鸿鹄羽毛终有志  素丝琴瑟自谐声 
故桥秋月无家照  古井寒泉见底清 
犹有余风未磨灭  至今乡里重和鸣  

《皋桥》
唐·皮日休
皋桥依旧绿杨中  闾里犹生隐士风 
唯我到来居上馆  不知何道胜梁鸿  

吴桥往事

津渡无桥通惠山  往来摆渡不胜难 
屡因争渡人身溺  长为过河心胆寒 
子敬捐资因感德  南溟劝妓沥忠肝 
一桥飞架往来便  史事尘封旧史翰

 

飞渡运河如外滩  钢桥横卧自闲安 
倩妆翡翠乘舆至  身着轻纨跃马欢 
行客不知吴子敬  路人全忘薛郎倌 
飞车驰过如平地  谁记当年争渡难 

【注】
   官方有关吴桥的记载:“京杭大运河黄埠墩渡口,河阔水深,流急浪高。民国四年冬,上海丝茧业巨子、无锡源康丝厂经理、安徽人吴子敬,到无锡视察厂务,见众人争渡落水,顿生义举之心,慨然出资两万七千两白银建桥。委上海求新船厂承建。民国五年春施工,仿上海外白渡桥型——民国六年三月通行。为纪念吴独资捐造,故名吴桥。”
另存一则外史,细述建桥来龙去脉,更为感人;古人之侠肝义胆,由此可见;故事结局,令人伤感。
吴子敬每年都来锡办茧,一年中在锡逗留数月之久,与乡绅薛南溟一行,常雇画舫狎游。时名姬桂林,花容月貌,有大家风范。吴子敬一见倾心,欲金屋藏娇。 而桂林只视他为摇钱树,并无真情。后来,吴子敬发达了,想为她赎身,但桂林已恋上了一个小白脸,避而不见。一日,吴在画舫中抑郁不欢,击盂悲歌,一旁的乡绅薛南溟于心不忍,示意他求同席的王克循帮忙,王出巨金让老鸨叫桂林到画舫,正色告之,风尘中终非久计,欢场女子,几个能得好结果?吴君一片真情,欲拯你於水火,而你反而贪恋爱金不爱人的小白脸,一旦私蓄化光,小白脸将弃之如敝履, 那时你人老珠黄,两手空空,谁会再当你宝贝,再想找吴先生这样的人,恐怕来不及了!一席话如如醍醐灌顶,惊醒桂林,她同意跟吴子敬从良。面对吴子敬的千恩万谢,乡绅们只要求有朝一日,地方上需要他出力时,不可推托。吴满口答应。
后来一次聚会,渡口有人争渡落水,差点淹死,众乡绅纷纷叹息,议论如果有钱,早该在此建桥,也不至如此。大家虽想借重吴子敬,希望他能出来建桥,但也不能肯定他有能力建这样一座大桥。不料事隔一天,吴就带着工程师去勘测了,全部工程资金由他一人独力承担,半个月内就动工了。
可惜,吴子敬不久患病去世,当时桥未正式通行。无锡地方感其高义,由薛南溟主持在锡为吴子敬召开了追悼会,将吴子敬的木主牌位迎放在惠山寺的尊贤祠和丞德祠内,与列代乡贤一起,供人瞻仰,以志不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