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晓霜

你来过,我走过,我们是否相遇过? 也许是某一个场景,也许是某一个人,也许是某一首歌,也许是某一段文字, 曾经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动,记录下这些生命的痕迹,在岁月静静流逝的长河里,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这样活过。—— 晓霜
个人资料
相约晓霜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晓霜: 一个有信仰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2020-05-10 12:35:03) 下一个

By 晓霜 相约晓霜 

 

 

写在前面】这是去年的一篇采访稿,疫情期间重读,让我思考信仰的力量。David 称他自己是一位“普通”的美国人。他的祖先在近400年前离开英格兰乘船到达美洲大陆新英格兰,那是“五月花” 航船到达后不久。到了David 的后代,他们家族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85年,他的孩子已是第十六代美国人了。当年他的祖先为什么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他们的美国梦是什么?他们的后代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怎么看待当今美国多元化的社会?我想从David 的对话中找到答案。

 

被采访人:David
采访人/撰稿人:晓霜
 
*  *  * 

 

Q: 听说您的祖先是 400年前从英国坐船来美国的,可否分享一下您家族的历史和记忆?

 

A:  我家族的历史,根据文字记载和祖先口传下来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大约 400 年前。我的父系祖先姓 Johns,居住在 Wales, England (英国的威尔士), 1635 年坐船来到美洲东部 New England(现在的麻省)。

 

我的母系祖先姓 Lorde (美国写为 Lord), 400 年前是苏格兰的 Farmer, 在1630 年左右来到美国,他们与我的父系祖先同一时期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麻省的一个港口)。

 

400年前,跨大洋的航海还是有很多风险的,不少人因为气候,疾病,饥饿而死于途中。他们为什么离开英国自己的土地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呢?我相信他们是为了追求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们知道的历史大背景是这样,那时一批批英国清教徒来到New England。

 

Q: 您的祖先从 New England落地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吗?他们是什么时候相识的?

 

A: 不难想像他们到达麻省海岸后,成群聚集在一起重建家园,然后慢慢地流动、搬迁了很多地方。可能祖先的血液里就有那种勇于冒险和开拓彊土的精神。

 

我的父系和母系祖先到达麻省后,同时期搬到康州,后来又搬到南方不同的城市,他们是五代后才联姻,结为亲家的。

 

我父母是在亚特兰大相识的。我父亲家从南方北卡搬到乔治亚, 定居亚特兰大; 母亲家从马里兰也搬到亚特兰大,他们那里相识,后结婚生下我和弟弟。

 

你知道,大部分美国人一辈子都会搬迁很多地方居住。

 

Q: 您幼年、童年最早的记忆是什么?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A: 我在亚特兰大出生长大。我出生不久,二战爆发,小时候夜里常被警报声吓醒,很害怕,那是备战的练习。

 

此外,小时候最早的记忆是一家人去教堂。很小就听大人讲圣经的故事,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唱圣歌,聚会,那是我记忆里儿时的快乐时光。

 

等我慢慢长大才意识到,我小时候学到的生活原则,成为我人生的准则,逐渐形成我的信仰,让我一生蒙福。

 

Q: 您小时候上学是怎么学习的?学习很多生存技能吗?上学轻松吗?

 

A: 那时上学竞争不强,读书不费劲

 

我爸爸的一位妹妹是小学老师,上学前她就给我很多孩子读的书。我5岁时可以读一年级的书,跳级直接上了一年级。6 岁时父亲搬到亚特兰大南边开店,卖 Office Depot & Stationery 办公用品和文具产品, 那时赶上我得了哮喘病,于是休学没有回校。父亲要求我在家学习2年级的课程,开始Home school。我直到3年级才回到学校上学。

 

我们家并不富有,但是很重视教育。我们学习英文、数学、地理、历史、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我在学校一直是好学生,没有觉得太用功,只是享受学习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平安喜乐。因为信仰的缘故,我的父母不会为钱而活。他们告诉我,此生是暂短的,我们还有来生的寄托和期盼。

 

我在高中16 岁那年受洗,成为基督徒。童年和少年时代觉得很幸福。除了上学,就是与教会的小朋友一起玩和聚会。

 

Q: 您有个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除了上学,去教会,还参加其他什么活动吗?

 

A: 我喜欢打球,课后常常和弟弟、朋友们一起打棒球、篮球。打球成为我一生的运动爱好。五十多岁时,我们还得了全美棒球比赛(业余组)的冠军。

 

我家父母从小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要承担责任,不能懒惰,长大要有能力和担当。

 

我8岁的那个暑假,有一次爸爸问我:“你要不要到外面去挣点零花钱?”

 

我说好啊,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爸爸借给我一些钱,买了一些20美分半打(6 瓶)的可口可乐,然后让我25美分去卖。爸爸和我把买来的可口可乐放在我的滑滚车上,我拖着车,在住处附近一家一家去敲门。邻居都非常友好,大夏天邻居看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卖可乐饮料,他们都来买。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锻炼,让我从小就不怕跟生人说话。

 

到了6年级,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可以自己付长途汽车的车票去纽约和华盛顿DC看望我的姨妈,当时我感到特别自豪。

 

我在高中13-14 岁时,爸爸带我到小城的超市去找工作。我开始放学后去超市工作,当时每小时75美分。我从小养成工作的习惯,一直enjoy 工作到退休。不一定每个美国家庭都会怎么早让孩子去工作,但是我们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精神独立和经济自立的价值观。

 

我上大学四年,每周工作20多小时,自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世界变化很大,但是父母从小教我做的很多事,一辈子受用,包括诚实做人,努力工作,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要过有信仰的生活等等。

 

 

Q: 您有没有经历过人生的一些挑战和困难?可否分享一下?

 

A: 我以前的婚姻失败,给我很大的打击。作为基督徒,我们是不轻易离婚的,总希望能够 work things out, 但是这需要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就非常难在一起生活。

 

还有就是我的工作经历。开始我不想在家族企业工作,父亲拥有很稳定的生意,销售办公用品和文具产品。我开始在别人的公司打工,后来发现公司的培训项目,对员工不诚实。这违反了我的原则,我不能忍受欺骗,不愿意跟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正好父母希望退休,所以我辞了工作,26岁那年我接管了家里的生意。

 

我从小受的教育都是 live with principles, 所以我在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始终如此,诚信第一。

 

Q: 您和珍妮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不同的文化和以往不同的生活背景有没有给你们带来过文化的冲击?

 

A: 我和珍妮是公司的合作伙伴,一起同事了8年才结婚的,我们非常了解彼此。在和中国合作做生意的十几年来,我已经经历了很多文化上、价值上的冲击,我们结婚以后并没有感觉到有文化的冲突。

 

珍妮为了让女儿更多地了解美国的文化,认识更多的朋友,她常常送她的女儿周末去教会。后来我们一起参加教会的活动,我们就走得越来越近了。我发现她一直在寻找神,在这里她找到了归宿感。我看到信仰给她带来的改变,让她对生活充满热忱和希望。

 

Q: 能不能也分享一下你们共同创业的经验?早期你们经过什么样的文化和价值的冲突?

 

A:  说来话长, 我接过父母的生意后做得很成功,40多岁的时候把家族企业卖给了美国一家 Fortune 500 的上市公司,我可以退休了,但他们要求我做四年的 General Manager。在这个大公司,管理层人多效率低,他们要最大程度地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我更多地考虑客户的利益,自己做事自由惯了,干了两年我辞了职。

 

那时我认识一位台湾朋友,他是斯丹福大学商学院毕业的,他正好卖掉了自己的生意,准备到大陆去投资。 我退下后,这位朋友觉得我有经验,可以一起做些事。一些中国的留学生也在寻找工作和发展机会。那时中国刚开放,欢迎外资,这位台湾朋友和一些中国留学生邀请我到中国去考察,我们就这样一起认识了珍妮。

 

不幸的是,不久这位台湾朋友在一场车祸中意外丧生。后来我跟珍妮成立了公司,继续跟中国合作。

 

我非常喜欢中国,对于中国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但是与中国一些公司做事还是挺难的。我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诚实有信、正直、担当责任,这是根植于我们文化的价值观。我们彼此握手就可以 Bond (达成协议),就会遵守诺言,骨子里的这种契约精神,它是基于基督文化和共同的信仰。但是和中国的一些 Businessman 合作时,我发现大家说的话,签的书面合同并不算数,你必须要知道别人心里怎么想的。这对我这样的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跟中国谈合作,我按照合资比例出钱,后来发现有两本账本。问账的时候,他们就说,“有些东西你不懂。” 他们还有一些账外的账,比如说一些有背景的人,他们就不需要出钱出力。年底的话,你让对方报一个账,数字都对不上,告诉我 “某项支出‘大概’有多少钱”。在我的Accounting 词汇里面没有“about” (大概) 这个词!我们在美国公司看似最基本 Accounting principle (财务原则)那时在中国行不通,后来我就撤资了。

 

珍妮开始在北卡做家居饰品设计,在中国制造, 再销售到美国,我是她的合伙人。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曲折的,中间多层关系,很多人在中间赚了钱。我们曾经一度做得很大,在全美很多地方有我们的产品展厅,有精致的产品目录单。

 

中间有很多环节,只要有任何质量问题,我们都会把钱全部退给客户。我们退款后,到厂家去索赔退货退款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牺牲了很多自己的利润。 到了金融危机,生意就很难维持。

 

可能我们没有在中国找到 right person,我自己做生意是绝对不会欺骗客户的,这是我的文化和信仰所不能容许的。珍妮不是生意人,她早期“下海”也是付了很多学费,但是她一边学一边做, 她非常喜欢设计产品。

 

谈到婚姻,我们之间有一种信任。做了8年的公司合伙人,后来我们结婚,发现我们在一起很容易相处。只要是对的人,再加上你们都是给予对方100%甚至更多,婚姻才会幸福。经历过以往,我把我们的婚姻也当作是个Miracle。

 

在珍妮的祈祷和影响下,她的父母也都信了主。无论是我们生命中经历怎样的低谷;生意失落时,在灾难疾病面前,我们都是信靠主走过来,我们经历了很多神奇的见证。

 

基督徒知道世上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我曾在网络时代的初期投资了一家Startup公司,公司上市后,原始股值数千万美金,但是经过泡沫经济和 911 后,股值蒸发。我们的投资和生意“梦”被打碎了,但是神又让我们站起来,一切又重新开始。

 

Q:可否分享一、两件神奇的经历?

 

A:两年前珍妮 90 岁的妈妈病危,医生告知家属,她妈妈已经无法抢救了,准备第二天要拔掉 Life Support 停止创伤性的抢救。珍妮一天一夜跪着祷告。第二天,她妈妈神奇般地活过来,可以回家了。她妈妈在病床上信了主。

 

我们的生意也经历过很多曲折,因为我们按原则办事,成本很高,各种原因,欠下了很多银行贷款,但是最后都是神奇般地化险为夷,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活过来。主为我们预备的是那么地丰盛,信靠他的人,必不匮乏。

 

Q: 听着您分享很感动。听珍妮说过,你们公司一度因为资不抵债准备关门,但是有一位员工得了癌症需要医疗保险,您为了继续提供那位员工的健康保险,从银行贷款,每月继续支付员工的医疗保险计划,直到她结束化疗,身体基本恢复。您当时担心吗?如果时间很长,无法支付货款怎么办?

 

A:  我们那时雇了一位有经验的销售经理,给她很高的基本工资,她的生活消费很高,我们还预支了她的 commission (佣金)。没想到经济危机,加上她身体的缘故,一直没有销售业绩,但是我们还是照常给她发工资,预支佣金。后来公司一直没有太多生意,准备裁员关门,但是那时她偏偏得了癌症,需要医疗保险,我觉得当员工身逢绝境,不能置之不理。于是从银行贷款,每个月继续支付员工的医疗保险计划,一年后她结束化疗,身体基本恢复。我们一直为她支付工资和保险,直到她找到新的工作。

 

我所能做的,就是祷告,靠神的力量,得到信心和内心的力量。神给予我各种机会去帮助他人。在困难面前,我们心中仍然有平安喜乐。

 

Q: 您的祖先 400 年前到美国寻梦,子孙后代生活得很幸福。您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轻轻地问一句,作为早期移民美国的英国后裔,面对新移民是否存在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不知这个提法是否政治政确,我只是想了解您个人对新移民的态度,尤其是对待不同信仰的人)。

 

A: 白人是否有优越感,你也许听说过一些白人歧视新移民的事情,但是他们不代表美国人,不代表我们所有的人。无论什么肤色,美国人就是意味着我们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Americans mean we all come from somewhere else)! 我的祖先是1630年来到美国的,你和你的祖先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美国,我们都拥有同一个天空,同一片大地,我们都是美国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我小时候出门,家里不锁门,不会担心被盗;经商时握手可以达成协议,我们会彼此信任,履行义务,这是溶于血液的价值。看到世上太多的灾难,战争,罪恶,我觉得这个国家开始远离神,人类就会越来越混乱不堪,美国梦也变得越来越遥远。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但是我相信神的国度,相信天堂是存在的。愿神祝福你。

 

 

2019.9.30 初稿

2020.5.6 修改

 

注明:文中照片由David家人提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GG_95'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留言!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之初'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留言!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欲千北' 的评论 : Thanks for reading and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羊哥' 的评论 : Thank you very much. I will share your message with David and his wife. May we all find the peace and joy in life.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for reading!
相约晓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安然0203'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留言!
安然0203 回复 悄悄话 感动,多谢分享!
GGG_95 回复 悄悄话 阿门
羊哥 回复 悄悄话 God bless David and Jenny. A beautiful story indeed. When pursuing happiness, Happiness found nowhere else but in Christ.
心之初 回复 悄悄话 读得感动。谢谢博主。
欲千北 回复 悄悄话 信靠神的人是有福的。信靠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多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