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MM

每张照片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正文

Covid-19 与数据调控

(2020-05-03 09:51:47) 下一个
这是几周前的旧文。前晚太太烧臭豆腐,说是烧坏了,想扔掉,连我家狗都不吃,正好孩子回来,用手指往嘴里塞了一块,没说香,看起来挺好吃似的。
 
说起关于数的词,真是数不胜数。据说埃及的文字,起源于宗教,所以形美但抽象。我们的祖先,造字好像本来是为记事,记宫家的事,记事当然包括记帐,是帐就得有数字。一是一,二是二,清爽,形象,具体。虽用不着划十个横记为十,但这些特点,我们祖先造字时肯定一直刻在他的记忆里,因而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每个数字上。
 
现代关于数的运用更繁复,更广泛,如数控机床,数字游戏,数码相机,等等,还有最近冒出来的数据调控。这不是个新词,老早就有了,就象地里的草,温湿度合适了,就长出来一样。因为是关于数的,第一感觉应该和经济学什么的有关,但哪几个领域和数字没关系呢。能覆盖所有的,大概是社会了,也就是说,它和社会管理方面或许牵涉更深。

既然是数据调控,首先得有数,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至于米,这是个泛称,要是讲究些,应还包括面,豆,玉米,菜什么的。不同地域的人,水土不同,吃的"米"自然不同,就如调控用的数不一样。但终究是供吃的,又具有共性,共通的"米",就是有关Covid-19的数据。

既然米有粳米,糯米;豆分大豆,小豆,Covid-19的数据包括疑似、确诊也就不奇怪了。要是加入测试盒数量,病故人数等,煮出来的饭更别有味道了。

先说说日本,同属亚洲,现在还受天皇的控制,部长也仅是个臣民中比较大的,称大臣。政府首脑,叫总理还不够,偏要加个似乎是多此一举的尾巴,谓总理大臣,啰嗦不说,念起来舌头都累。这都是小事,习惯了就好。要紧的是,七月要开奥运会,几十年一遇的盛事。

本来疫情控制得不错,全球大流行了,谁都难以独善其身,等温度高了,病毒或许就自然消失了。现樱花前线正在向北推进,东京人就少举办一次花见吧。只要看看它三月份的数据,就知道同是亚裔人比较顺从,听政府的。谁知三月二十几号,那些没有奥运会要开的奥委会委员,决定将2020东京奥运会延至2021年。不要说到时那些运动员会生出今昔是何年的感叹;观众如我们,看着吉祥符上数字,把自己家的日历换差了,真的好像又多活了一岁。只有女人最高兴,今年二十八,明年还是二十八岁。

可到了三月底,那些龊掐的记者,问东京都的美女知事百合子。当然,没问年龄,而是说,近几日,病例数突然大幅增加,是否因奥运会,前段时间有数据调控。美女,见人多,当然知道,比起上午记者问总理大臣,现在每天增加的病例数一天比一天多,是否和温度高了有关系,假如有,是什么关系,要善意得多。知道该记者的提问有点讨好,就如问煎饼摊上正在涂鸡蛋的老太,煎饼涂鸡蛋好不好吃一样。于是回答说,肯定没有。政府正在尽力投放更多的测试盒,以早日控制疫情。

这样看来,测试盒和控制疫情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难怪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各州州长,从三月初开始就频频露面,告知民众,本国,本州已完全准备好了,给需要的人予以检测。

谁都知道聪明人治国,不聪明者治于人。最近每天上台出镜的是精英之首,而非警察局长。总统、州长都是律师出身,现总统除外,是个非传统的,还是商人,但能说会道还是遵守传统。在中文语境里,这算不上个褒义词,反而如"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常常给人以忠告。但总统没必要这样,要是某人喜欢干,完全可以,但你不能阻止我每天滔滔不绝地讲个几个小时,主要是讲错了也没关系,反正说出来的话,又不是法,更不是圣旨。和记者斗斗嘴,磨磨牙,只要不动手,可以称得上有雅量了。但总统毕竟是总统,你今天说病毒就是普通流感,天气温度高了,自然就消失了,是个奇事。你或许不知道,即使你的头发梳偏了几分,明天普通民众会在理发店里发现多了个发型选择。加上本州的州长,又是和总统是同一派的,虽然不见得事事附合,现在看来,套路是一样的。

本州的病例,从三月初发现第一例后,进展缓慢。本想德州地大,人口密度低,公共交通不发达,偏南,温度高,这些完全是抑止病毒蔓延的有利因素,或者说病例数不见増多的原因。三月中,地方郡的首长又背着州长下了个蹲家令(Shelter-in-Place),加上联邦政府要求社交距离,CDC打脸似地修改指导意见,提倡带面罩~只要遮住口鼻的,啥都行。这些措施,实际穆斯林妇女老早就这么做了,而且做得更周全。我丝毫无意冒犯那些戴头罩的人,虽然,目的不同。只要CDC的官员照照镜子,他们的僵化与闭陋就照出来了。

这么重的药下去,照例,病毒会被杀死很多。但到4月初,本地的"居家令”实施快三周了,曲线的头一点没下来,反而有时脖子昂昂的。德州总体,其他如休斯顿,反而增速加快。我和你一样,心里有点乱。疫情的数据多得眼花缭乱,我们平时看到的除了"确诊病例”数,就是死亡人数。在一定地域内,简单地说,确诊数多了,死亡人数自然高,但确诊数依赖于检测的人数,即检试盒。聪明如政府,通过控制投放检试盒的数量来"控制"疫情。我们平时看到的疫情数字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不是病毒扩散程度,而是检测铺开的程度。就如,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德州不是没有确诊病例,而是缺少测试盒。不管是为了调控,故意而为,还是政府真的提供不了,那也是苦。你不去测,自然就没有,只有有脑子的人想得出。

即使有了测试盒去检测了,还有个“确诊”标准。WHO有个标准,即只要是试剂测试结果为阳性的,就算确诊。就像死可分断气、心脏停止跳动、脑死,看了就吓得半死。不要说还有诸如"有的人死了,仍然活在人们心中”类的比喻。WHO管不了各国政府,大家可根据形势需要,对于即使检测结果是阳性,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可以通过重新规范“确诊”标准,适度、艺术地掌握应用。

一言以蔽之,政府通过调控检测的人数和修正确认标准来"控制"疫情。孰是孰非,除了自我保护,就听天由命了。
 
古代的人们,生活在字的世界里,相对抽象些,讲究意境。"数",当然也是字,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买卖交换,也只不过诸如我一堆草换你二勺米之类的,大概就可以了。不然,关于数的运算不会只叫算术,而应是学问了。
 
现代的事比古代复杂,病也生得复杂,数据就更复杂了。现代科技,通过数字技术,做比古人快百倍、千倍的事,甚至不可能的事。数字的应用变得前所未有的广泛,且深入,当个农民,也要用数学,而不是算术了。天翻地覆,人人须与时俱进,所以,通过Covid-19 了解一点数据调控的事,那是眼泪流过,洗净了脸上的灰尘,或叫做带血的代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