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里的非文学博客

医学史为主,健康科普为辅,偶尔发些议论
正文

过敏反应和抗体IgE

(2016-08-05 08:23:16) 下一个

当初萧峰误杀阿朱之后一路北上寻找杀父真凶,在长台关酒店遇到阿紫的二师兄。那二师兄发毒掌伤不到萧峰,便转手打死了一个店小二。根据阿紫的毒理学,二师兄这么做是叫做不得已,因为练此种邪恶功法的人,体内毒力聚集之后必须有所杀戮,不然反而会伤及自身。


阿紫的毒理学是小说家言,不必当真。但人身体里有一种免疫攻击法力,行事之古怪就跟这位二师兄相仿佛:如果没有真正的敌人可杀,它就会精力过剩,于是看到一些本来没有什么危害的陌生人也要跑去攻击一番。


说的是一种叫做抗体的东西。


人体的免疫系统类似一个国家的保安系统。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支分队。


国家的保安体系,对外有国防,对内有公安。这些体系里面有不同职能部门,比如有报警系统,有监控系统,有歼敌系统。


人体也有类似的监控和反应系统。


比如,人体组织受伤了或是受病原体侵袭了,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通知免疫系统前来消灭病原体。这就类似市民打911电话呼救。


人身体里还有一些细胞在密切观察周边情况,如果发现有病原体入侵,就会启动一套传呼系统,同样能通知免疫系统迅速做出防御反应。这类似巡警出更,发现案情就通报战友过来处理。


军队的杀敌战术有步兵冲杀,炮兵射击,空中轰炸,甚至使用化学武器。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免疫细胞直接吞噬病原体,这有点像是放狮子咬杀敌人。也可以是产生抗体去杀敌,这就类似施放化学武器。


那么什么叫“抗体”?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说蛋白质我们大概很容易想到吃。不过抗体这种蛋白质不是用来吃的。它们的任务是冲锋杀敌。


抗体本身的杀敌方式就有很多种。可以用点穴功夫,直接攻击致病微生物的某些敏感穴位来杀死它们,或是让它们失去致病能力。也可以是充当信号兵,用金虱附体功,像虱子一样紧紧吸附在病原体身上,英勇的用自己的身体做标记,吸引我方部队前来攻击。免疫系统的其他作战部队看到这些“虱子”就知道这是需要攻击的目标,于是一拥而上群殴克敌。抗体在战斗中也就一起牺牲了。不过就像天下的战士一样,他们牺牲自己换来和平,却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姓名,最多是被统称为“先烈”,让大家缅怀一下就完了。


咱既然把免疫系统比作防御敌人的部队,那么这个抗体就可以比作部队使用的化学武器。就如同军队里的化学武器有不同品种一样,抗体也有五个不同的“种型”。种型的名字都是英文缩写,分别是IgG、IgA、IgM、IgD和IgE。为什么这么写?首先我们要知道抗体的名字是经过一番曲折道路的。当初,19世纪末,抗体刚刚被发现的时候,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很有一番争议。各地的科学家提出的名字至少有六种。即使现在大家普遍接受了“抗体”这个比较传神的名字,为了对得起古代医学老前辈,大家也给抗体保留了另外一个由拉丁词根构成的别名:immunoglobin,中文叫做“免疫球蛋白”。这里面的 
immuno- 就是“免疫”的拉丁词根,globin 就是“球”的拉丁词根。把这两个词根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写做Ig,这就是医学界用来表示“免疫球蛋白”的缩写。“免疫球蛋白”是抗体的别名,那么抗体的五种不同种型,就可以分别简写为IgG、IgA、IgM、IgD和IgE,您如果嫌那个 Ig 不好念,您也可以就把这五种种型理解成“G抗体,A抗体,M抗体,D抗体,E抗体”。不过这个就是为着帮咱明白那些 Ig啥啥的是什么意思。医学上是没有这种叫法的。


这五种抗体里头,第一种,IgG,是最热门的,占所有抗体的75%,免疫系统用化学武器攻击敌人,IgG是主力部队。


那个躲在最后的,IgE,人数最少,只占抗体总数的0.05%,真的叫一个零头都不到。


这个IgE,在现代城市人口里,很少参与各种免疫抗敌活动。这让免疫学家们比较困惑。人类进化几百万年到现在,身体里没有被进化淘汰的东西,应该都有它的存在意义。这个
IgE,不可能是冒出来做装饰的。


那为什么平时的免疫反应里不大见到 IgE 的身影?


经过反复观察,终于找到一些线索。这个 IgE,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它的作用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容易有机会发挥。


因为,有迹象表明,它当初之所以产生,目的主要是针对寄生虫的。而都市化的地方,人们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寄生虫,所以 IgE 也就难得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干了。


但是这个 IgE 似乎是个有点虚荣的家伙。老没有寄生虫让它一显身手,它就不甘寂寞,于是到处找茬,试图找一些看着不顺眼的家伙来冲杀一把,过一点干瘾。


所以,本来它的职责是杀寄生虫的,现在它却有点多管闲事,没有寄生虫,它就去杀一些其实对人体没什么害处的东西,比如花粉、鱼虾的蛋白质、家养宠物的皮屑等等。


这种多余的战争不是好事。因为,IgE 要杀灭那些它认为是敌人的东西,是要大动干戈的。IgE 也会金虱附体功,不过它不是吸附在入侵者身上,而是吸附在人体自身的一些免疫细胞身上(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然后拽着这些免疫细胞冲到“敌人”那里,然后刺激这些免疫细胞,让他们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素等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引起血管扩张,还能让血管壁的“通透性”变得比平时强。这就叫炎症反应。我们身体有炎症反应的时候,你会看到局部发红(比如皮肤红疹,眼球发红),这是因为血管扩张了。而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结果就是从血管里渗出很多浆液。这些浆液是含有大量杀敌物质的,不过我们肉眼看不到这些杀敌物质。我们能感觉到的就是各种液体大量涌现。如果是在鼻子里涌现,那就是流鼻涕。在气管里涌现就是咳痰。在肠道里涌现那就是拉肚子。


这些都是炎症反应。如果确实有外敌入侵,这些反应是有好处的。比如如果吃了带致病菌的食物,免疫系统发现不对头,就让肠道里出现炎症反应,产生大量液体。这液体里有杀菌物质,能帮助杀菌,然后,大量液体造成的腹泻能帮助你把肠子的里细菌和毒素尽快排出体外。(所以拉肚子不要随意用止泻药。腹泻本来就是人体的自我治疗反应。)


这是说真的有外敌入侵。可是 IgE 弄出的炎症,针对的却是一些其实根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东西,比如花粉,有时候,甚至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比如鱼虾的蛋白质,或是青霉素。急于立功的 IgE 这么搅和,没杀死什么真正的敌人,倒是弄出很多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反应,也就是过敏反应,如果反应出现在皮肤,就是皮疹。出现在鼻子,是打喷嚏、流鼻涕,出现在眼睛是畏光流泪,出现在气管是哮喘。如果 IgE 努力太过,不是在某个具体地方,而是在全身造成大范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会造成大量体液从血管里流失到血管外。这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人体里面总共就这么多液体,都从血管里跑出去了,血管里面用来传输氧气和其他养分的载体——血液,就严重的分量不足,这就会导致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是会出人命的。


IgE 的这种多管闲事的毛病,目前还没有什么办法能纠正它。思想教育肯定不好使。药物呢,目前也只有对症治疗,就是用药物对抗组织胺之类的化学成分,让它们不至于激发这么强烈的炎症反应。从病原学来说,这些过敏反应是针对各种被 IgE 认定为敌人的物质,那当事人如果能避免接触这些物质,也就能避免过敏。不幸的是,过敏原并不是总能找出来的。或者,即使找出来了,也不一定能避免。如果你对法国梧桐开春时候的飞絮过敏,那到了这个季节,除非你整天不出门,不然你是没办法避免接触到那些飞絮的,因为这种时候是春城无处不飞絮。如果是这样,也就只有吃抗过敏的药物或是局部用药(滴眼药或是喷鼻剂)了。
 
好在IgE有个特点:会随年龄变化。在一定年龄之后,身体里的IgE浓度就急剧下降,于是一些幼年的过敏反应就自己消失了。这个“一定年龄”,通常是10岁之后,也有一些人晚一些,最迟一般在30左右,IgE就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基本就不再会给您捣乱了。

 

我前面说过敏没有药物可以根治,指的是没有疗效经过科学验证的药物,比如FDA批准了的药物。至于民间,各地的民间都会有传统医学或是另类医学人士提供各种疗法。凡是现代医学不能解决的疾病,这些另类医学人士都说他们能治。您如果寻求的是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建议以学术文献为准,比如查询FDA批文或者NIH在线医学文档的论文。又或许您更愿意相信街坊的说法,这我能理解。人有时候就是想花钱买个心安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