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枫叶国

丁丁四岁那年,我们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妈
正文

游河上岸,童子军“河狸”的毕业典礼

(2016-05-19 06:22:37) 下一个



丁丁四岁半上来的枫叶国。他敏感内向,再加上零基础的交流能力,实在是需要好好地适应一下。隔年,村儿里的两个中国小朋友要去童子军,约了丁丁一起,又叫上了和他同一天生日的小麦,那年九月浩浩荡荡地报了名。

除了他们四个,都是一水儿的白小孩儿。丁丁有点儿不自在,精力也不集中,经常就突然哭起来,只好被送到冷板凳上。也有需要安静的时候做不到被送下来以后再哭起来的情况。

三个月以后的第一次冬令营他特别好奇,应该是从来没有和其他小朋友在外边儿住过,兴奋的不行。晚饭后的壁炉故事时间,息了灯,分小组表演了活报剧,熊孩子一声不吭,低头一看,果然已经睡着了。弄了回去,一觉睡到大天亮。我的印象也特别深,就是木屋里的暖气关不上,我睡上铺热的不行,不得不把睡袋拉锁儿打开,像是北京的三伏天儿,又没有半点儿潮气,干的要命。下次去就有经验了,反正爸爸们带着的都去睡大通铺,几个妈妈索性直接开着各自的屋门,呼噜声此起彼伏,一点儿中国传统的含蓄美都没有。

夏天才艰苦,露天帐篷,营地不能洗澡。孩子们嗨的,兴奋一白天,晚上都赖在篝火边烤棉花糖,根本放不倒。终于磨磨蹭蹭地决定睡了,钻进睡袋的一刹那到太阳烤屁股之前再没睁开过。昨天和其他志愿者开会讨论今年野营机会的时候儿聊起去年的活动,Jon说他太太让他和两个儿子进门先洗澡,换下来的和带回来的脏衣服一股脑扯着旅行袋倒到了洗衣机里。烘干以后要叠好收起来,发现一只洗得非常干净,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熟了的老鼠。我不知道Jon的太太后来是如何处理那些衣服的,坐在那儿眼光落在他身上就要使劲儿忍者不能笑出来。

那以后,童子军的活动就排在其他所有活动的前面了。临时加的冰球训练和钢琴课撞了车?妈妈,我不要去上钢琴课了,我的球队等着我呢!可童子军的冬令营要是赶上冰球比赛,妈妈,我必须去宿营啊!

熊孩子有一种莫名的秩序感。平日的活动是游戏、读书和手工时间。以前提过,志愿者们经常安排些特别的活动,比如动物表演,比如参观花房,比如亲近缉毒犬,比如参观消防站,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丁丁也是。但是其他孩子会高兴地再见回家,熊孩子却每次都对于取消了手工活动这件事耿耿于怀,总是咧着嘴闹上一小会儿抗议一阵子。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才明白了替换和减少的区别,随即享受起来。


"河狸"特指5-7岁年龄段的小朋友。8岁后大人们就开始帮助他们做好升级到"小狼"组了,比如去年冬令营已经开始允许他们独自宿营了,帽子上的白尾巴也划上了银色的道道。毕业典礼叫"游河上岸",从“河狸”从一块蓝色的毯子上走过,象征“河狸”从河里游上岸,变成“小狼”,加入欢迎他们的大孩子一组。明年制服也会换,还有更多的宿营以及生存训练。此前,已经安排一只“小狼”来讲解过满袖子的标牌都是怎么挣来的,孩子们眼睛瞪得大大的,馋的要命。

回家的路上丁丁坐在车后,抽泣变成放声大哭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问他怎么了,是不是有点儿难过,说是。我说是不是舍不得其他“河狸”,说是。我说他一起三年的朋友都会变成“小狼”,而且你不是盼着更多的野营和那些酷酷的袖标么?说是,但是一想起来自己再也不会是“河狸”了,会和其他小朋友分开,每周也见不到Leo (我们这一组志愿者的小组长,他两个儿子早就长大成人了,一直坚持带最小的孩子这一组) 了,就特别难过。我开着车,一边眼睛也热热的。

 

关注丁丁成长的小故事,请长按以下二维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