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到底有没有美国民族,加拿大民族?

(2018-01-09 17:37:28) 下一个

本文为原创,引用或转贴请私信。

提起中华民族,自然就会联想起汉族作为主体的华夏文化和相应的语言(中文);提起日本,就会想到以大和民族为主体的社会文化;还有以朝鲜族为主体的韩国;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主体的英国;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德国。一种文化构筑一种身份,强烈而鲜明。让个人找到对民族国家的心灵归属,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那么那些以移民为主的国家呢?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呢?这些国家都是以一种或两种语言为主,种族构成复杂多样,并且实行各种性质上的多元文化政策。如美国的民族融炉政策,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社会融合政策。但是这些并不是以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的公民认同感又源自于哪里呢?最直观的问题,一旦发生有关国家兴亡的战争,这样的国家是不是更容易分崩离析?

这个问题要代入到具体的国情才能分析,美国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二战时期,美国与日本的国战让美国公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强大,自此美国人自幼便知自己是世界强国的公民。类似,白求恩让所有的加拿大公民在国际上都认同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加拿大人(至少在中国人看来是这样)。

那么对于像美国,加拿大这样成功的移民国家,究竟是哪些要素帮助它们建立起各自稳定而且富有生机的社会呢?

归结起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坚持保持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启蒙思想为宪法的基础;以民主为政治基础;贯彻政教分离的方针;通过各类,多种公民团体来建立公民个人与政治体系的联系纽带。

具体来说,虽然社会文化在不断的演化,但美国的主流文化仍然以基督教清教文化发展起来的价值观为主,追求平等,自由,个人成就,虔敬,勤勉和使命意识;加拿大的主流文化仍然以天主教文化为主分别发展与共融的英语与法语文化圈,并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尊重与平等,秩序与法律);澳大利亚的主流价值观平等,尊严和自由,等等。

美国建立者的第一份《五月花号公约》就体现了民主的原则。美国清教徒开拓者们大多是因为在国内遭受了宗教迫害,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而移民到北美大陆的。他们思想要求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他们在《公约》中要求,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并实行自治。

加拿大教育体系之中一直贯彻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大多数人不能剥夺少数人的权利。这在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中有了最强的体现。很多基督教,天主教徒也支持了这个法律通过,他们所持有的就是人就应该享有人的权利。狭义上说是对同性恋群体的尊重、认可,从广义上说就是对少数人的权利的尊重、认可,推广开来就是对有残障的人、少数族裔、弱势群体的支援。

加拿大的主流社会文化对不威胁自身根本利益的活动也一直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以前些年的魁独/藏独事件为例,加拿大的主流社会舆论上可以见到各类的声音,反对藏独的人,支持同情藏独的人。尽管主流社会可能不喜欢、不认同你们的观点,但你们仍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游行示威。

孟德斯鸠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提出取代“君权神授”的帝王体制,要求以宪法来代替“君王”的地位。这个信仰被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们follow,最初的三权分立体制和总统制都是着重建立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体系之上的。

美国和其它国家宪法中规定国家不得设立国教或者禁止宗教自由发展,国家力量不帮助,不限制各类宗教团体的发展,这保证了弱小宗教信仰自由空间,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

公民的社会团体包括各种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工会,专业人士协会,社区组织,商业协会等等。他们分别以共同价值观,信任和利益为纽带,把公民个体从社会关系的各个侧面联系在一起。不同的团体发出自己的政治声音,形成政治环境,把社会结合为一体。同时同一个公民在不同团体中的角色,促进了社会中的相互交流和关联,提升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民族国家可以有若干种政体可以选择,但以前殖民地发展起来的移民国家只有走民主政体这一条路。是这样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