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骨骼与考古

(2018-01-09 16:38:01) 下一个

本文原创。仅限站内转载,站外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考古的核心是什么? 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古代的生活...人类...生和死。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怎么死的?活着的人与死者是什么态度?死去的人如何影响社会生活?

准确的说,在考古学人眼中,活着的人在与死者互动。 这就是考古学所做的一切!向古人提问:从他们的生活,从他们的身体,他们的物品,他们的家,垃圾,邻里,城市,环境中...得到答案。当然还包括古人自以为傲的传世作品,他们的文字、艺术、和纪念碑。

作为人类来说,我们拥有两种死亡方式,生物意义上的死亡和社会意义上的死亡。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从人类学/考古学来看,自古以来生者有如下几种看待死者的方式:

- 或许出于恐惧、不洁等等原因,人们尽量避免接触尸体。或者忌讳相关的讨论,或者开类似的玩笑

- 根据不同的死亡原因对死者身体的对待/处理方式也不同

- 保持死者形象远离日常生活;或融入在生活中

- 将死亡当成新生命的来源(转世);或将死亡理解为死者永远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 死者的尸体应该受到保护;也有的文化认为其应该回归大自然,尘归尘、土归土

- 将死亡看作个体行为;还是从一个集体的角度看待个体的死亡。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塔山!”

- 身体死亡等同于社会死亡;身体死亡与社会死亡是分离的,死者的社会/精神意义依旧活跃、存在

- 将死者的葬礼作为哀悼祭奠,还是庆祝的场所

- 对待死者的不同态度,如作为盟友,敌人,恋人,社会边缘人,父母,孩子等等

- 活着的人是怜悯死去的死者。还是死者的慈爱、保佑下的生活

- 社会更多关注/歌颂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人

- 死后的世界是作为一个生前作为的奖励/惩罚的地点出现,或者只是另一个世界

-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形式,还是仅仅是一段段生命之间的过渡

- 社会中的个体普遍把死亡当作一种威胁,还是死亡已经成为平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对于其它学科,在探求不同的社会对他们的死者的态度和感觉上,考古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可以从人的骨架中学到什么?

 

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法医,面对着不知名的骨骼,总要从下面的问题一步一步着手:

- 面前的骨骼是什么?是人还是动物?值得花时间研究吗?

- 他是死于意外?还是故意伤害?还是...

- 是在哪里?什么环境下发现的?

- 是现代的人类骨骼,还是古人的骨骼?

- 性别?

- 死者的年龄阶段?婴儿?少年?成年?

- 死于什么疾病?传染病?慢性疾病?物理损伤?

- 死者的营养和膳食结构,有无营养不良?

- 死者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方式?

- 死者的身份,社会地位?

- 死者生前接受过的社会文化改造,如绝育手术、割包皮

- 死者死后接受过的社会文化改造,如葬礼习俗、木乃伊

这些都需要通过观察骨骼的形状、磨损;度量骨骼大小、比例;进一步通过放射与显微技术观察;甚至生物分子和化学技术,包括使用DNA、同位素分析;以及与历史资料结合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整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初步区分男人与女人的骨骼。

 

女人的耻骨下角(Subpublic angle)角度较大,而男人角度较大。

女人耻骨联合部(Ventral arc)弧度较大,男性较小。

女人拥有更大的坐骨槽(Greater sciatic notch),男人相对较小。

 

女人眉头骨(Supraorbital ridge)不显著,男人眉弓显著。

女人下颚骨(mandible)不发达,男人下颌骨突出,下颚角外翻,近似直角。

那么,下面这个是男人还是女人的头骨?

 

如何通过骨骼判断年龄呢?

 

第一幅图中,婴儿的乳牙还没有完全从牙根中生长出来;中间一幅图是2岁左右孩子的牙齿,大部分乳牙已经发育,乳牙底部开始孕育着成年时期的恒牙;下面一幅图是12岁左右孩子的牙齿,恒牙已经出全,智齿正在生长。

 

5岁,股骨大小转子开始出现;15岁以前,大小转子开始与骨干愈合;16岁以后股骨头愈合。

那么下面这个是孩子,还是成人的X光成像?

 

 

 

耻骨联合部:21岁左右的人,还都是有棱角;而50岁以后的人都已经磨平了。

最后,考古学还很可能接触到古人对于人类身体富于“探索”精神的改造。下面两个“艺术品”分别出自哥伦布之前的秘鲁与玻利维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