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最后的爬藤(一)

(2024-02-18 20:25:48) 下一个

朱朱莉


说来奇怪,当我想起何静曾经给过我的所有的建议,居然没有一条是对我好的。而且有的建议,如果我真的听从的话,真是害了自己一辈子。

不过,每次当她提出建议的当下,我却都是深信她都是为了我好,是真挚的。是推心置腹的,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她总给我以一种值得信赖的形像:善良,朴实,笃定,那种笃定却是没有锋芒的,是无害的,是亲近的。

只是有的事等她指点时,我已经决心已定,已经在另一个方向努力了,我生性懒散,疏于改变,说得好听点就是心志坚定,走上了一条道一般都是一条道走到黑,除非走不下去了。

即使到我后来人到中年,意识到她所有给过我的指点居然无一例外都是不对的时候,我也只是认为是她思想的局限。

只是,她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在中国美国读的又都是名校,怎么居然每一条给我的建议都会没踩到点上。

她比我差不多大了十岁,所以我们其实差不多差了一个年代。但因为她生孩子晚,而我生孩子早,所以我们的女儿是同龄的。

我们也是因为孩子才在网上相识。

那时因为孩子相识的一群人,都是中国互联网的最早或差不多最早的一批使用者,好多就是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家境普遍富裕,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已经有了私家车。其中也有个别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何静就是其中一个。几年后,在国内工作的其中一些人也都陆续出国去了世界各地或移民或工作或生活,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几年,一次次的升职,成了公司最大部门——编辑部的总经理,有了自己的助理,突然就觉得升到头了,如果在国内的话,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再也升不上去,所以动了出国的念头。

而这时,刚好宋文彬受美国公司的邀约,可以以H1B签证的形式来美国工作,我也就以H4的签证带着孩子来到了美国。

何静那时候正在一个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在我心里已经是个美国通了。所以虽然以前只是在网上群聊,这时候就私下里,向她问些应该带什么样的衣服去美国之类的具体的事。

她说:“衣服只要带棉的就行了,老外都只穿棉的。”

于是,我舍弃了心爱的羊绒大衣,东北买的时髦的皮长衣,非棉质的美丽修身的连衣裙,曾陪伴我上下班带给我职业荣耀的职业装,真的只带了一些纯棉的衣服来到了美国。咱不能让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识货,穿衣没品味!

当然,到了美国后,很快就知道老外不都只穿棉的,相反,商场里卖别的料子的衣服远远多于纯棉的衣服。

H4规定是不能打工的。我只能在家里看孩子。带了几年孩子,确定看孩子其实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那个辛苦还在于辛苦却得不到认同,与国内的生活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落差。在国内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深圳市区的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全新的公寓,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美国都没有了。我不甘心我向往的美国生活就是这样的,所以在准备考GMAT,准备读MBA。等MBA毕业后,准备再找工作。

有一次,与何静聊起来,何静说:“你还读什么书,你都有研究生文凭了,把自己搞那么辛苦干什么?你只有一个孩子,不需要这么辛苦的。还不如在家带孩子,一家人有一个人工作够了。美国人家庭很多人家都只有一个人打工的。”

记得以前在网上我确实多次说起上班的不自由,不适合我这种自由散漫的人。想来,她是了解我的个性才这么说的。

没有听她,是因为已经千方百计地考了一个自己认为差不多的GMAT分数,可不能把分数浪费了。也是因为宋文彬那时的工资实在太低,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确实养不活全家。

读MBA是个体力活。辛苦了几年,身体的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毕业的那年,刚好遇到了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从中国过来读书的好几个同班同学都又回中国去了,中国那时发展得轰轰烈烈的,也没怎么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在那儿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岗位。而我的家在这儿,就只有想尽办法在美国找到第一个正式的工作。

把当时的美国经济环境和自己的优劣分析了几遍后,我决定改走技术的路,从头开始自学编程。

感谢自己的理科背景,更感谢从父母那儿继承的好基因及逻辑能力,也感谢命运的怜悯: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也迟疑地犹豫地给开了一扇小小的窗,终于成功地转去做了码工。

而何静,早在码工行业干了好多年了。她国内是读英语专业的,本来在美国读的是心理学博士,因为码工那时太好赚钱,就拿了一个硕士文凭,进修了几门计算机课程,出来工作。听她说,那时候,招聘人员都是求着他们让他们接受工作的。要求面试他们的人是排着队等待的,如他们能确定会去面试,是会受到公司的热烈招待。再加上她原来读的英文专业,语言上有优势,所以就从各种offer里选了一个当时名气最大的公司就工作了。

何静说起那些往事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古代的帝王在一队队望不到边的妃子中选妃的场面,以及六宫粉黛穿红着绿各施绝招等着被帝王宠幸的场面,只不过这里的帝王就是找工人,妃子则是各种科技公司,那时应该是打工人最荣光的一个时期。

这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啊!我一想起来就羡慕不已。而我却是在金融危机乌云密布危机重重电台里常常报道自杀热线被打爆的当下,被用人单位几经苛刻挑选,庆幸在全国各地的大裁员的形势之下,一个小小的刚崭新炼成的程序员终于能有了一个小小的落脚之地,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工资是心理价位里的最底一个数,也已经无瑕计较。

就这样,我们的美国生活在金融危机的全面冲击下,算是稳定了下来。我们的小家的经济终于在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惨下起步了。

而这时,何静的第二个孩子都挺大了。也是个女孩子。她生第二胎的时候已经快四十岁了,她的先生简立极力怂恿她再生第三胎,她没有同意。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类同,实属巧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