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

小说 剧评史论随笔诗歌经营之道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作品,版权归博主亘古未见的笔名所有
个人资料
正文

红楼迷雾 第二章红楼梦的写作主旨和时代背景?

(2020-09-08 10:06:27) 下一个

如果要我很精确地说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原创作者是谁,我仍然很明确地答道:“不清楚!”如果你非要我给出一个答案,我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倾向性答案“有亡国之恨的明朝遗臣。”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是在文字狱的腥风血雨中明朝的遗臣留下的明亡清兴的血泪史。

明修栈道:谈情说爱,家族兴衰; 暗渡陈仓:明亡清兴的血泪史。

《红楼梦》是有排满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比如在戚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六十三回,宝玉过完生日以后,有一段宝玉为芳官改名的文字,一直争议很大: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攥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兔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芳官十分称心,又说:“既如此,你出门也带我出去。有人问,只说我和茗烟一样的小厮就是了。”宝玉笑道:“到底人看的出来。”芳官笑道:“我说你是无才的。咱家现有几家土番,你就说我是个小土番儿。况且人人说我打联垂好看,你想这话可妙?”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这却很好。我亦常见官员人等多有跟从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马便捷。既这等,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 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进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宝玉笑道:“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芳官听了有理,二人自为妥贴甚宜。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此处宝玉自诩“大舜之正裔,拐弯抹角地大骂满清,曹雪芹这种身份的人是不可能做的!

曹雪芹虽然不是满人,但也是汉军旗人,在大清朝虽算不上顶级的井岗山血统,至少也算宝塔山血统,祖上是喝过延河水的!康熙南巡有四次住在曹家,即使对今上及其父抄家等事不满,作为曹家子孙他也不会上升到民族矛盾的高度。
 
鲁迅先生说过在《红楼梦》中”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我这种改良主义者都看到了排满,可见民族主义还是较明显的。清朝时也有人看到《红楼梦》中的排满问题,但鉴于《红楼梦》粉丝团太过强大,加上程高本已大大地弱化了这一倾向,据说又得乾隆皇帝的首肯,因此在清朝的中后期,并没有出现过明确地”禁红“事件。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黛玉竟然还说出“小骚鞑子”的玩笑话来,虽说“鞑子”是蒙古鞑靼的俗称,未必有明显的贬义,加一个“骚”子又在汉人口中说出,贬义就很明显了。鞑子已成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以曹雪芹的身份,借五世侯之女的口中讲出,不可能不避讳的。
 
少时读红楼很不理解林黛玉的葬花词,尤其是那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认为太夸大其辞,黛玉父母双亡,自幼体弱多病,但有外婆收养,史太君是贾家的绝对的权威大家长,对其宠得不能再宠,又有表哥宝玉的精心呵护,通读红楼梦,只有她怼人的份,唯一一次被怼就是在栊翠庵被妙玉说她是大俗人而已!黛玉怼人讨了便宜而大笑在脂评本中有很多地方,何况还有很多开party,搞诗社的得意之时!但离开“曹家沟”后就很清楚了,这仅是一个国破家亡的汉族士人,大明遗臣借黛玉之口的对水国血泪控诉而已。另外还有“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未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明史案“,很难有如此程度的悲伤!
 
少时读红楼很不喜欢贾宝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爱读科举考试的书也就罢了,却大骂宝钗等是”国贼禄鬼',“禄鬼”尚可理解,可"国贼“从何谈起?可如果放到明末清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这在表明作者绝不失节而仕清的坚定立场。所以宝钗一劝他读书应试他就反应激烈,拂袖而去。
 
《红楼梦》第一回中就多处提到“末世”,如贾雨村生于末世,王熙凤的“凡鸟偏从末世来”,贾探春的“生于末世运偏消”等等,雍正乾隆朝为大清最鼎盛时期,如果说《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性的曹家兴衰史,如何说得通!末世多数应该是指明末了。
 
《红楼梦》开篇就声明本小说主旨是谈情说爱的,男女主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他人物是绿叶而已。战战兢兢地表白绝对不敢干预朝政,稍有涉及朝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如果
细读红楼梦你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欲盖弥彰,一个爱情小说要写上十年,而且字字血泪?还
担心读者不懂?明线上宝黛钗的三角关系,再加上一个和妙玉及湘云的另类感情纠葛还是较清楚的。贾家及王薛史家的兴衰史读者也是能看懂的。
 
作者实际上担心的是暗线,也就是他真正的写作主旨,他想写一部明亡清兴的历史,但严酷的政治现实又不允许,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只好明修栈道—-大旨言情,暗渡陈仓—明亡清兴。由于担心“文字狱”,曲笔隐喻太多,读者会读得一头雾水,他担心自己呕心沥血十年的血泪之作仅被读者看成消遣的言情小说。岂不悲者!因此他在书中第一回就暗示此书的不寻常,又有亲友脂砚斋等人不停地为书作批注,以希望读者能解其中真味!
 
言情的明线,凡对《红楼梦》感兴趣者多少都会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可以贾家为主的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来影射明朝的衰亡史这条暗线则不一定能说清楚了,为此我就冒昧地说上一番。
 
1 贾家之衰败主要原因之一是最主要的管理者不理事!明朝中后期也如此!
 
宁国府贾敬只知修道练丹,将家族管理的重任完全交给那个很不成气的儿子贾珍,搞得宁府混乱且淫秽不堪。故曰”造衅开端实在宁“
 
荣国府的贾政王夫人也不理事,让王熙凤做总管,凤姐能力超强,但德行有亏,于是就干出包揽词讼,放高利贷等勾当来。
 
大明朝276年,有121年皇帝不上朝办公!以嘉靖和万历皇帝最甚,都二十多年不上朝听
政,有明史专家说嘉靖不上朝但朝局控制很好,国家治理尚可,明朝为文官内阁制度,不上朝也无太大关系,不上朝问题是清朝人夸大其辞!朝局是控制得很好,但治理就很差了,否则海瑞也不会买好棺材上《治安疏》,给嘉靖帝当头棒喝,被骂醒了的嘉靖帝当年冬天就很郁闷地驾鹤升仙去了。海瑞上疏中很重要的一条罪状就是长期不上朝理政。
 
2贾家经济崩溃,明政府财政破产。
 
宁荣两府就靠田庄和那点公务员工资收入,要养活每府三百多口人,早就入不敷出了。造大观园化掉了家中老本,可能还要欠债,如此下去,不抄家也败家了。
 
明政府到崇祯朝财政早就捉襟见肘,穷到连驿站的驿卒都要裁掉了。搞得陕西米脂县的一个驿卒李自成没有饭吃,只好起来造反。明朝末年另征  "辽饷" "剿饷" "练饷"都征到正常赋税的一倍以上,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只能加入李自成的军队以求能有一口饭吃了。
 
3 贾家人才匮乏,大明亦然。
贾家男人也不少,竟无一人可以撑起家来,唯一的一个能人探春还是女儿又被迫远嫁。
 
大明本有人才,木匠皇帝朱由校,不仅木匠手艺一流,杀人手艺也不错,将镇守辽东的大功臣熊廷弼杀死且传首九边。
 
崇祯帝竟将抗清的另一个大功臣袁崇焕凌迟处死,现在很多人为皇帝辩护,说二人均有大错,不要光去怪皇帝。我很不以为然,大才者有几个不是桀骜不驯?何况居功至伟!就是犯了死罪,也不可以如此虐杀!袁崇焕一死,辽东守军人心涣散,大明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4 贾家内部腐败,矛盾重重,大明朝亦然。
 
生活腐败,贾珍爬灰,秦可卿养小叔子,贾琏搞下人鲍二的老婆,贾赦整天不干正事就想着搞女人,邢夫人为讨好他就不断地为他拉皮条,不一而足。司法腐败,贾赦为几把扇子逼死人命,凤姐包揽词讼。放高利贷,贾赦结交平安州节度使。邢夫人,赵姨娘,贾环等不得志者蠢蠢欲动,如果政治靠山贾元春一倒,贾母一死,必然树倒猢狲散。
 
明朝末年,政治极端腐败,党争激烈,天启朝的熊廷弼之死就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党争。朝臣往往只认党派不认是非,加上崇祯帝,虽有”大明梦“但志大才疏,为人刻薄寡恩,又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总之,大明朝的衰亡和贾家的衰亡一样,不是亡于外部原因,而是亡于内部原因,是内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亡于大清,而是亡于自己!
 
这个结论由《红楼梦》的作者借贾探春之口在书中自家抄检大观园时作了很形象地描述: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便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