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差距///文小芒

(2015-05-11 10:43:33) 下一个
文小芒:中美差距
  我们不要小富即安,我们不要以为手头有几个活钱就了不得,如果产业没有增长潜力,没有附加值,没有精钢钻,光做牛仔裤和运动鞋,不管做得多好,做得多大,都不可能赶上美国。都还是农民工进城。 想赶上美国,不但要有中国自己的通用电气,波音,也要有中国自己的诺斯洛普格拉曼,霍尼韦尔,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联合技术,利顿工业,达信,CSC,ITT ,联合防务,休斯电子,L-3通信,艾连特技术系统,哈里斯,罗克韦尔,阿尔康工业,韦里迪安,西利康图解计算,布兹·阿伦·哈密尔顿,普利迈克斯技术,米特里,EGG,DRS,泰里达因技术,列·谢格勒,装备支援系统,蒂坦,安特翁,AM General,电子数据系统,奥什科什,库比克等等, 更要有中国自己的通用汽车,陶氏,亨斯曼,PPG ,伊士曼化工,孟山都 ,道康宁,惠普和安捷伦,IBM,泰科,英特尔,卡特彼勒, 德尔福,杜邦,江森自控,思科,3M ,迪尔,固特异,施乐,艾默生,惠而浦 ,摩托罗拉,朗讯,辉瑞、罗氏、礼来等等。 上述这些企业加上普林斯顿,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芝加哥,哥伦比亚多等等大学才是美国综合国力的支柱,才是美国骄傲的本钱,才是美国强大的原因。 经过我们这30年奋力追赶,我们与美国距离虽然不是差十万八千里了,但是还差得远,二万五千里总是有的,举例来说,在复合材料领域,杜邦积累的工艺数据,就是目前我国已经掌握的数据25倍以上,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我国做完的材料和工艺试验数量,不过GE的5%而已。其他领域差距同样大,尤其是微电子,精密仪表仪器(现在国内大企业没有安捷伦仪器的实验室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打招呼),传感器,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等等,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单单是机械制造领域,我们在高档数控系统,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高档DCS、FCS和PLC,涡扇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与美国就有20年的巨大差距。 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方面差距更大,在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我们基本全部依靠进口,被瓦森纳协定禁运的,只能依靠隐蔽战线同志们冒险。 至于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高档(尤其是军品级别)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等等都只能依靠进口或特殊手段取得。 美国制造业目前结构的优化程度是超出大家想象的,石油煤炭这种依赖资源的产业占比很低,消耗能源的汽车产业占比也不高,让人意外的是化工和机械这两个产业,占比非常高,而且这两个产业,美国在技术上有绝对领先优势。2013年,化工产品(包括制药)+塑料橡胶占全部制造业产值的19.5%;食品饮料占10.8%;电脑电子占9%;金属材料占8.7%;机械产品占7.8%;汽车产品占6.1%;航天运输5.9%;其他产品4.5%;石油煤炭4.4%。 不要小看美国的制造业,没有美国制造业,我们的数控机床,电子工业,能源工业,精细化工业和部分军工产品全部或部分要歇菜或性能大打折扣。 国内现在明白这点的,只有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和重庆的省级政府领导。其他都还在混日子,满足于卖地、租房、雁过拔毛、吃早茶,喝茅台,而 西飞的生产现场还能被称为作坊吗?这个评价是不是太低了点?要知道西飞的口号一直是西雅图的。 看看成都歼10生产线吧,这种生产线不完全看摆在地面上的工器具和仪器仪表,还要看后台信息管理系统,要看物料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这些才是根本,全部亮闪闪的机器,如果管理体系落后,就仍然是作坊。广东有不少民营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也是看起来很顺眼的,但是管理体系仍然是作坊。 然后203 总感觉军工企业需要持续的系统性大项目来牵引才可能完成升级。目前这种状况和需求不旺有关系,真正需要的东西又搞不定。半死不活的军工骨干企业太多了,在目前装备制造业不景气的状况下惨淡度日。的确如此,现在没必要投资巨大改造,例如目前我们坦克生产能力年产超过万辆(如果所有生产基地和生产线都配齐),但是现在没必要,一年几个团的订单,作坊也能生产出来。 不是我们不能把他们现代化,而是没必要。遵义附近的红旗12总装厂生产线,就像90年代广东生产冰箱的乡镇企业一样(当然管理水平高得多),工装、工器具都很不像样子,唯一说得过去的就是检测设备是高大上的,不过照样能生产合格产品。只是现在和平年代,订单太少(也不能经常打导弹玩,那个败家子也不敢这么玩,这玩意又不能大量库存)。一旦打仗,这些企业生产能力能够立即扩张上百倍。现在很多军工企业其实就是在保种。 其实企业管理体系有时比硬件更关键,没有合格的管理体系,再好的硬件,也是一堆废铁,相反,硬件差一点,管理体系先进,照样可以生产合格产品。 我想问问,我们现在能到达国外的机身组装工艺水平了吗?如果还做不到,主要原因是什么?技术和管理方面能都说说吗?我曾经拿着国外同行的资料去找我们CTO,要求重视生产工具的投入,他笑笑推开了,是不是一定要人力成本升高了,管理层才会重视工具和精细化管理? 这是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跟美国一流企业差距最大的不是硬件(其实硬件好办,有钱就能改善),而是管理体系差距太大,我们甚至都不能把照抄的硬件体系运转起来,更别说产生效益。管理技术差距不是短期能够山寨的,得一点点交学费才能体会。 第二,我们管理人员对技术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是关键节点,甚至不知道出问题是技术问题,更多时候以为是人的问题,以为让人拼命,加强责任感就能提升业绩。他们不知道潘长江再怎么努力,如果没有梯子协助,是不可能完成扣篮动作的。 波音747总装线我去参观过,那些厂房,硬件,说实在的,我们国家也能搞得起,但是运营这些硬件的流程、规范、标准和制度等等内容我们十年内是搞不懂的。所以搞这些硬件也没有价值,就像刚进城的农民工不必买件阿玛尼穿上,然后再去工地背水泥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