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幸福---J.D. Roth

(2015-03-16 06:25:12) 下一个

怎样幸福

译者: 谢鱼 原作者:J.D. Roth
 

      战胜恐惧是让人生不留遗憾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对新的人和事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在感到害怕时仍采取行动来做到。而让人生圆满的另一方面则是学会在寻常点滴中发现幸福,并在这幸福之上构建有意义的生活。

      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写道:“所有的知识和追求都旨为……达到能以行动实现的好的顶点。”那何为“好”呢?“不论是普罗大众还是上层精英都一致认为那便是幸福,即开开心心地过着好的生活。”

      幸福,正如他在《马各尼可伦理学》一书中所说,是“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和最终归宿”。

      某种程度上,好的生活需要有好的运气。就算是最高尚的人也会因为意外的发生而削弱幸福感。但是亚里士多德坚持认为幸福最终不会是机遇的产物。你可以任由不幸击垮你,却也能选择以“高贵而伟大的灵魂”来承受这命运的打击。尽管命运确实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一定角色,亚里士多德坚信不管怎样,最终,幸福只取决于你自己。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同这一点。

     在《幸福多了40%》一书中,作者索尼亚·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幸福的决定因素上的多年研究成果。针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人类一半的幸福是来自于基因。我们每个人在一出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满足感水平。

       其他研究表明大约有10%的幸福是取决于我们的环境。有些因素—诸如年龄,眼睛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而有些外在因素——如你的工作、收入或是婚姻状况—则可以改变的。

      但柳博米尔斯基的研究中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剩下的40%幸福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有意识的活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的附带产物。

      因为环境在我们的幸福中扮演着如此小的一个角色——还因为许多环境因素是不可变的——所以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提升自我的幸福感显得更实际,通过掌控那些你能做的,并且通过忽略那些你所不能的。

       近十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有关金钱的阅读和写作。同样的时间也被用于幸福这个话题。两个主题间有着深入交错的联系。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经验,我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幸福哲学,还有了一段短短的关于如何幸福的小总结。这百字小文就像一张私人行路指南,任何时候只要我感觉自己在偏离轨道了,我便会重新读一遍,以此再次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我的朋友丽莎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最近出于好玩的心理,我和她一起合作制作了我的总结-如何幸福的印刷稿。参见如下:

 

 

      我把几十本书中关于意义和幸福的观点浓缩于这短短的百字之中。你们可以留意到没有一条建议是说等待别人或是别的事情来让你幸福。所有的建议都要求通过你自己有意识的行动来提升你自己的幸福感。幸福不会自己到来,幸福是从你自己所思所说所做而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