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个人资料
花似鹿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学生哥哥上了朝鲜战场

(2021-10-10 13:13:55) 下一个

1950年父亲的大哥、我的大伯在劳改农场因病而亡,幼年丧母的大儿子正在北京蒙藏学校(今民族大学前身)读书。抗美援朝的高潮中,16岁的他一腔热血走上街头演讲(这张照片就挂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馆里),旋即穿上军装去了朝鲜。

临行之前,南下的父亲终于在北京找到了大哥的这个儿子(关于他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3/3532.html?)。

我们家两个当兵的。不是和平年代的兵,是枪林弹雨过来的兵。可是他们从来不讲打仗的事。

记得1969年父亲从内人党的关押中放了出来,妈妈养的鸭子要杀掉慰劳他。这件事应该男人操刀,父亲却百般不肯,他说下不去手。

妈妈说:“哼!你没杀过人似的,杀鸡鸭倒装害怕!”

父亲回答:“那是战场,你不杀他,他杀你。。。”

想起我们今天议论战争,好似隔着苏州河看四行仓库战斗的上海市民(比喻如有冒犯,见谅),可以加油可以愤怒甚至可以顿足痛骂。可是身处生死之中的战士们顾不上这些。他们只是坚守坚持奋不顾身。那是军人的职责,不是他们好战好杀。。。。。

电影《长津湖》再次引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种种评论,时隔70年,吃瓜群众们乐此不疲,可当事人却都沉默着。当然,很多很多在战争中长眠于地下无法开口,但是战争后活着的也很多很多啊!为什么很少听见他们?

怎么杀敌?怎么杀日本人?怎么在黑山打阻击战?怎么冲进廖耀湘的胡家窝棚?怎么剿匪?父亲从来不讲。大哥今年87岁,他也不讲朝鲜战场,不讲志愿军打仗的故事。

不讲打仗故事是我们家特例吗?问过一些老兵,没几个兴致勃勃讲打仗故事给下一代听。

当兵的人有个特点,大嗓门,特别当他们齐聚之时,好像高音喇叭开大会,房顶都能掀了去!为什么?战争中养成的习惯,炮火连天中你不大声喊,什么也听不到啊!

有人在弹幕中批评:战争电影里就会大声嚷嚷!看到这样的话,我很不爽:你上前线细声慢语文质彬彬试试看?

战争的残酷,死亡的威胁,经历者很少愿意再去复原,但是他们的内心呢?

《长津湖》还没有看,不敢妄下断言。

看众多批评,主要是片面宣传志愿军的英勇,抹去了战争的真相与美军的优势。

依我看,歌颂志愿军的英勇没有问题,即使今天的军人可以按电钮杀人,但是军人的英勇气概战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秉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长津湖没有按预定计划歼灭陆一师,但还是逼迫其放弃北进到鸭绿江,撤退了。哪怕你全须全尾退!

什么是撤退?就是打不下去了,至少觉得代价太大不值得了。美国纪录片都有勇气承认这一仗志愿军赢了。虽然惨胜,虽然代价昂贵,还是“胜”,面对冻成冰雕一般的志愿军,以至于对手也要敬礼,那是军人才能理解的敬意。

当下中美交恶,各自都在撸胳膊挽袖子,秀自己的八块腹肌疙瘩肉,这没有问题。记得九十年代末在美国时,在电视上里也看过五角大楼搞的一台晚会,给出征海湾的美国军人壮行,那气氛那风格也是雄赳赳气昂昂。我当时还是很意外:美国文化宣传也有这么简单大白话直截了当的!

歌颂自己士兵的英勇、宣扬爱国主义,战争永远是一个好题材。

只是反思更重要。

抗美援朝战争的反思,其实有一个好的时期,就是八十年代中美蜜月期。可惜囿于禁区没有打破,思想不够开放。。。。等等,等等,种种原因,使得更深刻的回望不能实现。而当下政治上较劲,军事上示威,需要的是斗志,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回顾反思呢?尤其国内民粹主义情绪正在高涨,谁这么干,就是逆潮流而动,就是自取灭亡啊!

两国关系紧张时,鼓舞士气是应急需要。

前一段写铁娘子,在《喜马拉雅》听了梅厄夫人传记,感谢城里网友介绍,也看了根据她传记改编的电影《A Woman Called Golda》,昨天晚上又重看了老电影《慕尼黑》,感慨良多。

当年以色列誓言为遭受“黑九月”杀害的11名运动员复仇的暗杀行动,死亡名单也特意凑足11个人。摩萨德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暗杀队伍,分成若干个小组,暗杀每个目标动用一个小组。暗杀活动从197210月到19818月,持续9年有余。列入死亡名单的11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处死。摩萨德的复仇行动震撼世界。以暴力制止暴力,这让以色列在混乱的中东获得立足之地。

电影《慕尼黑》以此事件为背景,以队长阿夫纳小组为主线,展开报复计划。但是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停留在追杀复仇的层面上,没有陶醉于紧张刺激的场面。而是把对这种复仇行动的思考引向更深的层次。影片最后,在连续干掉6个恐怖分子后,特工们也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一个特工说:“敌人做坏事我们不能跟着做,受了几千年苦难不代表就是好人。。。。现在我失去了正义感,失去了灵魂”。

可阿夫纳的妈妈却是另外的态度,她对儿子明确表示,为了犹太人的家园,”无论付出多少,无论多少代价!whatever it took whatever it takes

阿夫纳最终选择了放弃。

谁对谁错?电影没有评价。

记得谁说过这样的话,好的作品,无论刻画人物还是展现历史,都应该像解一部算式,要清晰地展开每一步骤展现演算的过程,即使有谬误有弯路,也能给人启迪,给人反思,最终答案要交给观众,而不是越俎代庖。

老祖宗说:“吾日三省吾身”。要求过高。

但是这么大事件,70年还只愿陶醉、却不能反思一次自省一次吗?比如说,为什么不得不为他人火中取栗?为什么打过三八线还不停手?为什么非要发动第五次战役?

期待这样一部史诗级的抗美援朝的作品,展示所有的真相,不要急吼吼表态,把答案交给观众。

身在其中,可能很难跳出来。《慕尼黑》这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优秀作品也不是以色列人拍的。

也许,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才能更客观地评价看待这段历史。

海外的我们也许可以有这样的视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7)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这个风气不好,很多人连个“对不起,我错了,我道歉”都没有学会说。。。。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我有一个本家姐姐也是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我也从来没有听她谈过韩战,当然,她是文职。我觉得让中共反思点啥太难了,从党史到抗日,从建国后的韩战到一次次运动,从文革到六四,哪一样中共反思过?不但不肯反思,还不让老百姓反思,不让老百姓说一句和宣传口径不一样的话,否则就刑拘。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应该看一看到底拍成个啥样子。不着急。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你也是军人的女儿啊!又找到一个共同点。抱抱。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没去看这部电影,因为是盗版,效果肯定特差,只能等以后了。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是啊,我父亲正是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炮兵团的一名通信员,他也是从来不讲战争,一个是受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吧,一个是战争太残酷了吧。不过我还是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从来没有跟父亲好好谈谈他的人生故事,爸爸走了4年了,他的这一页成了空白了啊,太遗憾了啊!好博文分享了,祝快乐开心,吉祥如意!!
回复 悄悄话 同意这个看法,本来联合国军就是在撤退过程中,某太阳想摊天功非得围歼。兵法云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怠。在局势不是危机时刻就把自己的军队驱入危险境地怎样都是犯罪。冰雕连本来应该是某太阳和指挥员的罪责,结果倒成了荣耀。

================================================================

枪迷球迷 发表评论于 2021-10-10 18:21:07
"什么是撤退?就是打不下去了扛不住了。"有点偏颇。 撤退有各种原因。长津湖撤退是美国避免跟中国作战既定政策。一旦发现志愿军介入就全面撤退。

志愿军根本就无需塑冰雕连。 虚张声势跳大神都可以把美军赶回三八线。 大批中华儿女丧生的原因是某个领导人企图歼灭美军陆战一师。 结果是人家从容推出,自己的9兵团被打得丧失战斗力。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吾道悠悠' 的评论 : 无论赞扬反思这场战争,战士们的英勇精神应该得到赞扬!
吾道悠悠 回复 悄悄话 最可爱的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紧衣卫' 的评论 : 当年朝鲜战场的前线观察员Bevin Alexander写了一本书《Korea,the first war we lost》,已经被美国国家档案馆永久保存,有中译本,可以看看。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网上好像还找不到吧?我倒是想看看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是呀,也就是感慨感慨而已了^_^
Tiger666 回复 悄悄话 Justness ,
你又来这里胡说八道了,不要再用那些地摊货来胡弄大家,侮辱网友的智商!
你真是为了挣钱发的贴毫无无底线!
紧衣卫 回复 悄悄话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二战后的王者之师:美军+联军(各派出国的王牌之旅)。还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游的、外加核弹。

志愿军: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后的得胜之师,土八路+游击队+被整编后的“国军”。 基本上是一大群拿枪的”农民工”,外加像本文主人公这样的新兵蛋子。

敢和”美国鬼子“动兵器,没被吓破胆就已经不错了?
xiaxi 回复 悄悄话 还没看电影,犹豫中。。。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你也是爱感慨的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歌颂战士的英勇, 不是歌颂战士的死亡!
歌颂战士的气概, 不能用战士被不管什么原因冻成了冰雕来忽悠!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应该两边看,兼听则明啊!这也是我们优势,一定要享用啊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感同身受。 以前我看了美国拍的长津湖之战, 也看了中国拍的长津湖之战。 PBS 也有文献片。 互相对照就可以知道比较“真”的“相”。 这类题材看文献片最好,“文艺片”都经过太多的“艺术”加工。 中国的的装备跟美军没法比。 太差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五味杂陈吧!我还是想看看。。。。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谢谢关注鼓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ness' 的评论 : 打南韩军队没问题,跟美军交手,才算真正遇到了劲敌。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没看过,怀疑徐克会拍成“神剧”。。。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ell_dell' 的评论 : 这种对对手的尊敬是有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是的,别说整个国家的反思,落实到个体,说一句“对不起,是我错了”都很难。。。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玉器晚成' 的评论 : 美国人说,他们保住了韩国,值得;我们说什么呢?保住了金家王朝吗?确实很尴尬。。。。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枪迷球迷' 的评论 : 谢谢你关注,留下意见!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致敬英雄家庭
Justness 回复 悄悄话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韩战爆发,四野三个师为主力整编成约15万人民军的十个师,装配约185辆T34/85坦克,将韩国军打得节节败退。T34/85坦克是苏军二战主战坦克,也武装了四野,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中共至今为止严密封锁这类信息。美军此时在远东没有重型武器,只好调派驻守日本的24步兵师登陆韩国迟缓人民军推进速度,师长被俘,构筑釜山环形防御圈。

8月23日,为了能再度向釜山发动攻势,人民军在苏联又成立了第16、17坦克旅,两旅均为单一坦克兵种部队,人员以苏联教官培训的在苏朝鲜人后裔为主。第16旅辖坦克第41、42、43团,每团15辆T-34/85,共45辆。第17旅辖坦克45、46团,每团20辆T34/85,共40辆。这2个旅在组成后,经中国东北运抵平壤,再由平壤誓师南下,参加对釜山的攻势。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美军重型坦克投入韩战。至10月31日,很快把约300辆T34/85坦克消灭,击败人民军。
Justness 回复 悄悄话 中共赢得内战胜利的原因并不复杂。

苏共借二战胜利之际,在东北亚扶植两个傀儡政权,中共和北韩。之后指挥两个傀儡政权发动韩战。美苏两国解密文档显示韩战中共死亡近百万人。

毛是苏共指定的头。二战后中共在苏共直接指挥策划下,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召集大约80万人,发动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四野兵力达150万。使用苏共提供的各种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

至今为止,不让中国人知道哈尔滨名字由来,及内战和韩战的真实信息。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玉器晚成' 的评论 : 同意晚成和默默,这部电影没法看。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我也还没看这部电影。
dell_dell 回复 悄悄话 美军的敬礼也太假了吧,理解不了这样的尊敬。要是我会恨透了害死队友的敌人,管他什么优秀品质呢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自古就是个缺乏反思的民族。我最近看了不少国外拍的二战片,对于人性的描写非常到位,日本拍的战争反思片也令人落泪。只有中国在一味歌颂“胜利”,以至于如今的小粉红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带来的伤痛,动不动鼓吹出兵打日本、灭美国,天天生活在狂热的幻梦中。
玉器晚成 回复 悄悄话 或者造福了人民。显然这场战争对中国军人来说都没得到!
玉器晚成 回复 悄悄话 也许只有経历战争的人,更不愿意去回忆和重提战争,那种残酷也许不是后来拍电影和看电影的人体会得到的。战争的输赢对于个人来说我的理解是从战场上活下来了。战争后获得了土地,财富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是撤退?就是打不下去了扛不住了。"有点偏颇。 撤退有各种原因。长津湖撤退是美国避免跟中国作战既定政策。一旦发现志愿军介入就全面撤退。

志愿军根本就无需塑冰雕连。 虚张声势跳大神都可以把美军赶回三八线。 大批中华儿女丧生的原因是某个领导人企图歼灭美军陆战一师。 结果是人家从容推出,自己的9兵团被打得丧失战斗力。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