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尿”之龍脈(四)

(2014-04-30 17:11:37) 下一个
    溲作名詞多用於動作之後。如溺溲,宋代曾丰有五言律詩《广州》留世:“室女环垂额,蕃儿布缠头。闠门罗姥妇,游艇售娼优。曲巷公渝滥,通衢乱溺溲。羊山来辄去,地恶不堪留。”活活昨日之東筦矣。此種用法尙有元代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肉血溃臭腐,不朽惟髑髏。弃之道路傍,行者得溺溲。”這就更不堪了。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是一大發明,這詩又作何解?

    當然“溲”也有上得高堂之時,如“泡溲”,此詞意爲盛多貌。如説“中國泡溲”,您萬萬莫錯認爲“中國泡在尿裡”,那是褒義。典出漢代王子淵的《洞簫賦》:“又似流波,泡溲汛{氵疌},趨巇道兮。”因少有人知此意,竟尔失傳,成爲死語。各位看官用時萬萬切意,否則招致“溲溺”,莫怨老漢。

    溲字還可叠用,爲象聲。典出《诗經·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表淅米声也,卽淘米之声。後世又表風之狀,如《封神演義·青龍關飛虎折兵》:“寒凜凜,有甚三冬雪;冷溲溲,賽過九秋霜。”只是當代“溲溲”才于尿産生聯係,丁玲在《奔》裡寫道:“另外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走到墙的转角去,溲溲的小便着。”讀着未覺尿樣,却似“讓子彈飛”。

    由“溲”組詞非爲少,大多用“尿”義,如“溲便”,《南史•臧質傳》:“二十八年正月,太武自廣陵北返,悉力攻盱眙,就質求酒。質封溲便与之,太武怒甚。”但用“溲器”詞組時當細心。漢字簡化後出版之詞書字典解“溲器”爲“尿器”。溲器確有“尿器”之义,如《西京雜記·第五》:“李廣與兄弟共獵於冥山之北,見臥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斷其髑髏以為枕,示服猛也。鑄銅象其形為溲器,示厭辱之也。他日,復獵於冥山之陽,又見臥虎,射之,沒矢飲羽。進而視之,乃石也,其形類虎。退而射更,鏃破簳折而石不傷。余嘗以問楊子雲,子雲曰:‘至誠則金石為開。’”成語“金誠所至、金石為開“典出於此。但有的詞書舉例用《韓非子·喻老》:“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趙不已,韓、魏反之,軍敗晉陽,身死高梁之東,遂卒被分,漆其首以為溲器,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謬矣!此“溲器”非“尿器”也,該“溲”讀陽平,义“酒”非“尿”,當“尿”講時讀陰平。勝者慶功擺宴,以“不知足”者之首為喝酒的器皿,示誡惕警敕。雖古有“溲便於人前”之“中華傳統”,但宴席之上衆皆“溲溺”,未勉惊世駭俗過甚。而《戰國策 趙》中該詞記作“飲器”,又爲一証。

    “溲器”多用於正式的書面語,如明代楊榮《題敦孝堂》詩:“溲器毎親滌,僮僕不欲令。”同義並隨意者可用“溺器”,口語則“便壺”、“夜壺”,俗語則“尿龞”,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三:“俗以溺器爲尿龞。”“尿”讀“雖”音。但從古至今難見“尿器”一詞。今之詞書編者以臆造詞爲釋語,視“嚴謹”為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