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评说贸易战中美双方的思维差异

(2019-09-28 10:03:20) 下一个

评说贸易战中美双方的思维差异

常乐侠

广州话形容两方接触却无法沟通时常常说“鸡同鸭讲”。中美贸易战历时一年多来,双方你来我往谈判十数轮,至今谈不到一起,用“鸡同鸭讲”形容恰如其分。双方无法谈拢的症结不是语言障碍,是思维差异。

2018年7月6日,随着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第一轮加征关税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式拉开帷幕(也有认为贸易战早在2018年3月即已开始的说法)。

贸易战正式开打之前,川普总统就曾经意气风发信心满满地通过其推特向世人宣称:贸易战“很好而且很容易赢”。那口气,如同一位街坊在星巴克里浅抿一口咖啡后的随意聊天。短短一句话的云淡风轻,不难品味出其成竹在胸的霸气。如果按照2018年5月19日中美双方曾经达成的联合声明所确定的6项内容付诸实施,美国今天的确可以宣告轻而易举地赢得了这场举世瞩目的贸易战,尽管中国当时自诩这份联合声明算作“双赢”。不曾想,美国并未见好就收、满足于那份声明所确定的各项条款——顺带猜测一下,是否中国明明做出了大幅退让却仍然嘴硬坚持说结果“双赢”并美其名曰“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活生生一副自己摔倒了还非得说是为了去抓一把泥沙的样子刺激了对方的神经,让美国对此心有不甘,于是横下心来打下去,非得逼迫中国明确认输才甘心偃旗息鼓?——显然,美方对于贸易战还有更大的企图心。于是世人看到贸易战还未正式开打便要收场之际,美国很快就全盘否决了那份已经由双方斟酌磋商且发布于世界面前的声明。正所谓“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若不是美国突然反悔推翻前议,世人看到的就是中国一直只有招架之功绝无还手之力的窝囊一面,无非就是继银河号事件、台海风波、大使馆被炸和南海撞机等一系列屈辱事件之后,再添加一桩被羞辱的事件而已,中国的抗压本能也许就长久地被这份意味着中华民族再次蒙屈受辱的声明所掩盖,被小小寰球一众从旁观望的吃瓜国家窃窃耻笑。

一年多过去了,贸易战谈谈打打,仍然未见停歇的曙光。2019年5月1日中美第十轮贸易谈判开始,由美方起草的一份150多页的谈判文本提交到中美贸易战谈判桌前。这份文本,既没有得到中方的认可赞同,也没有达到双方可以签署的成熟阶段,更没有被谈判双方发布于世人面前。面对这份洋洋洒洒的一面之词,仅因为中方提出异议便被美方指斥为反悔,誓言短期内要以关税大棒伺候。相比于一年前美方反悔的情形,这一次中方没有赞同、没有签署、没有承诺、没有发布文本,不知何悔之有?

经过一年多双方一系列你来我往的交手过招,我们大致可以概括出双方主导贸易战的思维差异来。

中方对贸易战的思维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中方在贸易战中的思维核心,非“利”字莫属。

中方多次强调,“互利共赢”,“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赢”、“利”出现的频率甚高。“利字当头”、互利互惠的思维方式,主导了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对美关系的发展主干。无利可图的贸易,或者以伤害对方作为获利代价发展出来的贸易,在中国的贸易历史上还真找不出先例。如果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贸易关系,相信也难以维持下去。这种趋利避害的思维方式,一般人非常容易理解,也是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谁会脑子进水和“利”过不去呢?利之所至,物必趋之。不独资本如此,人如此,国家亦然。

和则两利、互利共赢、经济互补、合作分工的贸易关系,可谓当下国际贸易最理想的贸易模式,当然也是中国追求的理想模式。可是,世界上哪有这么理想的事情?任何交往,只要发生接触就必然出现犬牙交错的利益纠葛。哪怕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会出现利多、利少之争执。在中美贸易战中,我们看到处于弱势的中方思维方式是:避免一战,哪怕在“共赢”、“两利”中让对方多赢一些、让利一点,也比付诸一战两败俱伤来得划算。所以去年5月那份联合声明中的6项内容,很明显是在中方咬着牙关承诺做出大幅让步背景下签署的。

贸易战是一场无利可图的战争——这是中方对于贸易战思维方式的单纯理解。利字当头的中国,清楚知道贸易战中美国同样必将蒙受其害,于是以一己之心度对手之腹,试图对美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劝导美方以和为贵,一切都好商量。可惜中方的思维逻辑与美方的思维逻辑不咬弦,双方算的不是一笔帐,改变美方咄咄逼人执意要掀起两国之间贸易战风浪的意志这把算盘落空了。当大局已呈不可逆转的态势下,中方才无奈表示了“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的姿态。以中方在贸易战缘起、酝酿、谈判、犹疑、退让乃至开打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确认中方肯定是不愿打的被动一方。依在下一孔之见为中方贸易战中的表现做个小结,就是:主观上不想打,客观上不愿打,嘴巴上不怕打,心理上不敢打,行动上避免打,最后被打了才不得不打,打了然后才知道美帝也不是不能打,索性横下心来陪着美国打。“兔子急了也咬人”,形容的正是当下的情况。四十年来看惯了中国东亚懦夫的形象,这次让世人眼前一亮:哦,原来中国也是有性格的!不知道这是中国的幸运,还是不幸?

美方对贸易战的思维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美方在贸易战中的思维核心,不偏不巧恰好与上述中方“利”字相对:非“害”字莫属。

美方对于贸易战的态度,与什么“和则两利、互利共赢”的思维相去甚远。这种思维未免太看低美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了,甚至就是对美国“尊荣高贵”身份的一种侮辱。且别说什么超越,就连别人与他平起平坐、平头并进都令美国难以容忍。美国追求的是“非赢即输”的绝对境界,而且赢家还只能非他莫属。什么叫做“利害关系”?在“美利坚合众国”(好好琢磨“美利坚”三个字的含意吧)的字典里,“利”与“害”是一件事物形影不离的两面,只要有人得利,必然就要有人受害。所以他断然否认“和则两利、互利共赢”的思维方式。他的每一宗“利”,都必然伴随着有人受“害”;或者反过来说,别人的每一宗“利”,都必然伴随着自身受“害”。说得通俗一点,与美国谈“利”,无异于与虎谋皮。那么,美国在贸易战中到底要做什么呢?谋财?未必。害命?也许。“害字当头”、以害谋利的思维方式,主导了美方对贸易战及对华关系的发展主干。目前中国国内正在讨论的一种说法是,美方在贸易战中要的不是中方的钱,而是中方的命。说法不同,意思相合。

有资料统计,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竟然经历了两百多场战争!在下没有核实过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如若属实的话,则美国的国家实力就是拜战争之赐毫不夸张。战争者,以国家的名义杀人害命之谓也。从两百多年来连绵不断的各种战争、从一战到二战一路走来,伴随着每次战争众多民众受害死亡,美国却都能从中获取利益,而且夺得了世界老大的头把交椅位置。真是越害越利,越利越坚。美国庞大的军工企业、黄金储备、美元霸权与石油定价权,全拜战争所奠基、全因战争而强大、全与战争共存亡。

上述提到,中国理解的贸易战是一场参战双方都无利可图的战争。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单纯而且失于偏颇。不要忘记,上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发生的贸易战,美国可是大赢家。与美国从中得利受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深受其害的“失落的十年”。再往前回顾二十八年,与美国从“两霸”争夺战脱颖而出成为“独霸”的辉煌战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前苏联深受其害的轰然解体和一落千丈。再往前回顾一百年,与美国取代前世界老大地位的转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深受其害的黯然谢幕。哪一次冲突的结果,不是利于美国而害于对手?倘若美国当初以中国提出的“和则两利、互利共赢”思维对待日本、前苏联和英国,还会有今天独霸全球的美国吗?不能不说,中方向美方提出的这种思维方式,真是太天真、太幼稚、太无知了。这种思维方式,中国可以对任何国家提出,唯独不能对美国提出。在美国的战略意图中,眼前中美之间这场贸易战极有可能就是上次美日贸易战的重演,连操盘手都是同一个人:莱特希泽。

想想也是。中方之所以对于某些既于人有害又于己无利甚至于人于己均为有害的事物诸如贸易战,为什么美方还要偏执着去做抱持着难以理解的心态,是因为中方看不透其中美方思维方式所追求的利益所在而已。美国历届决策集团绝对不傻,非但不傻,他们还是截止目前世界上最为精明的国家利益精算者。其建国两百多年的短短历史中,他们从未做过利人不利己、害人不利己或者中国思维中所指的“斗则俱伤”那样害人又害己的事情。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怎能容忍老二的紧追不舍?哪怕给你一分利,都构成对自己十分的害。弄明白其中的逻辑,就不要再误认为美国什么“害人不利己”、“害人又害己”了。一句话,害你没商量,害你就是利己。所以,宁可害你一万自伤八千,绝不“和则两利、互利共赢”。

打个比喻:

我们的世界,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赛场。过去数千年,居于世界领先位置的国家数度更迭。目前美国跑在领先位置,中国紧随其后,其余各个国家也都尽力赶超前面的对手。如同我们常常看到的赛跑领先者,都会非常警觉地用眼角余光瞄向紧随其后的追赶者,计算着彼此差距,谨防被超越,那种焦灼感委实揪心。反而位居老二的追赶者没有负担,位居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并无本质区别。他只顾努力前奔不作他想,超越老大固然心喜,继续追赶也是欣然,即使被老三超越,并无实质损失:只要不负我心就好。反观老大瞻前顾后,心身俱惫。他眼望前程无边无际:继续保持优势,难免后继乏力;遵守游戏规则,又恐无限可能;目睹自身没落,实在心有不甘。世道艰难如此,眼前只有一条险招兼绝招:为了永远保持领先,只有使尽全力给后来者设陷阱、使绊子、设障碍、立规矩:能使对手甘于认命束手屈服最好,夺取对手性命以绝后患次之,哪怕令对手断脚跛足终生残废也能为保持自己优势留出一息希望,顺带给一众后来者立下杀鸡儆猴之威。害字当头,利在其中,这样的思维逻辑一般人难以理解,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众人本不知道那是路,但血流多了、泪流多了、亏吃多了,就逐渐看出来那是一条路,是一条以害谋利之路。

这样来观测老大的思维,许多以前我们看不透的事情,现在看就豁然开朗了:

譬如,除了上述引用川普总统的话“贸易战很好而且很容易赢”之外,他还幸灾乐祸地说中国股市跌了很多,中国的工作机会大幅减少,他们很难过(大意,限于时间无法引用原文)。

譬如,川普总统说自己对中国巨额商品加征了关税,他们会承受所有的负担。还说,如果无法达成贸易协定,或许对美国更好。

譬如,川普总统说美国企业必须撤出中国,回不回美国不要紧,只要不继续留在中国就行。

譬如,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形同第三世界,却仍然不顾天文数字的债务增长,每年都大幅增加军费预算。

譬如,对华为、对中兴等中国公司的打压和围剿,对中国留学生的留难,对美籍华裔的怀疑和调查。

譬如,美国大基金会的创始人索罗斯说:“我对打败当下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关心。”我对索罗斯此话的直接解读是:他对加害中国的兴趣超过了为美国谋利的兴趣。当然,还有间接解读:打败中国是美国政治利益、长远利益所在,是追求美国经济利益、暂时利益无法比拟的。

等等。

这些姿态,以前人们都认为是害人而不利己的事儿,现在就比较清晰了。贸易战也好,大额增加军费也好,打败中国也好,到处挑起战争也好,都是害字当头,利在其中,后面隐藏着重大的国家战略利益。

如何调整思维差异?

和平,本应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之一。可惜在西方价值体系里,并没有为和平留下一席之地。中国自古就有“和为贵”的传统。在中美之间存在着对贸易战的思维差异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对美晓之以理、贵之以和、诱之以利?我认为大多数的人对此都抱持怀疑态度。

为了营造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以和为贵、和则两利、互利共赢以及此前由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没有错。那么在处理中美关系,具体地说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时中方的思维方式错在什么地方了呢?错就错在缺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那一点心眼儿,错就错在以自己的善良谋利标准,去操心对手的前途和目标,以为对手也会大发善心,也会为利所动。

这一年来的贸易战,主动权无疑操掌在美方手中。只是眼下已经进行了十数次的谈判,仍然处于如火如荼的胶着状态。中方数度做出退让姿态,释放休战意愿。美方却误解为那是压倒骆驼的征兆,反而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大有置对方于死地之意。

事到如今,估计中方也看清楚美方司马昭之心了。一年多来中方确实吃了不少苦头,经济发展放缓,对美出口萎缩,就业率受到影响,投资减少……该遭遇的困难,都遭遇了;该品尝的苦头,都品尝了;该显现的困境,都显现了。起初的方寸大乱,到如今的站稳脚跟,渐入吟唱“你狂任你狂,清风拂山冈,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的佳境。中国面对极限施压的承受力、坚韧力和反抗力,让美方始料不及。凌厉攻势之后,美方再接下来已经是“再而衰、三而竭”的强弓之末。继续追加关税至50%?100%?200%?正所谓“虱多不怕咬”,关税对于中国的威胁效果越来越失去功效。相反,在中方抵挡住美方的三板斧后,现在贸易战造成的负面冲击波正开始传导到美国自身。美国做好了承受经济衰退准备了吗?美国民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忍受生活出现倒退?贸易战第一回合比的是国家硬实力,看看谁的肌肉更强壮:这一回合美国暂时领先;第二回合比的是国家忍受力,看看谁更能忍受艰难困苦,在极度困境中恢复元气:这是中国的强项,美国要做好反转的准备;第三回合比的是国家持久力,看看谁更有雄厚基础和底气维持政治经济持续性运转:是自由的美国,还是集权的中国?是空间广阔的美国,还是时间无限的中国?是害字当头的美国,还是利字当头的中国?是继续领先的美国,还是穷追不舍的中国?川普总统贸易战“很容易赢”的豪言,已经被事实啪啪地打脸,沦为难以回收的笑柄,必将成为被国内政敌援引为政治误判导致美国无法再次伟大的例证。美国会不会将战火从贸易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中国不是英国,不是第三帝国,不是日本,不是前苏联,更不是伊拉克、阿富汗。能够战胜中国,美国可能将更加强大。如果不能战胜呢?美国不能不考虑这样的可能性。

理想固然美好,但骨感的现实才是最好的老师。它将教会中美双方如何面对自己的思维缺失,在利害之间做出最优化的调整。最后结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