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乱弹

看红楼,说感想。谈古事,道今理。
正文

红楼乱弹 — 第四十五回 秋风秋雨愁煞人

(2005-10-25 10:10:27) 下一个

红楼乱弹 —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秋风秋雨愁煞人

 

人的情绪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在灰沉的黄昏,秋雨淅沥,听窗外雨滴竹梢,想到自己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如残叶浮萍般寄人篱下,黛玉倍感凄凉,遂写下了“那堪风雨助凄凉”的《秋窗风雨夕》词。再一次印证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论述的观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本来“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也是很美的意境,就跟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样美妙的境界。这如梦如幻的情境,别说在张爱玲笔下,就是当今的小资们也能写出无比柔美的文字来。黛玉因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就写下了那首极其愁苦的词。

 

同样是面对秋风秋雨,甚至更为狂暴。杜甫在更为恶劣的处境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他也悲叹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凄惨的境况,但并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推己及人,想到了天下还有更多受苦受难的人,继而期望将来有个美好的社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即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超越个人恩怨悲喜,忧国忧民的胸襟是何等的宽广,气魄是何等的博大啊!这种胸怀已经远远超过了范仲淹所标榜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更为狂暴的秋风,深受当局迫害的雪莱写下了气势磅礴,驰骋飘逸,斗志昂扬的浪漫诗篇《西风颂》。那是一曲光明和正义的赞歌,黑暗与腐朽的葬歌!其诗句行云流水,读来真是回肠荡气,令人热血澎湃,根本感觉不到丝毫的凄凉与哀伤!

 

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生活在富贵豪门的千金小姐林黛玉能由己之痛苦念及那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苦大众。但是,当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处在一片腥风血雨,民不聊生,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猛醒的仁人志士、热血青年们都在为国家的存亡和民众的幸福,撒热血、抛头颅、高声呐喊时,那一批靠吸食劳苦大众血脂寄生的,却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浅吟低哦着风花雪月的文人墨客们,是永远也不能被人民所宽恕的,是要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面对同样的秋风秋雨,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诗篇,不同的胸怀和思想境界决定了其作品是伟大的还是低劣的,是将流芳千世还是昙花一现。秋瑾的绝命诗——“秋风秋雨愁煞人”,虽然只有一句,也不是那么精巧,但却注定要随同杜甫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样流传千古!

 

 

 

08/23/200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