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人生的第二笔储蓄 – 教训啊!

(2016-06-12 18:10:41) 下一个

这是我小学低年级期间的事情。我和哥哥买了个邮筒状的朔料玩具储蓄罐,下部有三圈可以转动的号码,是个简易号码锁,如果三个数字都转对了,邮筒就打开了。

我和哥哥共用这个储蓄罐,放进去的钱我们共有。不记得是不是雄心勃勃想买什么,有记忆的是两个人都挺兴奋的,也没有商量任何规矩,第一天就把各自的钱全部放进去了。

那时我们每上街一次就可以每人要一个玩具。我对玩具没有太多的要求,我记忆中除了一个娃娃要4元,比较贵,别的我喜欢的都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一般都是每人买一个1元以下的玩具。如果过2元了,我和哥哥就会商量两人合起来买一个。大了以后有一次哥哥对妈妈抱怨说小时候一般都是只要1元以下的玩具,妈妈说,从来没有在价格上限制过你们啊!我和哥哥听见这话都傻眼了:是我们太自觉、太克制自己了?

哥哥比较喜欢大一点的玩具,当然也就贵一点。现在回想,好像合起来买的玩具都是他的。记忆中,我只有摩托车,他不仅有摩托车,还有小轿车。那个轿车,我是玩了一两次以后就不碰了,因为他要求不要把漆碰掉。我连现在开的真车都不能保证不碰掉漆,那个玩具车在上海的小小居家里玩,怎么可能不磕着碰着呢!车子是放在他的玩具箱里,所以是他的。反正我玩的大一点的玩具都是爸爸给买的,是“公用”的。归属我的玩具箱的,一个“大件”都没有。

这种现象好像一直延续到我们长大。比如,我有非常好的绳子、皮筋,但这种东西价格不是很高的,他却有篮球、足球等,后来又玩航模,打“专业”乒乓,穿“专业”球衣、球裤。总之,他花钱比较大手笔;而我却只是买些零嘴吃。唉,我好没出息的!

因为花钱的方式不同,我和哥哥存钱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他是平时不用钱,等有了“大笔”钱买个大东西。我是钱随来随用,都买零食吃了。有了这个共用的储蓄罐,我们都还是依照自己的老习惯存钱。这就是说,哥哥是完全把邮筒当储蓄罐的,而我只是把它当个皮夹子。

这样大概有了一两个月吧,我感觉到了哥哥是只存不取的。我不是个要占人便宜的人,心想这样不公平,但又不愿意放弃零食,我就连续差不多两个星期只存不取,大概估一估我没让哥哥吃亏了,就不再存钱,也不再取钱了。可以理解成我单方面“分家”了!

从那以后,邮筒储蓄罐对我来说就不存在了,直到有一天哥哥惊慌地拿着空空的邮筒来问我,怎么钱都不见了?估计哥哥又去投钱,但发现邮筒没了份量。现在想来很有意思,哥哥不是问我是不是把钱花了,而是问我邮筒怎么会空了!我非常清晰地记得,他的神情就是来告诉我一个他认为关系到两个人的大事件,他不认为我已经知道邮筒空了。

我不假思索地说我不知道。我还告诉他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碰那个邮筒了。可是,钱怎么就没了呢?我们俩说话动静挺大,惊动了奶奶。问明白什么事后奶奶立刻就说,那一定是谁谁谁偷的!奶奶接着说怪不得她前一阵子天天来,然后一下就不再露面了。

那个谁谁谁是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我非常生气,大声责怪奶奶怎么可以这样污蔑人,不是说捉贼捉赃吗!但不管我如何抗议,奶奶坚信不疑。不顾我的阻拦,奶奶去了学校,找到了我的班主任。

几天后,奶奶告诉我和哥哥,那个同学承认是她偷的了。这事情背后的发展细节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实在没有勇气问奶奶都是如何与老师交流的。在学校,我很久无法面对那位同学,仿佛是我偷了东西。不过这件事也让我佩服奶奶的眼力。知道真是这么回事后,我一下就明白事情发生在哪一天了。

我家是个套间,一个大屋内有开一小屋,小屋里有个壁橱。那天我不知为什么去了厨房(也许是被我那位同学支去的),待我回到大屋里时,看不见她,但听见里屋有动静,但门是关着的,我就往里屋走,看见她时,发现她是从壁橱里走出来。我当时奇怪,问怎么回事,她支支吾吾地搪塞,我又不习惯追问,就过去了。她就是那天以后不再来找我了。

这件事在学校只有我知,她知,老师知,班上其他同学一个也不知道。30多年后的今天,连哥哥都不记得了曾经有过这么一回事了。有时候想,我们的记忆到底涵盖我们生活的多少呢?我是这两年分别对哥哥和嫂嫂讲起这事的,他们不约而同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她是怎么知道密码的呢?”我只能傻傻的说是我告诉她的。那个对话,我回想起来后就再没忘过。

那天,我同学指着邮筒问:“这是什么?”
我答:“储蓄罐。上门有个口可以放钱进去。”
她拿起来端详:“可是放进去就取不出来了。”
我一边转动三个号码圈一边解释:“下面是个号码锁,把三个数字都放对了,都对正了中间那个标记,就打开了。”
“那么密码是什么?”
“246!”

唉,说好听点,我小时候就这么可爱。说大实话呢,我是真傻。我青岛的大舅不止一次非常认真的告诫我,不仅要害人之心不可有,还必须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心里奇怪,大舅凭什么断定我没有防人之心呢?(大舅还说我娇骄二气,我也是心中不服滴。)来美国后,有过不少密码。还好,我除了家里那位,好像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的银行密码。

最后交代一下钱的事,免得大家问:我实在是不记得最后钱有没有还回来,也说不出一个大概数字。这件事的很多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比如那天我走进里屋时她的位置、动作和表情,就像一幅画一样还留在我脑海里。就是钱的事,我半点记忆都没有,主要是我没意识到还有这个问题,是后来我给老公讲故事他问起,我才发现遗漏了一个细节,到那时再回忆已经想不起来了。

 

写完这个故事忽然想起大家族里兄弟分家。好像小家庭自己过日子是比较合理的。兄弟之间哪怕经济上不计较,在一起过日子也是有不自由之处。哈哈,难怪早先的大家庭不可避免的瓦解了。也许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联邦也许是个趋势?

 

更多博文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飞吧,孩子!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生活

我的文章系列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我也记得那时的玩具比较贵,现在懂得了跟工资比,这样一比还是贵。无意中告诉人家密码,正是孩子可爱的地方,还不懂得防人呢。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洋葱炒鸡蛋' 的评论 :

哈哈,太有意思了!谢谢分享!
洋葱炒鸡蛋 回复 悄悄话 没有长期影响,当时伤心个嘞!现在想想好玩!
跟她还是朋友,当然,是诸多往事不用再提啦。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洋葱炒鸡蛋' 的评论 :

嗯,我知道的偷同学钱的不是太个别的现象。你的损失很惨重,真心同情!唉,没造成长期影响就算不坏了,是吧?谢谢留言!常来!
洋葱炒鸡蛋 回复 悄悄话 我存了四十块钱,扺我爸半个月工资,然后被同学全偷了。 嗯~
ss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博主回复。是傻。傻点好,有乐子可以回忆。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s' 的评论 :

对不起啊,我不得不说你可是比我傻太多了 : )
我敢说我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滴!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cysong010' 的评论 :

希望你的储蓄罐带给你的是愉快的回忆!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nmiu' 的评论 :

唉,我嫂嫂也说我是“诱惑罪”,你们都怪罪于我,好冤枉啊!我是记得当时的想法的,我认为她不该问我密码,但那个年龄的我还没有学会说不,说是傻也好,说是善良也好,反正我是不得已地回答了。

嗯,我奶奶真的是火眼金睛!
ss 回复 悄悄话 和你有类似的经历:小学同学找我上学,我把父母的工资袋给她看。不知什么时候她抽走了个十元票子,在学校附近小摊上大手笔花钱,看得我直傻眼。哈哈,有意思。
lucysong010 回复 悄悄话 只想说我也有过那么一个绿色的塑料邮筒储蓄罐,一样一样的。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看来,是溪边不经意间诱惑了那个同学,而那个同学经不起诱惑。
奶奶火眼金睛、敢做敢为,值得称赞。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嘿,我们不一样!你说自己是娇骄加憨厚,我可是没承认自己也娇骄啊 : )
我倒真是佩服我大舅,在我看来,他根本没机会发现我没有防人之心。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我和溪边是一个类型: 娇骄加憨厚,不设防人之心。但一旦被伤害,我会一直记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