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国初期的人口政策的国防、时间和科学因素

(2012-05-10 06:00:16) 下一个

这是我在文学城的一个老帖子,整理一下重贴一次。

建国初期的人口政策的国防、时间和科学因素

第一是时间因素,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首先,这里我必须打住。一般说来“初期”是个时间概念,但是对于不同的问题似乎同样一个“初期”概念这两个字的时间含意是有可能大大不同的。

比如说讨论军事问题,那么这个“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时间就比较短。如果是讨论经济问题,这个“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时间就比长了。如果是讨论人口问题,而人口问题是属于经济问题的,这个“初期”的概念所代表的时间就是经济问题里最长的一个了。因为人口的变化是比较缓慢的,至少也要大几十或上百年才能改变人口的结构。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嘛。

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现在靠经济的边缘吃饭。我也不是搞人口学的,由于在经济的边缘混饭吃的原因,我常常必须跟搞人口学的人们打交道。 随便说一下,最明显、简单也是最低级的人口素质就是健康状况。其次是性别和年龄结构,比如人口按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如果一切都理想化,那就是平均或常数分配啦。纯理论的天方夜谈地说理想情况,经过长时期的和平时期的人口应该平衡下来,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人口在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和平时期(一百或几百年)以后就在某种理论上是比较理想的了。

其实人口数量固定,人口按性别分布基本一半一半,按年龄的分布平均或是常数分4这个所谓“理想”连理论上的理想都不是。因为即便我们假设长期和平完全不考虑战争的话,我们也必须考虑大面积的灾难性疾病,还有灾难性的自然灾害等等等等。

人口素质的健康性别和除了人口按年龄的分配(老人多,还是年轻人多)还包括生育力(各性别按年龄的分配及其健康程度),老化速度,寿命等等。

人口素质里另一个最低级的素质就是生产力,其中也包括健康,还有人们关心的受教育程度。

这些数据的都是非常不容易得来的。美国法律规定每若干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大张旗鼓地搞一次人口普查(census),而且还往往由于政治和经济种种原因搞不到准确的数字呢(而且这些数据的细节还是国家机密呢),比如说美国政府为了能够统计到“非法移民”的人口数字,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为了鼓励“非法移民”参加人口普查,美国政府大肆宣传人口普查的资料不会给移民局。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结构呢,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有准确的关于那时的人口的统计数字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是一个刚刚经过了十几、几十(如果不是上百,1840-1949)年战乱的人口结构。

而且,在这一百多年(1840-1949)之前的晚清的人口结构(健康、人口按年龄的分配、生育力、老化速度、寿命还有教育)应该也已经不是那么质量好的了,大家可以从当年白人拍的晚清的中国人的照片略见一斑,就更不用说中国这一百多年的战乱是从那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前的抽鸦片开始打下了基础了的。

必须强调的是吸毒对人口结构(健康、人口按 年龄的分配、生育力、老化速度、寿命还有教育)的毁灭性的影响恐怕是怎么说都不过分的,这一点大家可以从直至今天的美国的禁毒号称是“对毒品的战争(war on drugs)”略见一斑。

所以,在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时,我以为说中国的的人口结构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如果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差的人口结构也应该不是很过分的。

所以,虽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我们还是可以定性地简单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是一个非常或极端不健康的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在体质上是不健康的(加上医疗系统的落后或根本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的生育力(虽然是未知数),但是应该也是跟其健康相联系的,所以应该不是十分的强的。战争对人口的第一影响就是死亡率升高,寿命降低(主要由于年轻人的死亡和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出生率(包括成活率)下降(战乱嘛,我就不解释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自然也是急剧下降(战乱嘛,我也就不解释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当时的这样一群中国人面前,就算完全不考虑战乱后的中国的生产力的低下(没有工业化,需要人的肌肉力)和人民享受和平对于生儿育女的渴望的人性,如果那时就搞计划生育,鼓励或限制人们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结果是什么呢?稍微有一点想象力的头脑都会想象到这群人很快就会面临人口的老化和急剧下降(死亡)和年轻人无法承担抚养老年人的重负,因为战争时期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都比较低。那么,这群人还能发展进步吗?

其实,即便是到今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也不过是五、六十年。所以,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算数就可以告诉人们这个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出生的人们现在最老的也不到六十岁。这个事实的一个简单又直接的推论就是我们今天的国家基本上是这些所谓多生出来的人们建设起来的。否则,不仅发展工业的人力缺乏,养建国前出生的人们的老早就是巨大的问题啦,当然,我们必须养这些人的老。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抱怨这些“多生出来的人们”的时候,也应该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祖国做出的贡献呢,因为建国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都是他们搞的?当然,这些“多生出来的人们”又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们养育了我们这个共和国的第二或三代人。当有些人(共和国的第二或三代人的一部分)看着今天的财富想到如果人口少一些他就可以多分到一些,也就是说人均财富就会高一些的时候,我真想象不出我们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人口政策有任何道理,无论是科学的、经济的、感情的和道德观上的。

第二个人口因素是一个生物学的理论

写到这个份上我都忘了我要说的第二个人口因素了。好不容易想起来了。这个是一个生物学的理论(在动物中有很多实验和数据,对人嘛,我说出来大家就知道无法实验了。生物学的理论说任何一个物种都有一个最低的生存基数。如果这个物种的个体的数量低于这个基数的话,由于基因的缺乏(也就是近亲繁殖)就必然会导致其灭绝。

我不知道这个生物学的理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因为我也不是搞生物学的。大家有兴趣可以问自己搞生物学的朋友。我的印象或估计是这个生物学的理论在1949年还没有发明,因为至少那个时候的生物学家们对保护物种还远远不如今天上劲儿。

我说这个生物学的理论的目的还是要跟大家说一说人口素质或质量问题。由于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也就是说人是依赖社会而生存的。因此,这个生物学的理论对于人类的研究,经过各种观察,生物学家们基本上同意: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基数大约是五到六百。从中国观察,一般的村庄也就是五到六百或一千人左右(当然至少要多于这个数啦),算是个旁证吧。也许不同的种族会有大不同的基数,但是这就几乎是无法论证的了。

由于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也就是说人是依赖社会而生存的。一个社会并不简单是若干个体的一盘散沙式儿的放在一起,而是这些个体的有机的有组织的集体。一个有机的有组织的集体的最基本的象征就是它有一个领袖。社会性的生物都是这样的。蚂蚁有蚂蚁头、蜜蜂有蜜蜂头,狼群有头狼,等等等等。

因此,把这个生物学的理论用于人类的一个推论就是:在每五到六百人里应该有一、两个优秀人物作为他们的领袖(因为如果不然,单是五到六百个各人放在一起即便是形成组织也是无竞争力的,或者说国防力量比较差,因此是无用的)。这当然说的是自然分配,也就是说没有经过选择的五到六百人。因为,如果经过了选择,比如说一个大学里的五到六百人里就要比你在街上随便找五到六百人里的优秀人物多一些或优秀的程度也就是平均质量高一些。

这也就是今天发达国家大力宣扬自由移民对小国家的人才掠夺的科学基础。美国内部呢,它的不发达地区或黑人区的自然产生的人才也会由于经济原因离开,因而造成美国内部的不发达地区或黑人区剩下的质量不那么优秀的人们永无出头之日的必然性。说什么榜样如何如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比如说某个黑人成功了,别的黑人就看到了希望,就认为他也可以做到。因为事实很可能是恰恰相反,因为某个或某几个黑人干了什么伟大事情或发了财,并不能是证明其他黑人有什么希望,如果有变化的话,只是多了一个发了财的黑人,对别的黑人发财的希望或路子只会更加狭窄了。

这也就是一个国家有必要控制人口在国家内部流动的科学根据,因为流动的人口往往是有一定的比较高的质量的人口。如果有一定比较高质量的人口从机会比较少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流走了,而且流到了机会比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那么留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的平均质量就会降低,这对哪里的发展就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人口的自由流动会给那些流动的人们和机会比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带来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是从以往的人口不能自由流动产生的。一旦人口可以自由流动了,这种好处的源泉也就会随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出和越来越不发达而很快干枯了的。因此,这种好处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结果,恰恰相反却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和不可能持续的。

打个比方就是如果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来美国的话会是什么景象,美国会是什么景象,世界其他地方会是什么景象,不仅美国人的好日子要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的竞争,因此造成美国人的好日子质量下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口的平均质量也会降低。当然了,美国的边境有军队守卫,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不可能都来美国。

但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就没有边境和军队阻止这个国家的优秀人才的流动了。因此,为了维持一个国家内部的健康发展,任意的迁徙自由是不可以允许的,或者说某种意义的户籍制度不仅有必要性,还是科学的和经济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侵略者和奴隶主对被他们奴役的人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反抗者也就是奴隶们中自然产生的优秀分子们(或叫“刺儿头”,“trouble maker”)给以消灭,而且这个做法还是有生物科学根基的。

这个生物学的理论也是“数量是质量的保证”的生物科学依据。按照这个这个生物学的理论,中国有十几亿除以五、六百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也就是几百万!如果大家相信中国人比别人聪明的话,那么中国的优秀人才也许比这个估计还要多一些呢也未可知。

由于,美国最多也就能吸收个几或几十万最多上百万中国留学生,所以,虽然中国的优秀人才到各国留学和移民走了一些,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还是有不少优秀人才留在中国建设祖国的。前一段时间就有网友贴帖说他当年的同学在“神舟”项目里做个什么总工程师呢。实话说,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在美国的物质生活都未必比国内好到那里去,就更不用说事业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啦。

最后提一句中国的共产主义或叫农民革命在生物学上的合理和先进性。不管怎么样,事实是中国几千年或几百年(看你怎么算)的发现人才制度是不很高效率的。因此,中国的共产主义或叫农民革命让农民睡到了地主的姨太太的床上或甚至就是跟地主的姨太太性交和生儿育女啦的这件事,在事实上完全的、百分之百地、纯粹地从生物学科学上看也起到了丰富地主们的基因的作用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或叫农民革命以后的中国的统治阶级在生物学上都是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和代表一些完全不同的基因(DNA),因为中国历史上的“门当户对”造成了富人们之间的近亲繁殖,一个县或一个区甚至一个像南京那样的大城市也就那么几家富人。曹雪芹的《红楼梦》讲的就是南京的富人的故事,好像就四家,他们四家之间相互联姻,时间短还问题不大,时间长了这四家的后代一定会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话都说到这儿啦就再说几句。据说毛主席对抗日战争时期彭得怀的“百团大战”不满虽然有其还不到战略反攻的战略时机,也有牺牲了很多长征过来的老红军。所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的是经过“大难”筛选出来的“适者”们是优秀的少数,因为死了的已经被淘汰啦。完全不考虑政治上的好恶,在事实上完全的、百分之百地、纯粹地从生物学科学上看长征过来的老红军们是中国人中一些极为优秀的基因(DNA)啊!前面提到了社会是一群个体的有机的有组织的集体,而且社会的 力量要比这些个体的一盘散沙的聚合大的多。这还只是说一般的质量的个体呢。经过长征筛选过来的老红军们当然是有及其严明组织纪律性的组织啦,其力量的强大 大家想象去吧。这个观点说不一定还可以作为(我狗胆包天一下子啦)对毛主席说的“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的一个生物学的补充呢。

个人口因素是国防

本来不想说人口政策和国防的关系,但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军队的战士来自这个国家的人口,因此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军队的人口结构。比如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中国人的一代或两代人中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的这个人口结构特征,这个特征对于中国的国防有什么影响呢?那就是独生子女家庭比例比较高,独生子女的牺牲性和冒险性应该比非独生子女低,这个不仅影响和平时期的创造和创新,而在战争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对战争的承受力是比较低的,因为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的军队上战场实在是让我不敢想象。

我就说这些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