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按图索骥论华西

(2014-02-15 07:01:36) 下一个
文革之后,维持“集体所有制”的社队,有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和天津的大邱庄等。既然甘为另类,肯定受人瞩目。穷则遭人嘲笑、富则被人怀疑,村里领导出名是必然的。就像演艺明星,出名的代价中,包括供人观赏和挑剔。其实,批评家和当事人有一个默契:不需十全十美、只求限度之内,就混得下去。求全责备不是故意与他们过不去,就是涉世未深,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起作用的社会运转规则。
 
领导,就是政治。政治的定义之一是:管理社会的方式,一种行为艺术。比如,有“天下第一村”之誉的华西村,盖摩天大楼和塑造金牛,集中地体现了他们的管理方式和行为艺术。对于这种行为的一切议论,大多都能归结到一个“钱”字上。如果是个人行为,诘问不外:钱是怎么来的?应该怎么花?对于冠有“集体所有”的村子,则自然会深入地关心其分配制度。结果人们发现:该村九成财富,属于或支配权集中在老书记的四个儿子手里;“华西范围”内存在利益不均的“三重世界”、集团中自由与管控的矛盾日益加深云云。同其高举的“共同富裕”旗帜严重不符。“还能富裕多久”颇成疑问。
 
历史上,起于草莽的人物无不懂点政治。政治的运作特点是:用某种理念凝聚力量、调动资源做些事情,说到兑现,则是允许拖延乃至赖帐的。所谓拖延,有点像贷款买房,化整为零陆续支付;赖帐犹如过去的政治运动,变换口号,引导民众移情。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人们生活水平、社会处境有所改善就行了;不必平均分配他们的劳动所得。不仅因为均分实不可能;而且在于,带头闹事的那几个,要是不能占有更大的份额,是不会“贡献才智、带着大伙儿往前奔”的。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改造的一种试验,于“社会主义的二十世纪”,在许多国家实行过,无不一败涂地。原以为“全民所有、平均分配”,是制胜法宝、科学发明,不料实为违反人性的事业毒药。正是这个基础理念与管理方法,拖垮了社会主义,让千百万革命先烈白白抛洒了头颅和热血。与科学研究一样:付代价做实验是必要的,犯重复的错误就是愚蠢了。“教训”看似负面,却是用来记取而不是绕行的。善用“集体主义”,或可出奇制胜。
 
成功的家族企业、公司荣誉、企业文化乃至民族主义,都有“集体”的影子和内涵。当然,“集体”只占部分,而且是“形而上”的意念的部分;个人是另外一部分、实际利益的部分。当今之世,实用主义主导行为方式,个人利益是最高价值观念,所有手段中,“集体”的概念好使,堪做上策利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去而未远的中国,在依赖成性、追捧权威的人群之中。怎奈,“不均”才能分到东西,我们不是都经历过“均分”却没得分的年代吗。
 
看来,“共同富裕、平均分配”至多是个善良的愿望,多数情况下只是宣传策略,只能停留在文章里、落实在口号上。当作考察的尺度和标准难免上当失望。华西村一类的运作模式,对当地,有提升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意义;对于整个中国,意义在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与比较、多元社会的进步指标、黑猫白猫的捕鼠实验,乃至选题立项搞研究、写文章发议论赚稿费……,就是不宜对号入座去较真。少时看《古代寓言故事》漫画,伯乐的儿子一丝不苟对照父亲遗著挑选千里马,捉回来的是一只癞蛤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