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靠岸的夜航船

(2013-11-20 07:09:47) 下一个
有两句勉励人读书的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诗山有路勤为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为什么感觉到“苦”呢?我想,这样的“舟”大概就是“夜航船”吧?
 
明人张岱讲过一个“夜航船”的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看到这里,因仅知道唐尧、虞舜是两个人,不曾听过澹台灭明为何方神圣,忙翻注解:“澹台灭明,春秋时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澹台是复姓,名灭明,字子羽。事迹见《史记•仲尼弟子传》。”我平时看书很杂,被作者问住的事就时有发生。难怪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人生在世,不晓得会碰上什么人,遇到什么事。不能像应付考试那样,把某个范围里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才去临场发挥。
 
古人说:“一事不知,士之耻也。”未免责己太严。现代人的生活轻松多了,只说:“知识就是力量。”“力量”虽然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而且越大越好。更何况,人类社会发展到科学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要说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想不太落伍,也得不间断地学习新东西。有人说“我们既然生活,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学习我们能够学会的一切,以此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理由够充足了,只是让人觉得这样的学习很被动。
 
古人作诗,“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宿寒。”可谓勤奋。还有人强迫自己念书“头悬梁锥刺股”地自虐。恐怕就是学海中的苦生涯。这样的学法,非有超人之质者不为。能够一生如此者一定是凤毛麟角。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把它列在自己的“人生几大乐事”当中。但是,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心里就有不可言喻的充实感,是人人都多次体验过的。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终生享受这样的乐趣。“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人人懂;可是,停顿下来的理由,也有千条万道。
 
激励人们不断学习的方法不胜枚举。其实,最有效的督促是保持或者唤起人们的好奇心。所有的孩童,都有乐意学习、百折不挠的天性,那就是不可抑制的好奇心的驱使。好奇心保持多久,人的心境就平和多久;生活的趣味就伴随他多久。在好奇心的引诱下求知,不勉强、不是负担、不会觉得苦和难。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手不释卷、求新求变的长者,都是童心未泯。
 
经验告诉我们,做好一件事,出于本身的需要比出于某种信念来得可靠。据说,人的本能被一些研究者归纳为三种“食欲、性欲、防御”,看来还得加上“求知欲”。好奇心就是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不怕遇到难题。满足学习的本能,就像解决饥渴一样,是一个自觉、享受的过程。若是带着永不减褪的求知欲,乘着夜航船在人生的海洋上荡漾,那船要是永不靠岸才好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