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革琐记之:犯了“第七条”

(2013-09-22 07:07:35) 下一个
回头想想,文革之中的少男少女严格遵行“男女界线”看似有点“无师自通”、“大智慧”的意思。那是一个人人都要“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年代。一切不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合辙押韵的思想言行,都在批判之列。若不漠视、压抑着自己,轻易就会“滑进封资修的泥坑”。一朝“失足”,轻者进“学习班”,重的送去“少年管教所”也有可能哦。罪名大致是“生活作风问题”或曰“男女关系问题”,俗称“犯了第七条”。事缘:
 
变革的年代,新旧交替,概念未明,一切模糊为宜。法律显得掣肘而多余。不如“政策”来得灵活多变、应付裕如。社会纷乱、民间事杂,非简约无以处置。《毛主席语录》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则,言简意赅地包罗了万象。处理社会问题比《六法全书》好使。略曰:“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第七条”出自“八项注意”,涵盖一切一夫一妻之外、婚前守身如玉的“不正当男女关系”。“概念”也者,内涵有限,外延无边哦。
 
更有好事者,专门喜欢“抓流氓”。某人犯忌,就会遭受突击审问、逼供信;反复、详细、口述、笔录,交待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和整个过程。以飨审问者的“嗜痂之癖”。美其名曰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常识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涉事双方都要“说清楚、讲明白”。可想而知,热衷办理此类案件者,会把女方弄得多么狼狈不堪。
 
此其时,国人羞耻心还在,女孩子无不唯恐受到牵连,个个“革命警惕性”超强。不仅“防火、防盗、防色狼”,连自己都是要防的。某女中学生,暗暗喜欢外班的一个男生班干部,希望看到他、期待一起处理学校分派的工作,路过他家也会朝他的窗户多看两眼。一日,该女生突然收到那个男生的一封信,模糊地看出男孩子面临下干校,忍不住而作临行表白。“却原来,那孩儿男生早就爱我了!”然而,莫名的恐惧随即涌起:“那我们、不就成‘男女关系’了吗?”女孩子惊惶失措,颤抖地将来信撕成碎片,脸红心跳、气喘吁吁。许多年后才知道后悔。
 
还有因“长得好看不是优点、是累赘”而自卑的。某校一女生,上下学的路上,被校外的坏孩子围追堵截“求交友”,一同走路的闺蜜无从保护、救援,躲避不及,还引发了“招蜂惹蝶”之议。积极努力、一再延宕,才在初中结业前加入了红卫兵。前朝社会观念扭曲有如此。待到世风转变,美人已经迟暮。偶一及此,唯叹生不逢时矣。
 
如此噤若寒蝉,因为人们知道,一旦有事、一旦“坦白”,后果非常严重。我校同年级外班一男一女触犯了“第七条”。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谅能怎样?但是,其交待进了档案。那个女生本来能分工厂的,结果插队了;本来一年多就能回北京的,看了档案、接受单位要求换人。该女生颇具才貌,画作入选全国美展,中央美术学院来要人,“一看档案”……;蹉跎数年,才回京上了个中专。
 
其实,规范男女关系的“第七条”,更多地适用于民间和中下层党员干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涉此,就以“生活小节”论了。此类传闻不绝于耳,当然都是“污蔑不实之词”。至今未见辟谣、屏蔽的一则,出自《聂元梓回忆录》,是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与情妇邓觉先的故事。聂的丈夫是党中央的监查委员,不但不管,还经常和他们一起打麻将。详情“百度”即可搜到,不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