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水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正文

评之评-- 评方舟子之评《穹顶》

(2015-03-11 19:37:45) 下一个

方舟子并不是大气污染专业人员,虽然他很努力,但其在《穹顶》的评论中,仍难免露怯。


笔者从事大气环境十来年,发表十几篇专业文章,所做项目包含联邦,州,县,市各级政府和各种工业企业,从仪器监测到各种模型,法规咨询,几乎玩了个遍。对大气环境的问题自认还是有发言权的。


1, 玩具熊。他的大段演绎纯属多余,没有任何意义。谁告诉他这个熊是新的?他怎么知道玩具熊有多少经历,换了几道手?

2, “柴静谈到她在生下女儿从医院回家的路上,...”那一段。洛杉矶乃至南加州是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地方。如果赶上交通高峰,路上的空气质量可能会很差的。方舟子的质疑没有切实的依据。

3, 炒菜PM2.5。“炒菜油烟中的致癌物比大气污染的多得多、严重得多“。他从哪得出的这个结论?跟哪里的大气比?“这应该是其采样仪搜集到的致癌物以及黑乎乎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他如何知道那个采样器当时在工作而柴静又是用的那个样品?他如何知道那些滤片上的污染物源于炒菜?柴静炒菜的油烟有那么黑吗?油烟的颗粒物浓度大约20-200微克/立方米,柴静得连续不停地炒多少个小时才能收集那么多污染物?当然,我同意尽量避免油烟。老百姓这点自由还是有的。

4, 孝义标准的不同。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扣得很细,说明下了功夫。但柴静不熟悉这个国标的变化也很正常。这个2012的标准2016年才会在全国实行,北京先行一步,在2013年实施,而孝感乃至全国到现在仍在采用旧标准。柴静团队只是不知道北京的土政策。我们把标准放下,按方文中的浓度来看,北京大气为0.035,孝义排放源处为0.09。如果你熟悉大气扩散的原理,你就会发现北京的浓度太高了。从排放源扩散到大气,经过稀释,浓度应该下降到百分之一左右。而北京竟然是40%!北京人的处境没比孝义人好太多。

5, 12分34秒的图表。首先柴静没有改数据。相对AE的原文,数据点没变,只是连线变了。而且那个修改也不是柴静团队做的。因为剧中图里的连线是回归拟合,包括显示的方程和显著性检验,这些都不是柴静的团队所能做的。应该是原作者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另外,方舟子没有看懂那个图,而且也没仔细阅读原文。那个图根本不是显示死亡率和PM2.5的关系,而是死亡率上升和PM2.5的关系。只要在0以上,就意味着PM2.5造成更多的死亡。图中每年的起伏,仅说明每单位PM2.5对应具体死亡率的增加不同。至于为什么每年不一样,原文没有解释,而看成随机变化,很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我猜测是PM2.5组成的变化。十年前北京的颗粒物以沙尘为主,虽然量大,但没有太大毒性。但今年来已经变了,毒性变大,死亡率增加对PM2.5浓度的敏感性也就上升了。

关于AE的那篇文章再说几句。那篇文章用每天的PM2.5, PMc, AQI, 温度,湿度和死亡率的变化做统计模型分析。模型校正后,再把PM2.5单独拿出重构死亡率的变化,即图6。直接看死亡率和PM2.5比较困难,因为温度等会干扰造车过两者的关系不清楚。

有人指责这种基于观测的分析不能给出因果性。这不奇怪,因为基于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来就不定义因果关系。在自然科学届,因果关系是通过实验确定的。而大气科学和健康领域通过Chamber study 和Exposure study来确定因果关系,和基于观测的数据相互配合。这种研究已经进行几十年了,只是《穹顶》中没有提及。

大气环境是很复杂的问题,也是跨学科的问题。涉及大气化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反应工程,气象学,统计学及信号分析,医学,乃至还有经济学,法学等。《穹顶》中采访的研究人员堪称其中一项甚至几项的专家。方舟子不知敢自称其中熟悉其中几项。其文中大量采用没有切实依据的想象去攻击别人造假,其本身不是造假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