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儿

旷野独步,思绪飞扬,要读要懂的太多!不然了,还是开源。
个人资料
正文

现实中的直觉与思辨的统一

(2013-02-25 00:11:54) 下一个

记得曾和一个老科学家合作研究一个材料的光谱。我们把材料水膜度于石墨表面,预计二者结合形成新成分会有光谱表现。我们拥有直觉,经验,技术,思考,表达。

经过一番反复努力的光谱数据采集分析,终于找到有着很强异常的波峰。老科学家很兴奋,立刻着手整理数据,因为所以,洋洋洒洒,落墨成文,准备发表。文章吗,不仅是科学思辨,更重要的是表达的艺术效果,要论点明确,图表清楚,细节忽略,结论忽悠,一气哈成,让人家感觉充分真实可信。审稿人有直觉,但也可以是错觉,且几率更高,老科学家是深谙此道,信心十足。第一家科学杂志拒绝发稿,要求有第二种技术和角度证实,思辨逻辑好厉害。凭经验,老科学家认准了,不管新的成分是个啥,谱线漂亮,还是投给光谱杂志吧!发表了。

接下来,我要搞清楚这新成分是啥结构,能表现出如此强的光谱特征,那要很纯的成分。反复镀膜制样,测量光谱,高倍显微观察。经一番折腾,发现强的光谱特征都发生在亮点处,是一颗颗晶形简单的小晶体,我们的材料是高分子,哪会有那般简单漂亮的晶形。我的直觉告诉我:坏了!这光谱测量到的强异常波峰是假的,很可能来自小分子杂质在水膜制样中析出。直觉归直觉,具体还要通过实验落实。

随后,我赶快实事求是的向老科学家汇报,我的直觉经过我的思辨分析讲给他老人家听。那老家伙听罢我的分析,很不高兴,说是测到强光谱那就是新成分材料,我都是没根绝的瞎分析。

不过,这老家伙后来再没曾提出继续搞这个研究,我想他大概也有直觉了,知道不妙吧!

现实中,我们不能没有直觉,就像我们不能没有思考一样。事情的发生给了我们印象,促发我们的思辨,也诱发我们的内在共鸣即直觉。思辨过程让我们理清和表达记录更多细节,加深印象,也出现由于不完备性而出现的问题,接着共鸣产生直觉的综合性和方向性的指导,帮助确立新的认识思辨起点和目标。如果撇开现实日常生活,深层的直觉探索应是寻找人类或生命的综合性方向性意义,即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的价值实现还是要落实到历史和现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墙根儿 回复 悄悄话 科研态度确实大问题,我和这些人在一起搞科学,确是提不起兴趣。我要认真点儿工作,他们看我是傻冒。他们只想混饭吃,做点儿研究的活,十有八九拎不清,又让我觉得他们是笨蛋。
160507 回复 悄悄话 这还不仅仅是直觉的问题,这种科研方法本身是有问题的。第一不知道新材料是什么?合成机理是什么?第二表征方法太单一。这种连自己都不能说服的研究,拿去发表,只能说明对待科研的态度是不严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