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感悟诗经:8---《周南·汉广》

(2012-01-01 08:34:26) 下一个

-----------------------------------------------

             汉 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yì)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这是一个男子在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时吟唱的一首忧伤的歌。

 

诗中描述了两个场景,第一个是汉水江畔遇到心仪的女子,可用“惊鸿一瞥”来命名。其情形大概和曹植遭遇洛水女神,张生偶遇崔莺莺是一样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类的天性始终不变,这样的故事总是在不断地上演,就象我们今天也哼唱着“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第二个场景是那个心仪的女子出嫁时的情形,场面是祥和喜庆的,但对这个单恋的男子来说可谓是“黯然神伤”。

 

两个场面的描述都很简单,只做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就嘎然而止,不象曹子建那样极尽铺陈之能事。这固然跟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水平有关,但也跟作者的心情和性情相关。作者在汉水边遇到一位游玩的女子,心生爱慕,然而却无法去追求。是什么原因阻止他去追求呢?诗中没有说,可能是那女子早已订亲,或者是门第不当,或者是。。。反正任由你去猜测了。不交代这个原因不是说作者在故意卖关子,因为这个答案与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没有太大的关系,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结果是他很郁闷。

 

在这样郁闷的心情下,你还期望他会仔细地刻画,传神地描写那位女子的体态、容颜、神情和服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大概也是诗中对相遇的情形一笔带过,不做任何修饰的原因之一吧。

 

不知过了多久,第二幕上演了,那个女子要出嫁了。有人去割牡荆和蒌蒿,有人去喂马和小马驹。人们都在忙着准备婚礼,欢笑声此起彼伏,场面非常祥和喜庆。唯有那个单恋的男子苦不堪言,悲伤不已,就差向隅独泣了。

 

一天天过去,这种郁积的苦闷和忧伤愈来愈重,让他难以忍受,于是吟唱出了这首歌,排遣郁闷。作者内心苦痛,但抒之笔端的却是缓缓的有条不紊,这一点我们从诗中的文字和节奏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汉广》是评到目前为止最长的一首诗,共三章,每章八句。第一章的“惊鸿一瞥”是独立的,剩下的两章是叠咏,即二重唱。在这首长长的诗里,我们不但没有看到一个超过四言的“破格”的句子,而且抒发的心情始终是那样淡淡的,如不变的月色在静静地流泻,象毛毛细雨不疾不徐地下着,象平静的河水波澜不兴地流淌着。。。没有情感的惊涛拍岸,在感受这种非常压抑的情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判断出作者具有良好的教养和较强的自制力,这一点在当今倡导快意恩仇的环境下尤显得耀眼夺目。

 

若说《关雎》里散射的是阳光的快乐,那《汉广》里流淌的则是月光的忧伤。

 

每当夜晚降临的时候,忧伤便如月光静静地流淌。

 

 

------------------------------------------------

附注释: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

思:语助。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游玩的女子 。

泳:游泳。这里是指游泳横渡汉水。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这里是指乘筏穷尽长江。

翘翘(音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

错薪: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音义):割。

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音莫):喂马。

蒌(音楼):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小马。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