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交易

本博客主要讨论:美国的股指期货短线交易
正文

“股指期货”是二十一世纪的“富金矿”(一)

(2010-06-21 12:18:54) 下一个

“股指期货”是二十一世纪的“富金矿”(一)

 

By  Brite Lu

 

      一说起“金矿”二字,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在一百多年以前,华人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开采金矿之事(注:“第一次淘金热”发生在18481851年间)。作为历史的见证,San Francisco 这个太平洋边上的美丽城市,至今仍然被中国的官方称为“旧金山”(例如:“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当年中国人为了“金矿”之梦想,不惜离乡背井,远渡重洋,来到举目无亲、语言不通、备受歧视的“蛮荒之地”,他们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与内心的煎熬,绝非我辈“考托福来美国”的留学生所能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矿”二字也有了新的含义。有人把电脑行业(包括“互联网”)称为二十世纪的“金矿”。不少人确实在电脑行业里“开采”出了自己的“梦想”。雅虎的杨致远就是明证,他一个人“开采”到手的“美金”,大概超过当年在“旧金山”淘金的中国人的总收入。而那些来到美国,又能够领悟到电脑行业这个“金矿”之“钱”景者,也都“开采”出了巨额的“现金”。“搜狐”和“百度”的创业者,就是明证。此外,目前还在美国的电脑行业里谋生的华人,为数众多。他们至今仍然在“挖掘”着电脑行业(包括“互联网”)里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力。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1ff750100jcto.html) - “股指期货”是二十一世纪的“富金矿”_卢光_新浪博客 

      眼见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年,那么,在今天,我们是否仍然还有机会去寻求新的“金矿”?答案是肯定的!

      也许,太多的投资者都没有看清楚一个简单的事实:2010416日,中国正式推出了“股指期货”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融产品,标志着中国的证券交易行业,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迈出了最重大的一步。从此,中国的资本市场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股指期货时代”。这个“股指期货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引入了“做空头”的机制,从而创造出无论股价上涨(一路“做多头”可以获利)或者股价下跌(一路“做空头”可以获利),都能够赚钱的大好机会。而这种“股价涨跌两路发”的机制,正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富金矿”。这个“富金矿”方兴未艾,蕴藏着几乎无限丰富的“矿藏”,因而,也具有更加广阔的“钱”景。

      读者可能会问:“股指期货”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富金矿”究竟有几多“金”呢?其分布状况如何?每日的采“金”量又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些“知识铺垫”:    

      从历史上看,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经济环境,有着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中国自古以来,都利用“黄金白银”作为载体去储备财富,并以此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志。“黄金屋”“黄金万两”之类的词组,代表着货真价实的财富。然而,自从1949年以后,普通人难于再储备黄金白银,于是,“人民币”就成为最方便的衡量财富的指标。记得“万元户”一词刚刚开始出现于媒体之时(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也就是“80后”刚刚出生的那几年),普通老百姓每月的平均工资差不多是“五十元”左右,“一百多元”就算是教授级别的高薪了。而今,国内的大款们早就被称为“亿万富翁”。而且,更多的人都懂得了“股市”,“股市交易”,并把“玩股票”也作为投资理财的方式之一。显然,本文所说的“富金矿”,并不是指“开采黄金”,而是指“开采货币”,诸如人民币,美元,英镑,日元,欧元,等等。其中最值得去开采的“货币”,当然是美国这个头号“金融帝国”所发行的“美元”。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1ff750100jdin.html) - “股指期货”是二十一世纪的“富金矿”(二)_卢光_新浪博客 

      自从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就逐渐成为全球流通和结算的“世界货币”,而高速印钞的机器却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地转动着。“货币”一词在英文中是CURRENCY,来自CURRENT,本来是“流;水流;流通”之意,所以,“货币”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由地“流通”。“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畅通无阻。美国印钞局早就成为“世界货币”的源头,如同“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的水流一般,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美钞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通过联邦储备银行的渠道流向世界各地,滋润着各国各地区的金融之田。据报道,在全世界的美元总量之中,仅仅有四分之一是在美国本土流通,其余的四分之三都是在美国境外。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早就超过两万亿美元,而且,还在迅速地增长。此外,日本、台湾、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等世界各国各地,都掌握着大量的美元储备。

      历史的客观记载是:“旧金山”的“金矿”早就枯竭,导致无数的华人“淘金仔”梦断异乡。而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则是:不要在“有限的”、“一窝蜂争抢”的物资上去花功夫、去下赌注、去“淘金”、去耽误自己的青春;相反,要在“生动活跃有趣的”、“源源不断如同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流一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公平的”、“易于控制风险的”、“工作起来轻松愉快的”对象上去发挥自己全部的人性潜力和聪明才智。而“美金矿”就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对象”。只要读者盯准了“美元”,就等于是盯准了一个取之不尽的“美金矿”。若我们去玩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指期货”,就相当于是把我们自己置身于“美金矿”的“钱眼里”,必定是“钱”途无量。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