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跃进”是怎么闹腾起来的?(Copy)

(2010-07-25 11:03:10) 下一个
这万维真邪乎,这一阵子怎么大家突然一窝蜂地对大跃进和大饥荒感起兴趣来了?有人说国内对此没有放开研究,那是不对的,其实多年来也发了不少颇有深度的反思文章,笔者也读了好几篇。说大跃进饿死四千万农民也许真的不准确,没准儿也是受到了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影响,咱不得而知,也没法深究,也许将来某一天就会真相大白于天下了,到底有没有饿死人?有没有人相食的现象?饿死的人数是几千万、几百万,还是区区几十万,还是一个人都没有饿死。不过,等到那一天需要一定的耐心。“大跃进”怎么闹腾起来的?说起来,这和1957年老毛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关系。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确比较严峻,因此,毛泽东等人产生了一种很大的危机感,下决心采取非常规措施,快速达到富民强国的目标。1957年11月, 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典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 15年后, 苏联可以超过美国。这话刺激了毛泽东,使他感到了压力。于是也找了一个稍微小一点的赶超目标,说: 15 年后, 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毛泽东认为, 可以探索一种更高的发展速度,把群众发动起来,而且把全国发动进来,生产一定会大跃进。毛泽东从莫斯科给国内打电话, 再也不要提反冒进了, 搞社会主义就是要“冒”一点。毛泽东从莫斯科回来后,多次说,“我们这个国家,吹起牛皮来,了不起: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炎黄子孙,等等,但就是钢赶不上比利时,粮食亩产量很低,识字的人只那么一点点,因此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现在世界上的一些人,比如美国的杜勒斯等,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于是,毛提出了中国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在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又明确提出了“七年赶上英国,再加上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时间越缩越短。这还不够,毛还是等不及,又改主意了。1958年6月22 日, 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写道:“赶超英国, 不是十五年, 也不是七年, 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毛以为, 工业“以钢为纲”,钢铁产量是赶超英国的主要标志。8 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 年翻一番,达到1070 万吨,1959 年达到2700 万-3000 万吨,并决定在农村普遍成立人民公社。于是,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等人认为,只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干劲,有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威信和坚强领导,中国以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也是完全可能的。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 敢做的创造精神,宣称中国正处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代。因此,中央把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任务的时间,由原定的十二年提前到五至八年,最后定在五年之内。1958 年6 月华东农业协作会议提出了“在三年到五年内,使粮食增产到每人平均有2000 斤是完全可能的”就连一向低产的西北区也提出1962 年粮食产量每人平均突破3000 斤的目标。大跃进的“辉煌成果”河北徐水县在“大跃进”的过程中, 曾经放了一亩地产山药120 万斤、小麦12 万斤、皮棉5000 斤等高产“卫星”。毛泽东在1958 年8 月4 日到徐水县视察时, 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亲自向毛泽东进行了汇报, 毛泽东听后大加赞许。从此, 徐水县这个名字响遍全国, 一时间成为“大跃进”的“明星县”, 是当时风靡全国的“共产主义试点县”。据统计, 1958 年3 月至10 月30 日, 先后有40 多个国家、930 多名外国人和3000 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前来参观。随后,张国忠向前来考察的刘少奇说,小麦12 万斤,光种一亩小麦就要用种子七百到一千斤,受到了刘少奇的质疑。看看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的报道吧,多么振奋人心啊!《小麦低产区树起红旗,郓城县宜路乡出现了3540 斤高产纪录》(1958 年6 月17 日二版),《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1958 年9 月5 日一版)。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上报早稻亩产达到了36900 多斤、花生亩产达到1 万多斤时,1958 年8 月13 日《人民日报》以《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为题,欢呼:“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事迹来”。河南西平县小麦亩产7320 斤、四川郫县、广西环江县中稻亩产分别高达82525斤和130434 斤的卫星也是通过《人民日报》的报道而家喻户晓的。1958 年7 月23 日《人民日报》社论《今年夏季的大丰收说明了什么》宣布,我国小麦总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 ”。“一切以农业产量只能以百分之几的速度而不能按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的悲观论调已经完全破产了。”一些地方领导人为响应中央号召,更是提出一年建成社会主义,五年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河北徐水县委机关报《徐水报》向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雄心壮志:徐水县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1963 年过渡到共产主义。河南省在南宁会议上提出要在当年麦收前全省实现水利化,年底全省城乡消灭文盲。1958 年《人民日报》报道“第一颗甘薯大卫星——浏阳一亩田产了五十六万多斤”。报道说,这颗卫星是从1.03 亩石子黄泥土地发射出来的,90 个人共挖了3 天才挖完。为了证明报道的真实性,特别说到,县常委、县长亲往验收,参加验收的还有某公社第一书记及农业局干部十余人。公社社员突然一个个成了农业专家。山西洪赵县委还向中央写了一个“就实论虚”的报告,提出,小麦亩产究竟可以达到多少?他们引用社员的话说“我们可 以改良小麦的习性,比如使他们和谷子嫁接,让每个麦穗有八寸到一尺长,每穗结籽500 粒,每亩如果是250 万株,还可以产到89000 斤,再如果把小麦改良成一株多穗,或麦粒象石榴那样大,产量就无法计量”。中央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运用这一方法总结各项作物的经验。嘿嘿!太有才了!钱学森不是还撰文证明过这不是不可能的吗?你看看照片上那位姑娘,她不是坐在密密的水稻上的吗!那还能有假?结果怎么样,就不再罗嗦了。至于大跃进时期炼出了多少中看不中用的铁疙瘩,那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就不说了。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刘少奇,听到如此离谱的浮夸数字,居然不加制止,这本身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曾在家种过田,他应该知道一亩地到底能打出多少斤粮食,任由浮夸风泛滥,造成导致几千万人死亡的严重饥荒,他不承担责任是说不过去的。刘少奇是在毛泽东之后去徐水县视察的。当张国忠汇报说今年有的地方一亩小麦播撒种子七百到一千斤时, 他产生了怀疑。刘少奇对张国忠说:“一千斤种子就是一千五百万棵苗, 这恐怕草也长不起来吧。”“我建议你们算一算账, 算一算一亩高产作物用多少人力、肥料、畜力、水等成本费, 收多少粮食; 种十亩( 普通作物) 用多少成本费, 收多少粮食, 看哪个合得来。”有句古话说,“上有好焉,下必趋焉”,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东观汉记-马廖传》云:“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拿来形容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政治是再合适不过了。本来可以追究责任,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下台就下台,以警诫他人,吸取教训,避免发生同样的灾难,可是一句“全党的责任”就糊弄过去了,到底达到了什么效果?干部队伍中一直盛行至今的说谎,浮夸,虚报、瞒报难道和大跃进没有关系?中国的统计数字向来为人怀疑,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大跃进的失败毛泽东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正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承担责任而导致了更大的灾难,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国防大学研究员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一书中分析认为:毛泽东“当然知道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重要,……但是他认为坚持他自以为正确的意见更重要,……在坚持组织原则和坚持他的意见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他放弃了组织原则,认为组织原则要服从政治原则。长期的正确使他过于自信,长期的领袖地位和长期受拥戴的状况使他感到有责任指导党。……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中央集体常常无条件地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因此,虽然在浮夸风盛行之时,许多领导人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但是正如邓小平所说“‘大跃进’时,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也没有说话”可见,由于民主制度的破坏,当毛泽东违背经济规律提出大跃进、高指标,致使浮夸成风时,已无法用领导集体的力量来纠正其错误了。他发动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成功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难道茫茫大地,数亿苍生就该任由一个人拿来当试验品?为什么?资料我还有,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老毛是大跃进的始作俑者和大饥荒的第一责任人。我一点都不想替刘少奇辩护,我没有那个兴趣,更没有那个责任和义务。我看到的只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因为执政者瞎折腾而使老百姓遭受的深重苦难。。。。而反思这场人为造成的苦难需要良知和勇气。一味地替谎言寻找说辞,对事实加以掩盖失去的是做人的良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