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就说,有感而发。

通過教育、科學、文化與傳播媒介,旨在防止新的世界大戰和地區間的衝突;消除宗教信仰之隔閡;弘揚人權平等,求同存異;保護環境,減緩氣候暖化,促進世界各民族共榮與和諧。我們願與大家一同分享地球村的安寧和幸福!
正文

民主之钟声已开始撼动专制社会体系

(2010-06-15 16:18:37) 下一个
今年世界各地纪念“六四”活动落下了帷幕。但在事隔21年的今天,我们看到,这场纪念活动不但没有因为历史长河的流逝而洗刷人们的记忆,时间老人也没有让经历这场浩劫的人们“疗伤止痛”。相反,人们对“六四”的思念更加强烈,也让这场原本只是缅怀民主的纪念活动,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球民主盛会。就连已经“回归”13年的香港,聚会人数也有破纪录的15万市民参与。沉寂和压抑了多时的世界民主之钟终于再次敲响,这钟声已经开始撼动一个60年的专制腐败的社会体系。
记得中国大陆有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老电影《车轮滚滚》,展现的是当年“百万民工上淮海”的场景。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中共执政60年来,也从当初被人民拥戴,变成如今的民怨越来越大。现在中国各级政府的维稳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却不能使得社会稳定,原因何在?难道都是人民错了。如今每年在中国各地发生约10万起的“群体事件”,足以让中国的当权者好好地思考。但凡有些许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谁也不愿意做一个“暴徒”;逼人太甚,只好以肉身抗争。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和社会分配的不均,必然会加剧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而如果矛盾越积越深,却不想办法去解决,那么爆发只是迟早的事。 一些来美访问的“有头有脸”的政府官员,私下常常对一些海外的“侨领”说:“你们海外华人还这么爱国,真是难得;国内的民众除了享受有薪‘国庆长假’的实惠,谁还会自发、自费搞什么国庆升旗纪念活动?”
在对待“六四”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虽然还坚持“早有结论”的说辞,但是,它实际上已经开始淡化和软化。从最早的“六四反革命暴乱”到“六四动乱”到“六四事件”以及到现今的“六四风波”,这种逐渐淡化的提法也可见一斑。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总理温家宝,在今年4月22日胡耀邦逝世21周年纪念日,专门在《人民日报》撰文纪念他这位导师和领路人,相信,没有中央政治局或常委会的首肯,温哥恐怕也不会这么“唐突”。因为,大家都知道,胡耀邦的去世,是导致1989年“六四风波”的真正导火索。
当今中国的专制和一些官员腐败,让人们更加怀念“六四”。虽然六四造成了一些流血牺牲,但是,没有六四,现今中国官员的腐败可能会更加猖獗,民主进程会更加落后。毕竟六四事件后,中央裁撤了部分官商、惩治了一些贪官,让一度泛滥的官商有所收敛,人民的民主观念开始增强。但是,中国的政治体系造成了它的先天不足的缺陷--人民民主专政。即它在强调民主的同时,更强调专政的重要性。说得明白一点,你要讲民主,必须先接受我的专政。而它这个专政,其实就是专制的代名词。而一党独大,党领导一切,更加加深了它的专制统治。党委书记也就成为同级领导班子里面的“皇上”,没有人敢监督他,使之成为腐败的温床。除非他得罪了“上方”或激起太大的民愤,最后东窗事发,落得身败名裂。但一般来说,都能安稳退居二线或退休养老。
中国社会现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这除了它政治体系的缺陷、贫富的悬殊和国民收入不均衡,更说明人民谋求民主社会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当今中国社会
,如果你让一个老百姓发表一下对当年“六四”的看法和对未来国家的愿望。相信大部分民众都会同情“六四”受害学生的,都会肯定“六四”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都愿意中国未来能够成为一个繁荣昌盛、民主自由的国家。而当今互联网信息和各种资讯的无远弗届,使得中国民众走出了“闭关锁国”的时代,他们对海外的民主自由社会更加神往和期待,他们缺乏的只是正确的引导和领路人。倘若中国政府能够顺应民心,下决心铲除腐败,进行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那么,未来的大中华将是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华侨是革命之母”之教诲,未来中国的民主进程,需要广大海外华人的努力推动,才能让专制社会逐渐走向民主自由社会,相信这样的日子已不太遥远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