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画廊

逛画廊,看世界, 记下自己的心得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Brutalist architecture ] Le Corbusier - Documentary

(2014-04-20 09:04:42) 下一个





粗野主义(Brutalism 或 Brutalist architecture)又称蛮横主义粗犷主义,是建筑流派的一种,可归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当中。主要流行的时间介于1953年到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发展而来。

其建筑特色,是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的毛糙、沉重、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该名称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起的,他们于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洪斯坦顿(Hunstanton)高级中学,成为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作品。其设计手法追随密斯?凡得罗,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与生产的强调方面,则有明颢的差异,电气管道、卫生管道、其它设备装置的露明。

勒·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黎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法院。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打磨,甚至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

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莱汉姆住宅)、美国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Art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 Yale)、美国路易·康(Louis Kahn)(李查医学研究中心 Richards Medical Center,Pennsylvania;Salk Institute, California)、德国哥特弗烈德·波姆(Gottfried Böhm)(Wallfahrtskirche, Neviges)、日本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会馆)及其学生丹下健三(Kenzo Tange)(山梨县文化会馆)等人。

(wiki)

Hubert H. Humphrey Building, headquarter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Washington, D. C.

Le Corbusier's Unité d'Habitation in Marseilles, France (1952)

Trellick Tower, London, 1966–1972, designed by Ern? Goldfinger, is a Grade II* listed building.

 
圣地牙哥加州大学的图书馆

粗野主义室內裝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