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选择,心态可以选择
个人资料
正文

再次致敬柴静, 暖化问题上不该再扯皮了;

(2022-07-17 13:53:38) 下一个

对暖化的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涉及科学,经济, 政治三方面的问题:

1.  科学问题比如: 有没有暖化; 暖化有对世界生物有什么影响?

2.  经济问题比如:  不解决暖化问题的经济代价是什么;如何在解决暖化问题的同时

3.  政治问题比如: 全世界各国如何在竞争中协作, 共同解决这个影响全世界的危机

这三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谈, 不能因为涉及经济利益和政治上有扯皮的事,而否认科学结论。   丁仲礼在回答柴静的采访中对科学本身的问题回答得很业余, 更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很难想象这是院士的水平。 

1. 科学问题: 

仅举一列: 丁仲礼把IPCC报告对全球增温的预测的模型比喻为水晶球, 反问“你怎么知道【模型】对不对?”。 气候不是纯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科学, 在某些方面无法用大量重复地实验来验证,这也是气候学困难的地方, 但这不等于气候科学的预测不准确,气候模型不可被评估。  我们可以看气候模型过去对于全球平均气温的预测的准确性。 下图为Hansen1988年的模型,你可以很容看出模型与实拟合得很好。 请注意,这不是马后炮。   而且请注意,这是34年前的模型,现在的由于科技进步与模型的改进, 模型要比Hansen的模型要精准得多。 不但可以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局部的气候变化。 

2. 经济问题

就简单说几句: 人们在考虑减排的时候总是会问减排的代价, 却很少问不减排的代价。 暖化会阻碍全世界的经济。  YOU ARE GOING TO PAY FOR IT, ONE WAY OR ANOTHER.    实际上,阻止暖化是比放任暖化的代价要小得多 。

还有, 减排本身并不一定是个代价。  能源转型可以说是另一次的技术革命。 转型成功的国家,不再依赖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 其实, 谁先革命,谁革命的彻底, 谁会更有优势。  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 而看到这一点的一部分是既得利益者(如依赖石油煤炭的行业), 一部分不原意承受转型的短痛,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既明白转型的机遇,也有勇气推行正确的政策。 

3. 政治问题。

丁仲礼说的“中国人也是人”这句话也没错。  在减排的问题上, 不能光中国人承受代价。 而实际上,我看到的是在减排的努力上, 欧洲第一, 中国要么是第二,要么是第三。  美国很差劲。   面对这个全球性的危机, 必须全世界同心协力, 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共同解决。 不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 

美国右派很差劲, 老说中国做得不够,以此为借口不作为。  但中国也不该象丁仲礼的那个态度, 把减排的问题完全归于政治上的扯皮。 这个态度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害人害己。  

4. 关于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 

最后再总结一句: 我没看出柴静对丁仲礼的采访到底有什么问题。  要说有什么问题, 就是对丁仲礼的混淆是非没有追根究底, 而是被丁仲礼带着走, 没把问题说清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