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国故事(6)---女皇们

(2005-06-14 18:57:42) 下一个
俄国故事(6)---女皇们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在一片混乱中结束了。1613年,全俄罗斯50个城市的700位缙绅精英在莫斯科开会,推举出米哈依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开始了历时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直到1917年被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为止。这样看来,俄国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不是在1991年的叶尔申朝代,也不是在2000年的普京朝代,而是在1613年的全俄缙绅大会上,可惜,选出来的又是一家世袭的王朝。可见,‘民主选举’还是可以‘选’个专制制度出来的。罗曼诺夫王朝从1613年起,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下台为止,一共经历了17位皇帝和女皇。其中有两位在俄国对外扩张,对内砺精图治方面有巨大贡献,被俄国人称为‘大帝’者,一位是著名的彼得大帝(1672 - 1725),另一位是彼德大帝的孙媳妇,凯瑟琳二世(1762 - 1796)。这两位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开放派’。彼德大帝是人们所熟知的,他是米哈依尔的孙子,10岁时登基,由母亲娜塔莉亚摄政至他成年。他对俄国的功绩就不用说了。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俄国的版图从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扩张扩张扩张流域流域领域扩展开来,东至乌拉尔山脉,北上盖过芬兰湾,直达白海,南下包围了里海。他一生中都在致力于俄国的开放和改革,其中有一条改革措施是:废除皇室世袭的父传子制度,沙皇死后由贵族们决定下一任统治者,女人也可以当皇帝(这个规定后来被他的曾孙子保罗一世推翻)。这大概是借鉴了留里克王朝最后灭亡于一些白痴继承人的教训。他自己去世时,就没有把皇位让给儿子继承,甚至连遗嘱也没有立。由于彼德大帝的‘规定’,罗曼诺夫王朝先后出了四任女皇:安娜,伊莉莎白,凯瑟琳一世,凯瑟琳二世。其中,以两位凯瑟琳的经历最为有趣,尤其是凯瑟琳二世。先来说凯瑟琳一世。1702年,30岁的彼德大帝在率军进攻立陶宛的征战中,占领马连堡,在俘虏的人群中有一位漂亮的17岁姑娘,被他手下一位近臣看中,买下为妾。这个姑娘本名叫玛尔达。斯卡芙龙斯卡亚,是个立陶宛农民的女儿,在镇上的牧师家作过女佣人。玛尔达必定是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后来居然又被彼德看中,从近臣手中将她抢过来,夺为己有,改了个俄国名字叫凯瑟琳。阿列克谢耶芙娜,成为沙皇的情妇。1712年,彼德大帝正式娶她为妻,立为皇后,宠爱有加。凯瑟琳虽然是农家女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她也不是个‘无脑美人儿’,跟着彼德大帝二十多年,从夫君那里学了不少为君之道,知道如何利用彼德身边的臣相们为自己服务。她最信任的人是彼德的一位宠臣缅什科夫(MENSHIKOV),此人原为一介草民,从给彼德大帝当侍从作起,随彼德大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晋升为陆军元帅,被彼德重用,并得到近卫军和新贵族们的支持和拥戴。1725年,彼德大帝去世时,有意不留下遗嘱,也不把皇位让给子孙。当时的老贵族们想立彼德年幼的孙子彼德二世为皇,可是,以缅什科夫为首的新贵族和近卫军来了个小小的‘宫廷政变’,先打出旗号,拥立农家女凯瑟琳为沙皇,国号凯瑟琳一世,彼德二世暂时靠边站。凯瑟琳一世对治理这样大一个国家有些力不从心,就将大权交给缅什科夫和他领导的最高枢密院去管理,也算是对忠心耿耿的老缅的回报。但她此一举削弱了元老院和东正教会的实权,引起里面那些老贵族们的不满,种下了缅什科夫日后遭霉运的根子。1727年,凯瑟琳一世仅仅作了两年沙皇,一病归西,老贵族们就开始了对缅什科夫的反击。他们先是离间小沙皇继承人彼德二世和缅什科夫的关系,然后又支使11岁的小彼德二世罢了缅什科夫的官职,将他全家流放西伯利亚。可怜彼德大帝的一代重臣,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缅什科夫的妻子病死在路上,到达西伯利亚后,他的爱女玛丽亚也患肺结核死去,第二年缅什科夫在贝列佐夫镇郁闷地离开了人间。俄国巡回画派代表人,画家苏里科夫有一幅名画‘缅什科夫在贝列佐夫镇’,就是画的这位彼德大帝的重臣被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