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仙蠡墩一游 (zt)

(2010-12-25 11:09:59) 下一个
来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127



仙蠡墩位于本市西部,其中的“蠡”字取自范蠡西施泛舟太湖的传说。据说两人的船曾在此地的岸边停留一晚,故而得名。至于“仙”,除了赞美两人的飘逸出尘,估计也有“神仙眷属”之意。今早我和父亲又出门,这已经是我们连续出游的第五天,估计小区的门卫一定把我们当成每天早晨上班的人了。

天色阴沉,早晨预报有雨,不过路上凉风习习,比昨天要舒爽。步行去仙蠡墩的入口约需15分钟。路上风景乏善足陈,不过经过本市的水产市场,从蠡桥上可以看到河边停泊的渔船和市场里的摊位、水池里游动的鱼虾水产,风中还传来隐约的鱼腥味。到达仙蠡墩时天上开始飘起小雨来,衬得山岩越发深青。入口处有一个茅草亭,里面是刻有仙蠡墩字样的石碑。附近又有石壁浮雕,说是纪念这个本市先民的发祥地。距今5-6千年前,菘泽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早期,从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此地的原始部落建造了类似于河母渡文化风格的房屋,也从事狩猎、农业、制陶、琢玉等劳动。老实说,对于范蠡西施这个用滥的典故,我并不太感兴趣。倒是这些有考古实据的说明让我兴致勃勃。

往里走就是梁溪河景观带。曲径入幽,一边邻水,树木葱郁,杨柳依依,另一边是山岩,上面也修建了一些亭台供人休息。山上还有一个正在装修的饭馆,山下不远处则建有一处院落:黑瓦粉墙、芭蕉石榴枝叶婆娑,估计又是什么茶室、会所之类,不过现在院门深锁,还没开张。沿小径再往里走,经过几个居民小区,沿河风景不错,竟然还有居民在河边洗衣服。河水的确挺清澈,我们看到几只长喙青背的水鸟站在水边的木桩上,一动不动。雨点越发大而密了。我们走过跨水的九曲廊桥和亭台,里头有专心垂钓的,也有一家老小、连带宠物狗在此休息的。

走到景观带的尽头,接近青祈大桥处,又看到靠岸有一小块菜地,整整齐齐地分割成好几小块,种的是丝瓜、茄子、苋菜等各色时菜。一位老人不怕下雨,正在地里挥锄奋战,边上站的是为他鼓劲的老妻和两个孙儿。

雨游仙蠡墩,景色幽静,别有风味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