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空”性(二)——从无常来看空性

(2010-01-30 09:48:07) 下一个
        这篇关于无常的日志早就准备要写,最近一直很忙,所以就欠到现在。本来应该是谈无常的,那为什么又要归到“空性”上去呢?其实“空”是佛法的一个精髓的概念,里面包涵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大部分佛法说到最后就是一个“空”字。无常也不例外,释迦牟尼佛定的四法印里的第一条就是“诸形无常”,可见其重要性。但如果将无常仔细分析下去,其实还是一个“空”的概念。希望读者看完这一篇日志能够有一点点空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剖析一下到底什么是无常,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诸形无常”意思是:只要是有形有相的一切物质,其本质是无常的。说得简单那一点,就是一切物质都是变化和不永恒的。一切物质无非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成,是指物质的形成产生;住,是指发展和保持某种应有的状态;坏,指的是开始衰变;最后的结果还是空掉,消失掉。举个例子来说,一把椅子。首先要有木头或者竹子的原料来源,然后经过工匠的手艺或者机器的一系列制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把椅子开始变旧,变坏,最后要不就是扔在垃圾堆里烂掉,要不就是劈了当柴烧了,最后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看这个过程的头和尾你会发现,其实本来就是没有这把椅子。或者你把时间的概念拉长,设定一个更长的时间来看,根本就没有这把椅子。其实任何物质都是这样,师父经常对我们讲,修行人应该把心量放大,形象的说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无限量放大,要把眼光放到这个宇宙外面来看整个宇宙,银河系也就像个篮球,太阳系最多是个乒乓球,地球可能连米粒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那人在地球上是何等渺小和脆弱啊。不用说人了,地球都是十分脆弱,随便出个什么事情就被毁掉了。然后我们再加上时间的概念,距天文学的准确计算,这个宇宙已经140亿年了,而地球的形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段时间而已,世界万物尚且转瞬即逝,何况是人了。我们假设这个宇宙的寿命是300亿年,那再过160亿年,这个宇宙也要灭亡,何况我们。理解了这一点,你自己就会发现身边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最终会化为乌有的,这就是“空”的概念了。我们平时都是只注意眼前,以为现在我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的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然后就会有执着产生,执着就会产生贪嗔痴三毒,然后就是造业,随之就是六道轮回了。明白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无常的、是空的,根本就不会去执着。佛菩萨也可以感知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感知以后不住,一切随顺因缘而生而灭,看着这个世界的产生发展到最后毁灭以及看着下一个宇宙的形成,一切就像看戏一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心量啊。当然我们现在一下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的业力和习气让我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一看这个世界就以为它是真实的,是美好的。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气,最终修道佛的心态,也用那样的胸襟来看这个世界,那才是大自在。
        顶礼满一金刚上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