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关社会经济哲学和科学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任何时候,推动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先进力量和主力都来自各个社会的中间(产)阶层

(2011-05-02 19:35:17) 下一个
任何时候,推动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先进力量和主力都来自各个社会的中间(产)阶层 2011-02-14 08:01:47

【前言】。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看,任何时候,推动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先进力量和主力都来自各个社会的中间(产)阶层,它才是积极地发明、利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动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先进力量不是工人阶级或者资本家,而是中产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技工和管理人员等。
  
  《1》。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奴隶社会发展转变到封建社会,不是奴隶主和奴隶这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中间阶层中的自由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结果。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地主阶级的财富大量增加,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地主—贫雇农的生产关系大大的扩张,而奴隶主—奴隶的生产关系因生产力低下而逐渐萎缩,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也相对的和绝对的减少。当地主--贫雇农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财富扩大到成为社会的主力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王朝于是建立起来,从而使上升的地主--贫雇农的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奴隶主—奴隶生产关系。社会于是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转型完全是先进的、高生产率的生产方式发展壮大而取代落后的、低生产率的生产方式的结果。而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从旧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和平长入”的,是从中间阶层发展出来的。在奴隶社会,奴隶的暴动改变不了奴隶制,他带来不了新的生产关系,它是保持原有的旧的生产关系的保守、落后的力量。只有处于奴隶社会中的中间阶层中的地主—农民才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转变的先进的、主要的力量。[4][5]
   
  《2》。再来看封建社会是如何发展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据作者新的社会发展观和新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律)观点[1][3][4][5],比如,以封建专制社会为例,其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组成是地主阶级与贫雇农,这一对“反质型”矛盾[1][3]是不弃不离、同生共死的存在的,它们共同的依附在庞大的中间阶层(手工业,商人,小生产者和职员雇工,贩夫走卒,三教九流等)上,才能“三位一体” 的组成一个橄榄形的稳定的封建社会。农民不可能打倒地主阶级而组成一个稳定的只有农民没有地主的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是在封建社会中“和平长入”的,是由中间阶层(工商业)的发展来进行的,他们才是发展生产力和推动封建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先进的主要的力量。待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里发展到足够强大后,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这对矛盾体就会取代封建王朝政权成立资产阶级政府。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壮大发展到统治地位,使落后的地主—农民的生产方式逐渐萎缩缩小,最终退出社会历史的舞台。同样,在封建社会,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无数次暴动,并不能改变地主—农民的生产方式,而带来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反,他们是旧生产方式的维护者和保守力量。当农民暴动成功推翻旧王朝之后,暴动成功的领袖就会迫不及待地建立新式封建王朝。于是历史在封建社会里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因为农民暴动后,农业生产还是原来的牲畜配合人力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工具。[4][5]生产力既不能因农民暴动而改变,生产方式也只能维持原样。暴动后的新王朝只可能暂时减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有庞大的中间阶层(小业主,广大的管理和科学技术人员,各种职员等)。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只有与这庞大的中间阶层上相结合,才能形成“三位一体”的橄榄形的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列宁说:“没有纯粹的资本主义”。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是由纯粹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两极”所组成。因此,实际上,每一种社会都存在着3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和3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即过去残存的,现在为主的,正萌芽发展的),其中有一种是现在的主要生产关系。比如,在封建社会,主要经济产业是农业,主要生产关系就是地主和贫雇农,但是也存在有奴隶社会的残余,比如地主贵族家庭中的家奴等。也有正在进化中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小手工业和工商业。因此,每一种社会在其纵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三位一体”的生产关系—过去的残余体、现在的主体、和未来社会的萌芽,主体生产关系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弱小的先进的新生的生产关系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关系时,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被取代,萎缩退化成为次要的生产关系,而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退出社会历史舞台。这就是社会发展和继承的规律。正如人的家庭中的父、子、孙的“三代同堂”。这不是儿子消灭父母后才能存在的过程,而是儿子壮大以取代衰老的父辈的过程。
   
  《4》。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的主要产业是工商业。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家与工人阶级。除了军事工业外,大资本家与垄断资本家所最关心的是超额利润和扩张市场,他们较少关心发展新技术,在政治上厌恶民主法治。于是自由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逐渐在20世纪初走向了垄断资本主义。但是同时,由于社会财富的增加、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推动经济政治发展和转型的主要力量来源于广大的中产阶层,即中小资本家、科学技术人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中层管理人员等。他们为了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只能以提高生产率和改善经营管理,才能与垄断资本竞争,在政治上争取民主法治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发展,消除了城乡、工农、地区3大差别后,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会福利保障体制。这就是社会主义成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萌芽(和平长入)。前资本主义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后转变为“后资本主义社会”,即信息网络社会时代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发达国家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农业的产值一般都占其国民总产值的25%以下,而服务业、知识经济、金融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为管理阶层与雇员和投资者的矛盾。在这次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最大骗子麦道夫(Medoff)骗取了几百亿美元,而他没有投资1美元,他不是资本家,而是经纪人CEO[ 5][6].
  
  《5》。社会和生产力是如何进步和发展的呢?不是社会中所有的矛盾双方互相激烈斗争或者社会中主要矛盾双方激烈斗争的结果。而是社会中‖小矛盾(小不平衡) 小统一(小平衡)‖, 这种多次的量变而最后达到质变的结果。矛盾双方激烈无休止的斗争只会使社会衰弱、分裂、甚至崩溃解体,而不可能使社会和生产力进步和发展。矛盾双方最激烈的斗争形式莫过于战争,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那一次战争让社会和生产力进步和发展了呢?战争本身就是破坏、毁灭、死亡。有人胡乱鼓吹,不破不立,多难兴邦,乱而后能治。把破后之立、乱后之治归功于之前的破和乱,这是完全错误的。破后能否立、乱后能否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中国在1958年大跃进失败后,59年庐山会议应该纠左,却变成继续反右。文化大革命乱了3年之后,69年中共9大就应该停止文革内乱而恢复生产,然而文革动乱却继续搞到76.10月毛泽东逝世之后才停止。可见,从破到立、从乱到治之间,如果没有某种机制、力量去推动、纠偏和改正错误,这个进步的“立”的过程是不会自动、必然实现的。更荒谬的是所谓“不断革命论”的提法和理论,说文化大革命要每7~8年搞一次。果如此,“不断革命论”就是不断破坏、动乱直到社会崩溃为止的谬论。
   那么,社会和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间(产)阶层中的矛盾某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或发展,然后带动社会各个方面在不破坏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平衡协调的发展。于是社会在 [不平衡↔平衡]的微小震荡中发展前进。任何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的统治阶级总是懒得化力气发展生产力的,而被剥削压迫的阶级又无力发展生产力。所以,只有社会的中间(产)阶层才是改进、发明、利用、推广生产力的先进的、主要的力量。
  
  《6》。革命、战争、农民暴动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总地来说,就可能是起一种减压阀的作用。有人鼓吹说,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这是错误的。无论是战争,或者广泛的农民暴动本身,有时是社会矛盾激化到对抗性的结果,有时是民众为战争发动者的信仰、口号所煽动的结果。所以战争本身就是破坏生产和减少人口。在农业社会,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就是人口大发展后在大天灾时引起的饥荒。如果某次战争后的统治者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和发展生产,该次战争就起到了发展生产的一些辅助作用。
  
  《7》。结论:可见,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主要成分和先进积极的力量是该社会的中间(产)阶层。中间阶层在人数上占社会总人数中的多数,在经济上也是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这就是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实行“中庸之道”的社会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和结论之所以产生偏激和错误,是因为将社会两极的次要力量当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主体。可见,马克思提出的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等观点都是错误的,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
   1*。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任何一种旧的生产关系都不可能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消灭,而只能逐渐被顶替。所以,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
   2*。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谓,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力量也是错误的观点。而由此推论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错误更大。所以掌权后的共产党并不是推进生产力进步发展的先进力量,最终会成为阻力。这就是苏联、东欧共产党政权倒台,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
   3*。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拙墓人,这结论更为谬误。作者在《“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的科学依据和结构类型 》[1]一文中指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是一对反质型矛盾,同生共死,谁也离不开谁。正如奴隶不能成为奴隶主的拙墓人、农民不能成为地主阶级的拙墓人,其道理是同样的。.[5][6] 所以各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其上层就变成新统治阶级。
   4*。社会历史上还没有阶级整体被直接消灭的现象发生,而只能逐渐被取代而衰亡。因为旧的生产关系是被新的生产关系逐渐取代而衰亡的。但是,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地位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能转变的。 
   5*。2002年,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16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即中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在于,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的“专政党”或者说“执政党”,如果不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合乎“中庸之道”;即经济上发展壮大中产阶层的经济,使其成为主体;政治体制不能代表、保护、壮大中产阶层的利益;那就没有什么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可被代表,就只能代表少数落后的买办、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为他们服务;中国现实完全证实了此处的观点;而“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成为忽悠人们的假大空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