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解读人性之 软弱

(2013-10-25 21:45:47) 下一个


       软弱不是人格,是一种特质和共性。说特质是指软弱这种现象有时不易捉摸,常常被隐匿,但实实存在;共性当然就是人人皆有的。

       软弱有测试的方法,帮助人正确认识。凡不发力,就不觉察自己的软弱。身体的软弱是病痛和衰残,当身体想要发力的时候,软弱阻止我们这样做。灵魂的软弱也是只有当灵魂欲起来时,当人立志,当人觉醒而有所回转,当人高瞻远瞩而不能达到,都会深深地窥到自己身上软弱的印记。

        人们追求的当然不是软弱而是坚强,但坚强在严格意义上只是一种现象或支撑,坚强的人,不过是不曾触碰到他软弱所在的区域,如同一个抻线的木偶,笔直站立,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压力都不能使它弯腰,它完美的反弹总会回到起初哪个昂首的状态里。然而当我们反转这个木偶,轻轻按动它底部的机关,那所有的部分就会碎落一地,那些支撑的线由于失去弹簧的作用就再也无法将它们组合起来。看到一个这样的木偶的这一幕是极其悲哀的事,而人的软弱又何尝不是那最后的一枚按钮。

       软弱表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出太多的哲理,人的不甘是软弱的结果,因为有所求而不能求得;人的放弃也是源于软弱,不论善变或畏缩;人的哀怜是软弱包括对软弱的认同,暴戾也是软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软弱。

       软弱是负面的东西,是人不得不接受的极大的限制,却也是保护。失去软弱这一特质的人性如果没有光明和良善作轨迹,将不知终于何方,这对于生命甚至是可怕的事,因此软弱的限制保护我们不会走得太远。在软弱的另一面不是坚强而是能力,能力是软弱的正面,而人正是没有能力的,或者说人的能力恰恰是被困锁在软弱里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本身是人性特有的意识,没有发力就没有软弱,不知善就不见恶,没有律法,罪就不算为罪。当我们剖析人性那高贵而美丽的本质时,知道人的软弱需要拯救,人的能力并非来自于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屋' 的评论 : 谢谢绿屋的探讨留言,这一系列的小品文都不是注重详细剖析,或许只揭示了冰山一角,初衷是力求定义化地概论人性中的某个特点.
绿屋 回复 悄悄话 这篇解读人性的软弱似懂非懂,就算勉强理解吧。比如说,只有发力直至吃力时方知软弱点的出现,这也是时时可以感觉到的。而坚强也正是从另一面反应软弱被某种意志压抑着,但它却“实实存在”。
其实,这个论题如果结合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物个体做些剖析和论证,此文就更加丰满了。

“随意001”兄好:不知您是基督徒还是宗教问题的研究者。总之,您的话题更神(深)了,弄不好会惹祸上身的。中世纪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都会与本区域内的教会组织达成默契,即相互利用,相安无事。不管教主也好牧师也好,他首先是人,而人的私欲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法利赛人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不过说道法利赛人的问题,如果引申到当下倒与某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更为神似。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段话: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谢谢到访.不过这里没人"打起来"呢.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随意001' 的评论 : 谢谢你.人的软弱是神能力显出的凭借.恩典够用.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呵呵,从来没在这个文化垃圾站见到两位虔诚的信徒打起来了。这才是西方精神的精华所在啊……
随意001 回复 悄悄话 所以教会的衰落正是整天过度强调人要刚强的产物。因为一旦如此,教会和外面的道德卫道士们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教会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教会中偶尔出了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到约束人的道德制高点上去,怎么会不被历史唾弃,不被神抛弃?基督的恩典何在?基督里的自由何在?教会的败坏正是当年法利赛人的问题,不靠恩典,只想靠人的力量,还自以为很好。说起来绝大多数的华人教会都是在藐视基督,建立的不过是犹太人的会堂一般的东西,只是顶了一个教会的牌匾罢了。一提到自由,就把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基督徒给吓得不轻。还牧师呢,许多人不过是在宗教中的神棍罢了,审判的日子总会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