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谈谈孩子的懒惰

(2013-12-01 10:57:02) 下一个
看到有些网友着急孩子懒惰的帖子, 心有所感,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关于懒惰是一种恶习还是一种病症,我既不是学心理学的,也不是学医的,没有专业的定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相关的文章。比如澳大利亚医生研究的“emotional deficiency disorder”。 我写的就是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我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的老毕业生。他们都出身贫寒。我姥姥是解放前的女工,30多岁的时候守寡,独自拉扯大六个孩子。我爷爷奶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目不识丁。我的父母从年少的时候就学业优秀,并且依靠念书这一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跻身高级知识分子之列。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特别勤奋的。现在我还能依稀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头对头,在一盏灯下读书到夜深的景象。我在上小学后,还帮父亲抄过书稿。对于小学生,那可是大工程。所以我记忆深刻。
 
我的父母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但是在业界内口碑甚佳。他们退休有十年了。母亲被大学返聘,还在做辅助性工作,不时写写论文。父亲过得悠闲些,主要为大家庭做后勤工作。但仍笔耕不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哥哥都养成了勤奋的习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会让我们觉得很羞耻,好像很愧对自己的生命。
我哥哥在业界里已经小有名气。我呢,很惭愧,过得很平庸。但是父母对我很满意。认为我一个女人,孤身在国外打拼,既工作带孩子,还在上学,符合他们对于孩子独立努力的期望。
 
我再来写写我前夫家的情况。声明一下,我无意诋毁我的前夫。拿他和他的家庭举例,只是因为它是近距离的观察,情况了解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程度较高。

我的前公婆出身和我父母的完全不同,都是小康家庭。公公出身生意人家,他还有小的时候,家里拿秤量金子的记忆。公公年少的时候,学的是音乐学校的作曲专业。但是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改学专业,中专毕业。婆婆是他的同学。婆婆的家庭成分是地主,从小的家庭教育,有点老式。两个人都是工人出身。

我和前夫闲聊的时候,有时也说说我们父母的境遇不同,是不是受政治影响很大。我的父母固然学业优异,但是他们根红苗正的政治背景,使他们在文革的时候,受的冲击还是有限的。我们的结论是不算大。因为公公年少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后来变得十分贫困,文革中也没有受到成分影响。婆婆是资质有限。依我前夫的话说,即使没有文革,她也上不了大学。
 
公公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一点,从他无师自通地会玩数个乐器就看得出来。据说,他年轻时很贪玩,经常不着家。为此婆婆没有少跟他吵闹。婆婆是个全心全力相夫教子的女人,因为能力也因为个性,在事业上没有什么发展,四十多岁就早退在家了。
 
前公婆也有两个孩子,都是儿子。我前夫天姿聪颖,从小学业很优秀。但他是个很贪玩的人。每天回家就粘在电视前。他的弟弟资质一般,上学工作成家,都让父母不省心。他成家生子后,还是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以前博文里,就写过前夫不适合走研究的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专业并不热爱,也没有刻苦的努力。有的网友在跟帖里把他的成败归咎于大环境问题。我并不完全苟同。我和他生活了十几年,彼此了解都很深刻。我们下班后,吃过晚饭后,我通常要读书。专业非专业都有。前夫一般是看电视,也玩电脑游戏。我因为工作,加班出差是常事。他在大学里,没有坐班一说,但是我从来没有见到他为了工作,持续几天晚走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勤奋程度的不同,在短期内看不出差异,但是长期下来,就有分别了。他的专业已经走入死胡同,如今也海归中国,放弃了从事25年的专业。我仍然做着我的专业,同时在第二个专业上发展。

我个人以为,我们的勤奋懒惰,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的。我父母认为,虽然勤奋不一定能过得好,但是懒惰一定过得不好。这个观念言传身教地灌输给我们兄妹。我前夫的父母虽然也有同样的认识,但他们自己并不勤奋,对于事业或者学业没有孜孜追求。在家庭中,孩子们看到的是在休闲娱乐,琐碎八卦的父母。所以勤奋的观念,没有成功地形成孩子自己的理念。
 
在教育女儿上,我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勤奋观念的。

首先是自己要勤奋。否则孩子就会认为被强迫做着父母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是兼职学生。我的教材书,厚得跟砖头似的,使得女儿一谈读书,在我面前,总是有点气短;我在网上做小测,女儿总会问我的成绩,也看到我的情绪随着成绩起伏;我在赶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在那两天自己玩,不去提什么要求;我晚上考试的时候,她就挺着到深夜,等我从考场赶回家;我的工作也有一定压力。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紧急情况的时候,深夜和周末,也要处理工作。这些她都看在眼里。

其次要把勤奋和回报联系在一起。女儿和前夫以及我都单独生活过,我们俩的生活内容大不相同,女儿身有体会。 前夫不勤奋,他无法改变自己常年懒惰的积习,但是对自己的弱点认识得很清楚。女儿对爸爸的记忆,除了爸爸带着自己到处玩,就是练琴偷懒时,被爸爸好一顿教训。前夫海归后的境况,他的家庭的反应,女儿也是一清二楚;我工作勤奋,公司对我也很照顾。孩子刚来温哥华的时候,我本来要休长假,帮助女儿适应新环境。但是公司的项目正是紧张的时候,不能批准我的假期,就允许我带着孩子上班。女儿就跟我做了一个多月的上班族。周末的时候,有时要带着她去加班,加完班,老板都让女儿选饭店,点她喜欢的菜,让她享受一下妈妈努力工作的报偿。我的工作,对于女儿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她长见识。因为下班后,我经常要通过电话处理工作,女儿对于职场专业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就是这么具备的。

还有,关于勤奋懒惰的观念,应该给孩子全面清晰的认识。我从不催逼孩子读书。我觉得无论走哪条路,孩子的资质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天赋,上升空间会比较有限,这个不是勤奋能够完全弥补的。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找到孩子的资质所在,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因为我和她的爸爸,年少时都读书优异。但是我们长大后都很平庸。我相信,我们的能力是有某些方面的缺失的。我把这个感受诚恳地和女儿分享,鼓励她观察和找到我和她爸爸的不足,调整她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要把勤奋的对象都放在书本上。我对于女儿的心灵手巧,就很鼓励;懒惰让人一事无成,但是勤奋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成功需要的要素很多,而失败,只要一个要素就够了。勤奋懒惰这对反义词,对于成败的能量是不对等的。这个道理需要跟孩子讲透。

懒惰是人的天性。能不能克服懒惰,是人的能力。当我一想到克服自己某方面的惰性是那么困难,我就对女儿某时某刻的懒惰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我无法要求那么一个小人,去做到比成人更好。我经常在心里对上天感恩,我只能更加勤奋,才配得上有这么好的女儿。

最后还是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心肝女儿。这才是对自己码字的犒劳。在父母离异的背景下,从美国转学到加拿大后,女儿一如既往地成绩优异。现在我下班回家,经常能够吃到女儿做的晚饭。我跟女儿说,你那全
A 的成绩,全是你的,可是好吃的,大半是我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Angle1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工作勤奋,回家放松才是长久之计。弦老崩着迟早要断。学会努力工作安心享受才是正道。设想如果你每天回家抽空同老公一起看看电视玩玩游戏什么的你们的婚姻可能不会破裂。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的方法,只要不影响到别人都没什么问题。本人就是特别懒的人,回家就是吃喝玩乐,但工作中很多绞尽脑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在回家吃唱玩乐时搞定的。希望你能换一种思维方法。
小西门 回复 悄悄话 佩服楼主的毅力和精,但高处不胜寒。但楼上两位说得实在,也很了然生活的真髓,同意,完全同意。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一个人在上班时间内尽力工作了,就不能算懒惰。如果工作没做出成就,也许是选的职业不对,或是不胜任者一方面的要求。
如果一定要每天加班加点才能勉强达到标准,那么这个人一辈子都没法享受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了。有些人喜欢自己折磨自己,一定要做到比自己能力高的位子上,从而每天做的都很辛苦,没时间照顾自己和陪伴家人。那是他们的选择,不应该由此强求所有人都这样。想一想如果一个顶头上司每天都7点来,11点走,周末至少加班一天,并且期望手下都这样,有多少人会喜欢?
毕竟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谋生手段,不是全部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源泉,犯不着把身家性命都搭进去。
在一个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好处是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体会到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就像蚂蚁王子所说,有的精英不是死用功,而是聪明和高效,他们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给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和充电。天天苦行僧一样的工作,最后很可能激情和热爱都消失了,最后只剩下责任和义务。也有的人并不去追求普通意义上的事业成功,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的本职工作只是普通职员,但是业余生活有生有色,一年跑5次马拉松,或是游遍全世界,或是对某项爱好了如指掌,他们的生活也可以是精彩的,无憾的。
蚂蚁王子 回复 悄悄话 我朋友的老公每天很早下班回家,陪孩子玩看电视玩电脑,在家从不读书学习做专业方面的研究, 但人家是顶尖物理学家,照样出成果,高薪拿国家研究基金..有能力天分高的人能很轻松的做好自己的Job.有些老婆看到别人的老公忙,看到自己老公生活轻松就觉得某不求上进完全是瞎操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