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平常心养孩子

(2013-10-20 10:01:56) 下一个

我是个平庸的人,在平淡的日子中,以一颗平常心养着平凡的孩子。

女儿问我:“我能不能考上藤校?”我摇摇头:“现在看来,考不上。”但是我紧跟着加上一句:“考不上也没有关系。”

我不是个矫情的人。如果孩子有藤娃的素质,我没有理由不对此有一点点的期望。 即使女儿的成绩,从小到大都是班中最好的。但是以我对她的了解,让我觉得这条路,她不一定能走得远,而藤校也未必适合她。 因为她缺乏刻苦自制的学习习惯和深入思考的思维方式。

让我更觉得惊心动魄的是,她的这种特质,主要来自遗传。 虽然她 从小主要是我独自抚养,她和爸爸在一起生活过的时间也就是生命的一小部分,可是她在学习的思维特性上已经明显显现出她爸爸的风格。

她的爸爸,自小聪明过人,16岁就考上中国的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后又出国,以美国藤校经历和博士头衔让家人寄予无限希望。但也是同样的一个人,在四十岁的时候,转换了他的人生方向。他海归中国,再不愿意从事任何研究的工作,而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汇入熙熙攘攘的找工大军中。

在和他爸爸婚姻十数年里,我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他的无助和压力。高处不胜寒。在藤校里,只有发现别人更聪明,更刻苦。竞争的压力让人窒息。这个世界,总是强者在说话。历史,也只有胜者在书写。败下阵的人,在动摇的自信和徘徊的自卑建筑的心理牢笼里,痛苦地挣扎。

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早一点放弃一条其实并不适合走的路。但是后来我也慢慢地明白,彻底地承认失败,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他面对不了家人,也面对不了自己。更重要的,对于一个半辈子只在象牙塔中呆过的人来讲,除了念书,他也并不知道,还有什么适合走的路。他没有另外成功的体验,让他有勇气,放弃正在走的越走越窄的路,直至穷途末路。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多少和少时的生活经历相关。我前夫也不例外。我的前公婆文化程度比较低,只是笼统地认为念书好有前途,但对孩子的指点有限。在他们夫妻两边的亲戚中,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算是比较差的。我前夫这一代,两边的亲表堂加起来九个孩子,只有我前夫一个孩子念书出色。这让老人把所有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到我前夫一个人身上。

在我前夫考上美国博士后,他的父母,顿时觉得在亲朋好友中扬眉吐气,高调得不行。串亲戚,摆筵席,在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中洋洋自得。他们没有预想到,当然以他们有限的学问见识,也不可能预想到,自己这么引以为豪的儿子,正走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我前夫只是天资聪明,却没有书香门第的滋养,和他那些堂表兄弟一样都很贪玩。他学习的唯一动力是为了父母高兴,但是他自己并不是酷爱学问的那种人。

我前夫博士毕业的时候,我前公婆到了北美生活了三个月。亲眼所见,让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我前夫的一个博士学位,并不能够帮助实现他们对生活的期望,比如养老,给另一个孩子创造条件等等。他们的心理压力,表达出来,是对我前夫更迫切的成功期望。我前夫接到美国藤校的工作录取函,他们支持我前夫抛妻别子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他们既认识不到自己的孩子,将要和他一样甚至更聪明的博士们竞争,也认识不到,如果没有对科研的兴趣,在研究这条孤独的路上,我前夫实际上很难走得远。

我前夫藤校,博士的光环也影响我的夫家对我的态度。刚结婚的时候,我前婆家对我很好。因为我的家庭条件远远好过他家,对他家在经济上也一直照顾有加。但是我前夫一上了博士,夫家的态度就变了。总觉得我前夫娶了我是娶亏了。原来在他家里做客是不让我做家务的,但是后来不仅支唤我做这做那,如果对我做的家务不满意,我晚上睡下后,也要把我叫起来补做重做。这些事情别人都很难置信,因为那是我们从国外回来探亲短短时间发生的事情;如果我和前夫的看法不一致,夫家就说:“你信不信,我们能让你老公休了你?”;我前夫决定放弃加拿大身份,争取留在美国的时候,我并不赞成,除了觉得前夫并不适合走这条路,也不愿意夫妻骨肉天各一方。但是公婆叫我闭嘴,说我一个考不上博士的人,没有资格阻挡丈夫的成功。原话是这么说的:“我儿子是美国博士,在哪里都是人才抢着要。”当着我面,教育前夫说:“一个成功的男人,有的是女人。”

我前公婆对孩子的期许和认识,让前夫在他不适合的路上一直走了下去,而即使后来他自己也发现了,但是难以下定决心,改变职业方向。在纠结的N年里,前夫的加拿大身份过期了;孩子在单亲环境里长大了;夫妻因为长期分居,渐行渐远,成为陌路。

回想前尘往事,我心中悲悯,我前夫在那几年,心灵上受了多大的煎熬。我前夫一直对自己的天资过人引以为傲,但是他在藤校里失去了自信。自卑使他不和任何原先的同学同事主动联系;我前夫为了安慰自己的父母,只能欺瞒吹嘘自己的情况,甚至扯谎来搪塞;孩子回国看老人的时候,我前夫连哄带威胁地让孩子不讲实情。因为我曾经讲实话被前婆婆以诋毁她儿子的罪名打伤过,在看老人的时候,我也不会戳穿前夫的谎言;最后前夫决定海归中国,也决定让孩子和我长大。在和孩子分离前,我前夫对孩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别说谎话。说了一句谎话,就得再说九十九句谎话来圆谎。”他唯一一次被孩子看到的眼泪,让孩子永远记住了这句话。

老人一直到我前夫失去美国藤校的工作海归中国,才得知实情。我能想像老人所经受的心理打击。以前老人是多么骄傲这个儿子,哪怕在小区里遇上点头之交的邻居,也要说说自己的在美国藤校的儿子和美国孙女。我前夫海归后,亲友来串亲戚,老人都认为是故意看自己笑话的,躲出家去。那句“无论怎么样,父母还是父母,父母家永远是家”,也就是一句话。这种情况下,我前夫在父母家里无法呆下去,甚至比以前短暂回国时呆得还短,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去了。

我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这些特殊的人生体验,我能够跳出狭窄的思维定势,给她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空间,愿意让她有不同的尝试,包括容忍她做蠢事。

我一点也不迷信藤校。我这些年到处漂泊,也算长了一些见识。意识到成功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而失败的人,也肯定有致命的缺陷。 一个人最后过的生活,一定和这个人综合的素质或者能力相称,而不是一个名校或者学历的金色招牌。
 
养孩子,还是需要平常心的。否则就是和自己或者孩子过不去。孩子某时某处有些相对其他孩子的优点长处,也没有必要沾沾自喜。人生长了,笑到后面的才是最好。善待对自己的孩子好的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孩子。
 
好的父母,一定真正能够悦纳自己。那些催逼孩子的父母,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和对改变现状的无力感。内心强大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我以为,英雄或者枭雄类的人物,不是父母培养地出来的,也不是父母的抚养任务。当我静静地观察我的女儿的时候,我有信心她能过还不错的普通人的生活。这样我已经觉得心满意足。作为一个平庸的母亲,我有何德何能,苛求自己的孩子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seedof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点也不迷信藤校。我这些年到处漂泊,也算长了一些见识。意识到成功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而失败的人,也肯定有致命的缺陷。 一个人最后过的生活,一定和这个人综合的素质或者能力相称,而不是一个名校或者学历的金色招牌。

好喜欢你的评论。观点犀利,表达宽容。
tony933 回复 悄悄话 Very good article! You've got the point and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Take care, be happy and good luck!
jjin0906199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影云痕' 的评论: 非常赞同你帖里的两段话,站在高一点的平台上讲,生活的凝缩。
终南居士 回复 悄悄话 极有同感。很庆幸我没有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事
jndhy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我的经历和你有点类似,只是你比我更惨烈些。我现在不允许女儿找凤凰男,因为会搭上女人的一生都不一定能够幸福!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曾经因楼主的有关孩子“淋雨”的帖子,发过一个不同看法的回帖。当时没有意识到楼主有很不同的人生经历,对女儿的强烈保护意识完全可以理解。如在教子过程中,能把家中没有爸爸角色的因素考虑进去,也许会更好些。Somehow tough love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nd best wishes to you !
雪影云痕 回复 悄悄话 成功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而失败的人,也肯定有致命的缺陷。 一个人最后过的
生活,一定和这个人综合的素质或者能力相称,而不是一个名校或者学历的金色招
牌。
----------------------------------------------------------------------
特别同意!
情商高于智商,能力高于分数,性格决定人生。
真正自信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过于在乎那些外在光环的。
“人生长了,笑到后面的才是最好”。
问好楼主!
ymcat 回复 悄悄话 非常真实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Bornfree 回复 悄悄话 俺和LG都属于书读得好的一类。俺姐和brother in law 属于读书一般那种。俺和LG虽然现在也工作稳定,衣食无忧,但俺姐和他弟都是自己创业,比俺们赚钱多了。怎么说成功呢?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you are only as smart as the people around you"

这是孩子教给我的一句话,你可以转给你的女儿。藤校不藤校的,无所谓。但总是要尽量往聪明人的圈子里钻的,给自己一个好的起点。传统的中国男人受中国文化毒害太深,功名心太重,容易为挫折所击溃。这里长大的孩子,只要你没有拿中国文化使劲毒她,就不至于。单亲的美国孩子,自立性强有主见自我定位得好。这是我的体会。
Bornfree 回复 悄悄话 ”成功取决于综合素质“ 太对了!
君子兰9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楼主真诚,理性的分享!
我极为赞同楼主:“一个人最后过的生活,一定和这个人综合的素质或者能力相称,而不是一个名校或者学历的金色招”。“内心强大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我儿子没能入藤。他的综合素质是阳光,大气,勇敢,真诚,自控,和责任心。作为母亲,我时常以内心的强大影响他,鼓励他。有时,看到城里某些爬上大藤的家长,对州大孩子的不屑,只能说明这些家长内心的狭隘。不是吗?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觉得楼主对孩子的要求是很合理的。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可以鼓励,可以启发,但是不可能被别人(包括父母)强逼出来。事业成功也有本人素质,机遇,环境等等很多因素的作用。不是完全在个人的掌控下。

你前夫可能很有天资,很聪明很优秀。一般的学术阶梯也是用来筛选有天分的学生去做研究。但是就像很多职业一样,可以从事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是那些在精英里做的也特别出色的。比如一个人在他的朋友圈里唱歌唱得是最好的,常常被夸有专业水平,所以就去报名音乐学院,或者参加选秀节目,去了才发现在很多唱歌很好的人里面脱颖而出其实很困难。这并不是说他唱得其实不好,只是还不够好。对于这个人本人来说,他不去试一试可能就总有一个梦想没落实。去尝试了,发现的确是技不如人,也没必要就此一蹶不振。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

其实你前夫去追求他的事业和梦想本身可能没有错,只是他和你的人生观不同,你更看重家庭生活,对事业发展没有他那样大的野心,因此也就不愿意做相应的牺牲。但是他的家人对他和对你的态度都很势利,也间接导致了他追求不成功之后的落差和自觉没脸见人。所以他们貌似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你前夫在家庭问题上也不够担当,自始至终都没有把妻子孩子看成自己重要的一部分,而总是以自己为主作各种决定。既然他对家庭没有贡献,也不能忍受放下事业追求过普通的生活,自然也不配享受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看出楼主对于前夫甚至他的父母还是很理解的,并没有因为后来分道扬镳就完全否定他们的一切。这很难得。其实做研究其实不需要书香门第出身。中国所谓的书香门第多指文科造诣,而中国出来的博士多数是专攻理科的,文学文化背景对研究没有特别的帮助。当然做研究的确需要对研究本身的热爱,对学科的前瞻性和判断力,以及能坐住冷板凳,不断尝试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最难得是,即使有了这几点,也还需要很多运气。现代的科研机构也都采取短期量化考核模式了,如果不能定期出成果,短期内出成果,就可能失去经费来源和职位。所以成功与否也不一定和实力甚至精力投入成正比。如果你去研究一下科学发展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科学发现是偶然的,而很多学者的重要发现没有立刻得到认可,有些甚至在他们有生之年都没有得到认可,最后发现本身被承认了,但作出发现的光环可能落到别人头上。

认为“一个人的最终生活条件和他的能力呈正比”可能是在小范围内带来心安,但是从长远角度过于夸大了个人努力在社会成功方面的作用。偶然因素和外界影响的作用很可能比个人努力大得多。同样智力的人,生在美国和生在中国,拥有的机遇绝对是不一样的。同样才能的人,有没有社会关系也很不同。两组作相似研究的团队,可能一组现做出结果,发表了文章,另一组却运气不好没做出来,从而没有资金最后被解散,都是有可能的,也和里面的人员能力素质未必有直接关系。

我想在事业追求上面,尽个人全力,但不把成败看成决定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能够帮助保持平稳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你前夫把事业看成个人价值的唯一组成部分,并且把挣多少工资看成衡量事业成功的唯一标准,似乎精神上不够成熟。这一点你比他做得好得多,从你对孩子的教育和期待就可以看出。其实不需要由此认为只有特别有天赋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高风险的事业,只要把追求看成一个过程一种经历,无论社会是否以成败论英雄,对亲人总是宽容鼓励支持,看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优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就很好了。
明前茶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有同感。
英雄或者枭雄类的人物,不是父母培养出来的。越来越体会到这点。

很多孩子从小没日没夜没周末爬得很高,成年后的工作仍是没日没夜没周末的忙。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肺腑之言!从字里行间看出您的努力和坚强,您过去曾努力做个好妻子,您现在正努力做个好母亲,您的女儿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快乐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BJGirl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同意"一个人最后过的生活,一定和这个人综合的素质或者能力相称"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在这里看不出你女儿为什么考不上藤校,和不能在藤校受益。我能看到的是你原来的婆家过分逼迫你老公在学术路上坚持下去,不管他是否适合做研究。所以他为了父母和自己的面子坚持了太久。
华人二代上藤校主要还是指本科,多数中国一代移民是来美国上博士,和本科上藤校完全是两回事。如果因为怕不能突出而放弃藤校努力,这就好像在国内明明能上清华北大复旦,却就转上本地学校一样。本科多数不要求研究,所以即使学生没有投身科研的热情也不要紧,只要能够自律到可以不挂科正常毕业就可以了。本地学校和藤校是鸡头凤尾,各有优势,没有一定的对错之分。即使在名校做不了顶尖,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经历,只要不是执着于其光环而不能塌下心来做实事就好了。
北大毕业生也有卖猪肉的,而且卖得很好。老板还把北大出身作为卖点之一,并且大力招收师弟师妹也来入行。这可能真正算是看得开和放下身段了。
林子丹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博主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够给其他人以启发。特别赞同博主说的:内心强大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英雄或者枭雄类的人物,不是父母培养地出来的,也不是父母的抚养任务。
karenzou 回复 悄悄话 极认同你的观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