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一根筋(二)

(2013-03-25 18:25:47) 下一个

通常我写个观点,很少再补故事的。这次例外。因为有网友说看不懂。

这么说吧,技术分两种,一种是“硬”技术,一种是“软”技术。工科多“硬”技术,文科多“软”技术,而商科,不软不硬地在中间吊着。

但是不管什么技术,即使有天赋,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我的哥哥,是机械工程师。现在已经在他的行业里小有名气了。自己一年揽的项目,四五千万人民币。我这次回国,在他家里住了一阵子。看到他真是“躺着也中枪”。正睡着午觉呢,一个电话打过来,一个项目就到手了。

有一次一个电话接完,他感叹地告诉我,那是和他合作的第一个客户打来的。十几年前,他刚刚到企业里,正吃着中饭,一个电话打过来,说反应塔运作不正常,但不知道毛病在哪里。我哥哥问了问情况,说可能是某个地方有问题。那时没有专业软件,靠手算。我哥哥算好填料的比率。最后问题解决了,误差率在千分之二。以后这个企业,再有问题,指名道姓,只找我哥哥。

当年我哥哥做项目时,非常苦。刚开始做的时候,哪里知道标书怎么写。他的同学,也是同行,把标书偷偷拿给我哥哥做参考。就这样,一点一滴学出来。竞标前,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画图纸。有时一个项目投标,要画几百张图。

后来我哥哥除了做技术,还做市场。刚开拓市场的时候,没有人脉积累,个人名气也不响亮,急得掉头发。后来路一点点地走出来,在这行业里就立稳了脚跟。

现在他的日子虽然还忙忙碌碌,但是在行业里得心应手。

我哥哥的本科同学,因为这个行业辛苦,也没有找到发展空间,大多数纷纷改行。改行的同学,过得怎么样,他倒也不清楚。不能说,改行的就一定不如他。但是留在本行的,他的确算是做得不错。因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士,都是他的同学和校友。如果有做得棒的,他肯定知道。

这是个硬技术的例子。

我的嫂子,是脑内科医生。她的导师,是这方面的专家。老太太早就退休了,医院还每天接老人去坐阵。

要说这个老太太真是厉害。我在国内的时候,哥哥有个客户的亲戚,得了一种怪病,跑了几家医院,拍了n个片子,都无法确诊。打电话问我嫂子,我嫂子和老太太一谈,仅仅听了病症的一句话,老太太就知道症结在哪里。我嫂子安排这个方向细查,果然和老太太的判断一样。

这也是个硬技术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做专业,真的就要象我接触的顾问,以及我的哥哥,和我嫂子的导师一样,在专业里沉下心,好好钻进去。我接触的这些人,从大学,到工作,都是做本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在行业里就立住了脚。

我是学商科的,技术就没那么硬。可替代性很强。

应该说,我接触的最成功的人士,不是做技术的。都是自己做生意,阅人无数的主儿。做生意,也是一种天赋。

所以我在写上一篇“一根筋”时,第一句话,就是做技术,就要一根筋。不做技术,当然不能一根筋。但那就是另一个论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