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家有新琴童

(2011-03-03 17:07:50) 下一个

为了孩子是否学琴和学什么琴,我费了一番思量。

 

我看文学城子女教育坛,也从朋友那儿取经。偶然看到一个音乐指挥写给琴童家长的劝诫,觉得非常有用。此人在台湾学指挥专业,然后在欧洲和美国深造。学成回台湾谋职。但是这两年因为经济不景气,乐团纷纷解散,公立学校也大力裁减音乐老师。这个专业音乐人求职屡屡碰壁,几乎落魄到做超市收银。有感于自己的经历,他写了文章劝告那些琴童父母,主要是:1)学音乐能够做专业的极少,更不论成名;2)学音乐要花大量时间,一旦孩子决定走上音乐这条路,向别的方向发展和培养的路就会非常狭窄;3)作为琴童老师,孩子学了一段后其实就知道小孩有没有天赋,但是为了自己的收入,也为了琴童父母高兴,一般都会鼓励,不会说实话。

 

我在考虑让孩子是否学琴时,首先考虑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基因。我五音不全,但是孩子爷爷是学过专业作曲的,这么多年也业余玩音乐。老人对孩子学琴并不感冒,说大多数孩子学这个纯粹是扔钱和浪费时间。我想培养孩子也不要太功利,哪怕学得水平不高,熏陶一下也好。但是在这个考虑过程中,我们就把对孩子学琴的期望放在了一个合理的程度。

 

我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就把小提琴和钢琴剔除了。因为这两种乐器上手就比较难,学费又贵,我朋友或者朋友的孩子许多坚持不下来。为了不重蹈覆辙,我把目标锁定在相对好学和更好负担的乐器上。当时我考虑的是吉他,黑管等等,但是因为周围没有朋友的孩子学这些乐器,我也不知道哪里找老师,自己带孩子精力也不够,就把这件事拖了下来。

 

一次去一个新朋友家做客。那家孩子学古筝。我女儿看着她弹了两个曲子,自己也凑上去扒拉了两下弦。我的朋友说反正孩子学琴就是为了音乐熏陶,那为什么不学中国音乐。她还说,她女儿学校搞演出时,由于学民族乐器的少,她女儿总能得到演出机会。但是学钢琴和小提琴的的多,只有学的好才能拿到演出机会。她的孩子正是teenager时候,演得好不好在他们这些半大孩子眼里不如出风头重要。所以她孩子即使在学习忙的时候,也能坚持练练琴。

 

受我这个朋友的启发,当我终于有条件为女儿张罗学琴的时候,我首选中国乐器。也是凑巧,我家半个小时的车程内有个香港音乐家,教古筝,二胡和琵琶。我就送孩子去看看。

 

别看孩子小,但是在她不时看到周围小孩练琴的事迹后,开始是说死不学琴的。我们就说先看看,再做决定。老师看过太多这样的小孩,也不慌,教她弹了个简单的曲子,然后鼓励和糖果一上,女儿说不的声音就小了。我们跟老师说,让孩子试弹一个月,我们先租个琴。

 

古筝抱回家,我开始想和女儿一起学,这样可以更好地监督她。我女儿教我那个简单曲子。第一遍我就晕了。手脑眼根本配合不起来。我赶紧竖白旗。也许难得地看见我这么狼狈,女儿很得意。不停地弹那个曲子在那里气我。一个星期就这么过去了。

 

以后每个星期见老师一次。她就这么跟着弹下来了。开始曲子不难,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每天练半个小时就够了,保持兴趣重要。我们也不逼她。每天盯着表半个小时就收工。后来曲子多了,我们不要求她所有曲子都弹,一定要把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她在弹琴时喝喝水,耍耍赖我们也随她去。

 

看她坚持下来不困难,我们就给她买了琴。老师说初学者买个中档琴就行。我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在孩子练琴这四,五个月,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和老师有很好的交流。

 

我第一次见到老师,就表明了我不高的期望。让老师不要有压力,有话直说。

 

因为这其实也是拜师学艺,我要求孩子对老师一定毕恭毕敬。老师布置的练琴我会监督孩子完成。每次学琴我都会提前点到,对老师的教学手法和安排从来不指手画脚。老师要求的我也尽量做到。如果有交流不畅的时候,我总会道歉,希望老师不要误解。孩子有了进步,我会给老师发邮件,表示感谢。

 

最重要的是,我们尽力体谅老师做生意的不容易。有时在孩子学琴的时间,有客人光顾琴行,我都会让老师去招待,让孩子自己练一会儿琴,不去计较这区区几分钟;去年圣诞节,我们全家出去度假,不能送孩子学琴,考虑到是我们的原因,孩子那周的学琴费用我们照给。当时老师特别感动;老师在孩子表演前的那一周,一般不教孩子新曲子,而是反复练演出的曲子,我们支持;孩子表演时,我们跑前跑后帮忙;老师让我们送孩子给她宣传单拍照,我们也是二话不说。

 

这样处下来,老师也很放松。因为我送孩子学琴总是提前点到,没有别的事时她总是多教孩子几分钟。有时下一个学生没来,她也会多指点孩子一会儿。孩子弹得不好,她也逐渐不再客气拘谨,摆出了严师的架势。说实在的,这些搞专业的真是没话说。有一次老师在背对孩子拿东西,女儿一拨弦,她马上回头说弹得不准,指位错误说的一点不差。她根本不需要看,只要耳朵一听,什么音都分得清清楚楚。我在旁边,正确错误的音根本听不出差异来。所以我对老师的态度也特别恭敬。

 

提到演出。我们女儿的演出,其实主要是支持老师。她学的时间那么短,人又小,谈不上水平。但是老师要带这个新弟子,也是为了向公众展示一下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孩子小,怎么看着都可爱。在节日场合,比大孩子看着讨喜。

 

我女儿去年10月开始学琴,已经演出两场,一次是今年春节唐人街舞台表演。老师带了六七个女孩子表演,除了我女儿,其他的都是练了一年以上。我女儿代表的是初学者的水平。她在前排弹古筝,她的师姐和老师弹二胡或者琵琶相和。我女儿弹了两个曲子就换到后排坐着,师姐们换到前排,弹复杂的古筝曲子。(这三个乐器,古筝最好学,是入门乐器)。别说,一队女孩子,旗装打扮,弹起来真是别有风采。

 

一次是元宵节大堂表演。整个表演是三个小时。我女儿是初学者,就是跑龙套的角色。开始客人不多时,老师和师姐们去化妆,她就在那儿弹奏。等客人多了,黄金时段就没有事了。入夜,客人慢慢散去,她就替下老师,弹奏垃圾时段。这种表演,对孩子真是种锻炼。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能够听到师姐和老师弹的繁难的曲目,如《春江花月夜》,《战台风》;她才有机会和他人合奏;她会的曲子不多,一个晚上一个曲子怎么也要弹上几遍。这几个曲子事后我都听得出来长进了。当然为了孩子的进步,父母是要付出的。那两天,我们整天都搭在那里了。

 

我和孩子师姐的父母交谈时,也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他们有一个孩子参加商业组织举办的才艺表演,得了一等奖,但是拿到奖以后就不能再参赛了,以给其他人机会;孩子是Teenager后,许多不再爱好古筝。因为功课多了,吸引她们的东西如网络,运动也多了。

 

我女儿是个怕生的孩子。第一次演出她在我面前闹着不去,但是在老师面前,她还是挺乖的,硬着头皮上台。那是她第一次化妆上舞台,照片出来后她特别喜欢,连着也不怕表演了。第二次表演就很开心。因为小招人喜欢,黄金时间她不在乐池时,侍者还给她端来了甜点,一个白人女子还要和古装的她合个影。这让她盼着更多的表演。这个月她还有一次表演,庆祝一个艺术家协会的建立。下个月复活节她还要有个演出。至少公众表演她不再怕了,也能见见世面。

 

女儿刚学琴,会弹的不多。但是有些曲子象“男儿当自强”“拜年歌”很喜欢,“大长今”“上海滩”就不太喜欢。不知道为什么。看来学学琴对音乐欣赏是有好处。能这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不知道她能坚持多久。当她以后看到她穿着古装,弹奏古筝的照片,应该会想起来这段岁月吧。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觉得敲字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还是当潜水员舒服。于是心里无限感谢在子女教育坛子里无私贡献信息的人们。因为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这些后行者才会少走弯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smilha 回复 悄悄话 您写地很好!

多写一写,对大家对自己都有好处。

谢谢!
ilovefriday 回复 悄悄话 不错!如果能加上图就更好了。
evernever 回复 悄悄话 听来孩子目前状况不错,有兴趣持续的学下去, 练下去自然会有提高,不光是弹奏技巧, 更有对音乐的喜爱,欣赏,以及逐渐熏陶而成的内在的气质, 还有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
你这妈妈花了心思和精力,心态也好。加油。打这莫多字也辛苦了,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