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幸福星球指数?

(2009-08-16 16:09:34) 下一个

一个叫新经济基金会的组织(New Economics Foundation)2006年曾发表过一份幸福星球指数(Happiness Planet Index)的报告, 其中排第一位的是南美的哥斯达黎加,中国排第20位,美国则在143个国家中排到了114名。

各种各样的“幸福指数”我们也见了不少,但是这份报告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考虑了不同国家里人民的感受,也把每个国家对生态的影响计算在内。正如它的网站上所声明的,这份研究不是要找出最幸福的国家,而是用最小环境代价得到幸福的国家。

它根据的是这样一个公式:

即人均寿命 * 生活满意度 / 生态足印,其中α和β都是为了统计需要所加的常数。所以要在HPI里得到高分,一方面提高人均寿命和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在分子上得分很高,但是由于高耗能支持的经济使其排名进入了倒数行列。换言之,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关心人类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而科技的进步是我们有能力制造足够多的商品来消费,却一直没有定量地衡量过“我们的星球快不快乐?” 而从下面这幅图可以看到,多数地区都已经亮起了“红色警报”:(从绿色到黄色到红色,依次代表good到poor)

 

 反映在坐标系中,左上角为理想区域,而右下角则是低满意度和高污染,可以看到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国家仍然在红色区域里挣扎:

该报告还从时间轴上对比了一下同一国家GDP增长前后的幸福指数,纵轴是幸福度Happy life years,横轴是生态足印:

比较一下会发现,很多国家(比如中国)在生态足印增加后,人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这大概也是工业社会的弊病之一: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多的选择反而会带来空虚和焦虑。这份幸福指数并不是要让我们退回原始社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提高“快乐的效率”,避免无谓的能源浪费。这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京都议定书》,到现在各国提上日程的对碳排放的立法,以及今年九月的哥本哈根会议,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至少比起对环境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我们总算选了一条正确的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