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月亮的博客

全,月亮。全月,亮。
个人资料
正文

西藏十三天(2013) --- (6)藏文化摇篮-山南

(2013-09-27 07:18:58) 下一个
山南以博大的胸怀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雅砻文化和西藏历史上的众多第一,雅砻(yǎ lóng)泛指“雅砻河”流域所在的西藏山南地区,雅砻被称为西藏人类的发祥地,是西藏古代文明的摇篮。西藏历史上的众多杰出人物也都诞生在这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是藏文化的滥觞(làn shānɡ)之地,是西藏的灵魂所在。海拔3700米 。


众多的“西藏第一”有:
第一块耕地 -- 索当
第一座村庄 -- 雅砻索卡
第一座宫殿 -- 雍布拉康
第一座佛堂 -- 昌珠寺
第一座寺庙 -- 桑耶寺
第一位赞普(吐蕃王号) -- 聂赤赞普
第一个教派 -- 宁玛教派
第一部佛经 -- 《诸佛菩萨名称经》
等等。。。



主要景点(6个):雍布拉康、昌珠寺、桑耶寺、敏珠林寺、青林修行地、藏王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前三个。





[西藏第七天]
今天的路线: 泽当饭店-->雍布拉康-->昌珠寺-->桑耶寺-->拉萨

这天是我们比较惨的一天,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我们暴晒了五个多小时,用导游才女的话说:“快晒成肉干了,火柴一嚓,就能着。”


早上9点我们第一个来到雍布拉康。
1)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期为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后来松赞干布在此建立了吐蕃王国,并迁都到北面的拉萨平原,将雍布拉康作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目前只在大昭寺和雍布拉康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共同的塑像。


主要看点:
a) 宫殿
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雍布拉康宫殿就建在这座几百米高,名叫“扎西次日”的小山上,整个建筑形似碉堡,高耸于山顶。爬上去稍微吃点力,也可以骑马上去,我们发扬六巾帼的作战精神亲自爬了上去。






b) 宫殿里面供奉的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共同的塑像。




c) 白塔
在白塔守护下的第一座村庄和第一块耕地。






d) 经幡
宫殿后面就是这个铺满经幡的小山,可以说是个经幡大阵,有很多藏民拉着你替你挂经幡,¥20/条,我也请这位老大娘帮我挂了一幅。






e) 在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终年不涸的泉水,传说是被松赞干布时重臣噶尔东赞发现的,被称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都到嘎泉饮用泉水,据说可医百病。雍布拉康门票¥30,时间1小时。




一小时后我们就来到第二站, 昌珠寺。

2)昌珠寺
昌珠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属格鲁派寺院。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曾在此居住过,其布局与拉萨大昭寺相似,其地理位置就屹立在罗刹女的左臂上。





【唐卡】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有两层意义,一种是平坦的意思,一种表示是政府的诏令。唐卡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

唐卡分为两大类——国唐(丝绸唐卡)和止唐(绘制唐卡)。国唐最大幅的叫做“国固”,只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才拿出来展示。而止唐,也有不同的价值。如果用西藏天然的原料,例如纯金、纯银、珊瑚等,制作出来的唐卡,色泽非常艳丽,收藏价值很高。


这三幅唐卡分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最著名的唐卡:
元朝的《时轮坛城》唐卡、明朝的《多吉丹佛塔》唐卡、清朝的《松赞干布像》唐卡


我原来想在拉萨买一幅唐卡,后来看了几家,也辩不出好坏,回来又不知道怎么供奉,干脆放弃了。




昌珠寺主要看点:
a)措钦大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像:即过去佛 -- 燃灯佛、现世佛 -- 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 -- 弥勒佛。




b) 昌珠寺里供奉的释迦牟尼唐卡,由文成公主亲自绣制,非常珍贵。里面不让拍照,网上的图。






c) 昌珠寺的镇寺之宝 -- 珍珠唐卡,她是用珍珠串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是元末明初时期,由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确实是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网上的图。



绣这个比十字绣难多了,也值钱多了:))
昌珠寺门票¥35,时间1小时。





今天的重点是桑耶寺,我们必须中午前赶往桑耶寺渡口,先乘坐近2小时的平底渡船,横跨雅鲁藏布江,再乘坐半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桑耶寺,参观完后还要再坐车、坐船回到渡口,阿旺会在渡口接我们回拉萨。
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吃午饭了,我们提前准备了八宝粥,牛肉干,水果等食物上船吃,同时给了阿旺¥30钱的午饭钱。

这里说一下和司机吃饭的事,我们和旅行社原定的合同里,多交了¥360作为司机的饭钱(6天的),但后来发现用车出去的时候,最好叫上司机一起吃,用个公筷就可以了。于是我们就跟旅行社要回了¥360,明确说明我们单包司机的饭钱。这样,只要用车出去,就和司机一起吃饭,如果想自己单吃,就给司机¥30。




中午12点我们赶到了桑耶寺渡口,这种船没遮没拦的,360°全方位的暴露在高原的紫外线下,想起来就好惨啊,唯一的好处是今年的Vd3肯定不会缺乏了;)) 船往返¥60/人,汽车往返¥40/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被一家运输公司承包的,只收游客的钱,想过江的藏民都在一边等着,只要有游客过江他们就跟着上船,藏民是免费的。







看看我们在船上的惨相,快晒成木乃伊了。







船长,挺酷的吧?脸黑得根本分不清鼻子和眼睛,每天大概来回跑二、三趟。







当小船驶到雅鲁藏布江上的时候,我们被眼前这美丽的蓝色深深迷住了,完全忘记了紫外线。
只见蓝天白云倒映,天水连成一片,蓝与白交织在一起,湖光山色,流光溢彩,景色美到了极致。







清澈的江水泛起细小的涟漪,美得恬静,美得圣洁,美得摄人心魄。不知不觉两小时就过去了,到了雅鲁藏布江的彼岸。







下了船又换乘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半小时,老骨头都快散架了,终于在下午2点左右赶到了桑耶寺。







3)桑耶寺
桑耶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山南扎朗县境内。“桑耶”意为“不可想象”。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又名存想寺、无边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桑耶寺也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寺庙由宁玛派、萨迦派和格鲁派三大宗派主持,享有平等的权力。可以说,桑耶寺没有鲜明的宗派观念。


桑耶寺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
(i)居中的乌策大殿代表须弥山。
(ii)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
(iii)大殿的南北建有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
(iv)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
(v)整个建筑群的外围由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平面近似坛城(曼陀罗)。







(a) 乌策大殿
底层为藏式结构,中层为汉式结构,顶层为印式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






大殿看点:
(i)门口有一“兴佛盟誓”碑,寺内还有一对汉白玉石象,造型古朴,是该寺现存石雕艺术的珍品。寺内还珍藏有大量泥塑、石雕、壁画等艺术品。






(ii)在大殿的正廊上挂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唐式古钟,这是西藏历史上铸造的第一口能发出九种不同音符的唐式大铜钟。(忘了拍照,网上图片)钟高1.1米,直径0.55米,十分罕见。据说此铜钟所铸是为纪念赤松德赞第三妃没卢氏(又有一说叫“菩提氏”),她带领三十名贵族妇女削发出家,成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比丘尼而铸。






(iii)大殿内有四扇门,分别代表慈、悲、喜、舍心。



(iv)佛殿主供的释迦牟尼佛像是采用一块哈布山的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像高3.9米,肩宽1.8米,是早期佛雕的艺术珍品。



(v)桑耶寺内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长达92米的“西藏史画”洋洋洒洒,恢弘壮丽。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位于二层明廊南侧)、“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壁画。



只有进入乌孜大殿才需买票,¥40/人。





(b) 红、白、绿、黑四座佛塔
乌策大殿的四角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象征四大天王,其风格各不相同。这四座佛塔是压制一切邪恶或异己力量的神圣之物,供信徒们顶礼膜拜,祈祷求助。

(i)红塔周身土红色并泛有光泽,形状似方而实圆,状若覆钟。红塔以莲花装饰,系长寿菩萨之风格。
(ii)白塔塔身方形,腰部以上逐层收缩为阶梯状,塔基四周的方形围墙上有108座小塔。白塔以狮装饰,建成声闻之风格。
(iii)绿塔以绿色琉璃砖砌筑,共有三层,下两层四面各开龛室,顶层为覆钵式塔身。绿塔以十六门为饰物,系法论如来风格。
(iv)黑塔为条砖砌成,塔身如三叠覆锅。黑塔以如来佛遗骨为饰物,系独觉佛风格。







(c) 太阳和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







(d) 围墙
这就是近似坛城的围墙,长1008米,高4米,墙上每隔1米就有一座红陶塔,共1008座佛塔。墙四面各开一座大门,东门为正门。







(e)登海布日神山,观桑耶寺全景
海布日神山位于桑耶寺东,高约60米,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爬上此山,可以俯瞰桑耶寺,看到完整的曼佗罗式的“坛城”。我们没时间爬, 网上找张图看看。




桑耶寺不愧为第一寺庙,里面要看的东西很多,也很有讲究,有时间应该仔细看看的,我们时间比较紧张,3点半就从寺里出来乘汽车再次来到江边等回去的船。

接下来遇到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我们刚从车上下来,就看见一群中学生跑着登上了我们坐的汽车。





原来他们是在江对面上寄宿学校的学生,每星期回一次家,都是由这家公司免费运送的,看到学生里有很多女娃,很是高兴。



因为我们要坐的船已经开回去接另一批孩子去了,我们只好站在江边等着,烈日下站了近2小时,那条船才接孩子回来。





船长跟我们一个劲的抱歉,因为是无偿接送孩子放学,尽管我们又渴又累又晒,心里的怨言也减少了许多。



回去的路上,已近傍晚,再看一眼美丽的雅鲁藏布江,清澈宁静,美得纯粹,没有人不被她的美深深折服,吃多少苦都是值得的。桑耶寺我们今生难忘!





桑耶寺的另外三个景点,之前做过功课可惜没有去成,也放到这里供参考。


4)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六大寺之一,主要大殿 -- 祖拉康的墙壁上绘有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佛寺像,这是宁玛派寺院的一大特点,也是西藏密宗艺术的代表,寺里面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文字书法优美而著称。






5)青林修行地
青林修行地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隐修地。位于桑耶寺东北方向约十四公里处的山谷中,此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是一处风景气候皆佳的地方,众多高僧都曾在这里修行,留下许多圣迹。青扑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






6)藏王墓
墓群背靠丕惹山(意为增长之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长眠于此。





在山南我们吃了不少苦,也收获了很多,众多的“西藏第一”让我们了解的博大精深的藏传文化,特别是看到了西藏的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船上看到的“爱情四联张”。
一把阳伞,一份温柔。一颗话梅,一句问候。一个依偎,一生厮守。





        西藏十三天(2013) ---(6)藏文化摇篮-山南 (完)





桑吉平措 <<泊岸>>
这首净澈心灵的佳作,其部分歌词选自仓央嘉措的诗集《我终于明白》,引人入思的大提琴缓缓道来,开启了那扇沉重的回忆之门;淡滑的尼龙吉他配以随意清脆的钢琴,逐渐展开了缠乱的思绪,而桑吉平措柔绵如绸的声线,顷刻点唤出了一番远离尘嚣的纯净天地,嶙峋隐现的山脉,平静如镜的湖面,停下脚步,轻触那一汪止水,任往事荡开层层轻澜,散向岁月,一遍又一遍……



我终于明白,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粗狂而忧伤。

月光下的高原,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我终于明白,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吹不散的背影。

清晨前的冰霜,融不化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寂静欢喜。

啊咿呀 思念。
啊咿呀 无眠。
啊咿呀 还有你在心间。
啊咿呀 再见
啊咿呀 无言。
啊咿呀 还有我在身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