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随便写写玩玩,欢迎批评指正
正文

浴血马耳他 - (第二章)帝国动员

(2013-03-22 07:30:01) 下一个

(第二章)帝国动员 

公元1564年十月,奥斯曼帝国之都。这座连结欧亚大陆、被基督徒称为康士坦丁堡的城市由罗马帝国的康士坦丁大帝建于公元330年;后来,东西罗马分裂后,它成为东罗马(亦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当西罗马被来自北方的海盗所灭之后,康士坦丁堡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繁华、富裕的城市,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西方文明,长达七百年之久,直至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军队攻占了这座城市,在此定都,并将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皇宫内,苏莱曼大帝和朝中重臣们商议对付令人头痛的马耳他岛。在会议上,苏莱曼大帝先让人宣读了一封信。此信是被关押在马耳他岛的奥斯曼帝国亚历山大总督所写,通过帝国在马耳他的间谍转送到伊斯坦布尔。信中痛陈了医护骑士团的海军舰队历年来给帝国带来的种种危害,以及大批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和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在马耳他岛上沦为奴隶、生不如死的悲惨遭遇,乞求苏莱曼大帝的拯救。 

这封信读罢,帝国的文武百官怒火中烧;然后朝廷大太监(他私人拥有的商船被医护骑士团所夺,损失高达八万金币)的一番话,就更是火上浇油了。他先列举了奥斯曼帝国历代先皇四处扫荡基督徒的丰功伟绩,又赞美了苏莱曼大帝登基四十余年来的武功文治,再痛斥医护骑士团的小人之为。想当年仁慈的苏莱曼大帝在罗德岛饶了他们的狗命,结果他们不仅不思报恩,反而变本加厉地与帝国为敌。“臣诚惶诚恐,泣请陛下对骑士团施霹雳手段,对您的子民显慈悲心肠,将那个该诅咒的岛上的异教徒打入十重地狱,让陛下的恩威青史永垂、万世流芳。” 

文武百官听了此言,纷纷称是,恳求皇帝出兵马耳他岛,荡平医护骑士团。 

其实,攻占马耳他岛之略,早在苏莱曼大帝的心中盘桓已久了。奥斯曼帝国以征伐他国、开拓疆土为第一要务;每一位新皇在即位以后,都必须立刻对邻国发动一场征战并大获全胜,方能受到举国上下的认可和支持。当年苏莱曼大帝登基伊始,便出兵匈牙利王国,成功地攻克了城池坚固的贝尔格莱德,从而完成了他的曾祖父穆罕默德二世未能实现的遗梦。后来他屡次进军欧洲,两度兵临维也纳城下,可惜未能破城。 

十六世纪中叶,欧洲的哈斯伯格王朝兴起,在匈牙利战区抵抗由穆斯塔法帕夏统领的奥斯曼大军。当战事呈胶着状时,苏莱曼大帝将眼光投向了位于地中海中央的马耳他岛。如果奥斯曼帝国攻占了马耳他,便可以此为跳板进攻西西里;西西里得手后,奥斯曼帝国大军便能够进一步向北进攻意大利。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将从南北两路(意大利和匈牙利)呈钳形之势,直捣欧洲的腹地。这一计划如能成功,分裂的欧洲将绝无抵御之力,信奉基督教的整个西方世界将完全被穆斯林所征服。 

(五百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正是沿着马耳他──西西里──意大利这条途径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从而扭转了欧洲战区的大局势。) 

如今,1564年夏秋之季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上的一连串失利,终于促使苏莱曼大帝迈出了这个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他对文武百官说:“征服马耳他岛,实为朕的一大心愿。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蛮荒小岛本身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成为我帝国开拓扩张之鸿图大业的一步。” 

十月的御前会议之后,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动了。巨大的原木从黑海附近的森林源源不断地运往伊斯坦布尔的船坞,各种工匠从全国各地应征前来赶造战船。兵工厂夜以继日地制造火炮、火枪、弹药和各种兵器。帝国的军队和随军奴隶有序地前往各个指定地点集结训练,每一个兵站也开始大批地囤积食品、绳索、帆布、木材以及其它军需物资。苏莱曼大帝还派出工程勘测人员伪装成渔民去侦察马耳他岛,绘制了详细的医护骑士团防卫布署和岛上的地理形势图,并在皇宫里建造了推演沙盘,和将领们研究进攻的战略战术。 

七十高龄的苏莱曼大帝无法御驾亲征;他从匈牙利战场召回了穆斯塔法帕夏,任命他为马耳他远征军统帅。穆斯塔法帕夏年轻时在攻打罗德岛的战役中因作战英勇而崭露头角,近年来又在波斯和匈牙利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帝国最负盛名的将领。同时,杰坝岛海战的英雄皮亚里帕夏也受命统领帝国海军,前往协同作战。志在必得的苏莱曼大帝还传令给以北非为基地的土固特以及阿尔及尔的帝国总督哈桑,让他们带领属下的穆斯林海盗舰队前往马耳他,辅佐穆斯塔法帕夏和皮亚里帕夏。 

苏莱曼大帝将穆斯塔法和皮亚里召入皇宫,对他们说道:“朕素知二位皆忠勇之臣,曾在朕的旗下转战南北,屡建功勋。如今朕召二位前来,乃是为了向二位亲口传喻:攻占马耳他岛,乃是朕的最大心愿。此岛自身的重要性固不言而喻;更为甚者,此乃帝国扩增疆土之宏图大业的关键一步。马耳他岛一旦得手,帝国水师将直驱西地中海,灭吾宿敌,扬吾国威。以马耳他为基地,朕将夺取富庶的西西里,进而北上意大利和匈牙利;庞大的日耳曼国将最终纳入吾奥斯曼帝国之版图。帝国无疆;二位的功绩将永垂青史。 

“朕自不惧任何异教势力。然马耳他距西班牙王所属之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甚近,他或于尔等攻打马耳他岛之际出兵相扰。故朕命二位分执帅印,一掌陆师,一掌水师。陆师以攻岛,水师以巡洋。朕将全权授予二位,并将朕的虎贲御林军之半数拨入远征军,以助二位一臂之力。望二位不负朕望,精诚合作,马到成功,以遂吾父皇之遗命。” 

经过五个月的漫长准备,帝国远征军于1565年三月三十日从伊斯坦布尔启航。 

这一天,伊斯坦布尔号炮连天,旌旗蔽日。穆斯塔法帕夏从苏莱曼大帝的手中接过了帝国远征军的军旗和尚方宝剑,登上了他的旗舰“苏丹号”。这艘具有二十八排划桨的战舰是苏莱曼大帝赠给穆斯塔法帕夏的礼物。皮亚里帕夏也登上了自己的旗舰:这艘战舰是帝国海上武力的象征,船尾高悬着三盏尾灯和一面绿色旗号,尾舷上镶着一块十尺见方的亮银牌,上面铸着代表着帝国威力的新月和马鬃金球。另外一艘战舰装点得富丽堂皇,船舷上以金银镶嵌构画出伊斯兰新月和可兰经文,主桅上飘扬着苏莱曼大帝的军旗和一面绣着“如朕亲临”的大旗,船头站立着帝国军中之花──虎贲御林军的司令和苏莱曼大帝的掌旗官。这艘战船,代表了苏莱曼大帝本人。 

一百余艘战船鱼贯驶过金角,船上站满了整装待发的帝国士兵和来自各地的自愿兵。这些自愿兵都是狂热的穆斯林信徒,以杀异教徒为生活目的。明亮的刀枪剑戟反射着日光,耀花了围观百姓的眼睛。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皇帝的近卫御林军,他们身穿镶嵌着金银丝线的华丽战袍,肩扛火枪,腰悬弯刀,白色的缠头上高高地飘扬着火鸡羽毛。这支一万二千人的御林军是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苏莱曼大帝在其中亲自挑选了六千人加入远征军。 

奥斯曼帝国远征舰队包括了一百三十艘大型战舰、三十艘中型战船、十艘大型商船、九艘驳船、以及两百艘左右的小型运输船。这支舰队装载着三万多名作战士兵、上千门火炮和各种攻城器械,浩浩荡荡地向马耳他岛杀奔而来。在那里他们将和来自北非的两万穆斯林军队会合;两军联手汇成一股飓风,以雷霆万钧之力,要将弹丸之地马耳他击得粉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