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地质之光

(2006-08-02 18:10:24) 下一个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中国的地质学是一个老学科,也是中国所有学科中最有所作为的一个学科。

不信吗?石油的发现,离不开地质工作者,虽然到现在为止,是谁发现了大庆油田,仍然是一盆浆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竟然比发现大庆油田本身还困难。不是谁说地质力学和大庆油田不相干吗?那李四光可是陆相生油的奠基人,不信你查查互联网,问问邓小平。什么,是黄汲清?黄老头生前是这么说,可是老先生已经死了,那陆相生油的第一发明权,还归他吗?噢,确实不归。这就对了。

两弹一星和神六飞船发射成功,当然更离不开地质学家。不相信?看看没有地质学家发现铀矿,你搞什么两弹一星?没有彭加木舍生忘死,在新疆的罗布泊勘察地址,你到哪儿回收飞船呀?

还有美国大兵为什么猖狂?萨达姆和本拉登为什么要钻山洞?还不就是因为中东没有世界一流的地质学家吗。要是有,哪里能让那一国之尊和精神领袖,都去越俎代佨,到处去打洞找矿呀!

咱先开一下玩笑,然后就言归正传,说一说让咱中国人长脸也显宗耀祖的地质学家们。

第一个,当然是丁文江了,他是中国的第一个地质学学士。有人说不对,是章鸿钊。这我不和你抬杠,因为丁文江确确实实是比老章早毕业了一个学期,虽然两个人是一年拿到的学位。对于地质学的发展,章鸿钊重于理论,丁文江则重于实践。大凡章鸿钊能想到的,丁文江都做到了,就是章鸿钊没有想到的,丁文江也都做到了,例如鼓吹好人政府和跟了军阀去做上海市的市长,都不是章老头所能想到的。所以说,丁文江实在是现代中国地质学的开山鼻祖。要说中国地质之光,也应该先说丁文江的。

第二个,是翁文灏。翁先生是中国地质学的第一个博士,地质学上的十八罗汉,都是他一手给培养出来的。在翁文灏主持中央地质调查所和资源委员会的二十年,是中国有史以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不仅发现了石油,而且发现了震惊中外的北京人头盖骨。另外,翁文灏也是中国从古到今学而优则仕书生从政的杰出代表,连后来的牛B烘烘的李四光郭沫若,再加上孔子孟子,都没有他老翁做的官位高:行政院院长,外加著名战犯,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了。所以要说中国的地质之光,丁文江之后,无论如何也要先排翁院长。

第三和第四,咱就不排了。因为涉及到政治,就说也说不清。

这第五个,就说说也是地质学家的化探专家吴昌荣。

根据新闻报道,2006年4月3日,原冶金部化探工程师、东北大学地质学教授,河北秦皇岛市原市长和市政协副主席,68岁的退休老人吴昌荣闭上了双眼。医生根据他的遗愿摘取了眼角膜,使两名患者,重见了光明。

2006年4月3日,秦皇岛原副市长吴昌荣病逝。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在秦皇岛市红十字会的监督下,他的眼角膜得以捐献。

报道说,吴昌荣是秦皇岛市首位眼角膜无偿捐献志愿者。就在老人去世一个月前,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辞世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我的眼角膜、肝、肾、心脏全部捐献,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制标本供教学用,无价值部分火化后撒向农田做肥料。  

  2006年3月3日,秦皇岛市原副市长吴昌荣,在病床上与秦皇岛市红十字会签下了捐献人体器官志愿书。  

很高兴有关方面还是帮助老人完成了其中的一项心愿,比起那些瞒天过海、与欺世盗名者,要崇高百倍。

据说,吴昌荣做了三十年的化学探矿,然后就弃学从政,也做的有声有色,这也许是受了地质学先辈们的影响。他在事业上的修行,已经由他的学生,根据官方的支持,写成了一本书《一生何求》。书写的具体如何,因为没有看到细节,不敢置评。但是吴昌荣先生这种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并且身体力行的做法,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社会,都是值得提倡的地质之光。

吴昌荣(1938-200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回复 悄悄话 《追悼丁在君先生》

翁文灏

原载《地理学报》4卷2期,1935年12月

在君先生的死是中国的大损失,“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人才如此难得!像在君先生的人中国能有几个?

在君先生是开始中国地质学工作之一人,他的功绩特别是在实行野外调查,在这一方面讲,他是中国地质学界惟一的人物。他在欧洲毕业後便从陆地经过云南回来,进了农商部便专心做他的实地调查工作,做地质调查所所长的时候,每年总有很长的时间在外考察,在地质调查所及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不但以身作则实地旅行,而且坚决主张全体学生必须做一定实地工作。地质汇报第一号中。在君先生序文苜引德人李希霍芬书中的话,他说“中国学者只知安坐室内不能吃苦登山,所以他种科学或能发达,惟有地质学中国人决不能做,”在君先生接下便说,现在我们已证明此话并不可靠了。中国学者登山涉水的工夫并不让人。这种工夫的养成全出在君先生热心提倡之力.

近年来在君先生做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他的工作第一在促进各研究所切实研究,把不能工作的人撤换了,把能工作的人请进来,而且与他们商定应解决的问题,应进行的步骤。第二在详实规定各研究所的开支,各所的预算很真实的按照他们一年度应做工作之必需数目来规定,省下来的钱用以举办以前未做的工作,其结果是工作加多而开支减少。他并成立了评议会,实际完成了全国科学院应有的组织。做这种事不但要热心毅力,而且要有充份的专门科学的智识与经验,在君先生死去之後,我想要找相当的继任人一定是很不易的。

在君先生的知识并不限於地质学与地理学,他对西南诸民族曾自行测量,他对全国人种曾搜集最完全的材料,他曾编动物学教科书,他也曾想用科学方法写中国历史,他真有极广博的知识。在君先生不但是科学家,而且是事业家,他曾做北票煤矿公司经理,用极少数的资本,能开采很多量的煤,国内媒矿极少能比得上的。他曾做淞沪商埠总办,收回司法权,提倡公共卫生,创立大上海市的计画,后来市政府的规模有许多部份都由那时开始。他对於中国的矿业交通以及军事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他的知识,特重事实,不托空言,这都从他的著作中可以证明。

在君先生对於政治是很热心的,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有志之士努力奋斗,本是当然责任。但是他的政治运命太不幸了。像他那样实事求是的人物,当然凡事都从实际上去做,一切虚名是不足计较的,但正惟如此,曾使他受了多少极冤枉的误会。近来几年国势愈危,他心中的悲痛自亦愈甚,他不但日夜不倦的为他小范围以内的职务努力,而且更不断的考虑国家的出路与民族的生命。我曾闻他对青年朋友痛说:“有知炽的人应刻苦用功,要有成绩的贡献,而且要有规律的人格,国家或亡,但我们必须留下不可亡的国民。”他又叹息政治的太不澈底,因而很矛盾的说政治生活是干不得的,因为不能凡事诚意的做。听了这种感慨正可想见他心中的非常痛苦。字林西报曾为他特著一篇论文,题目是一个真爱国者(A True Patriot),这真是在君先生最好的谥号。

在其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但是领导的能力和模范的人格,而他本身所做的科学工作,也有极伟大的成绩。他游踪所及范围极广,在滇黔桂诸省尤有详细的研究。他对於西南诸省地质地理和人种学知识的丰富,在全国很不易有人能相颉亢。他已出版的著作虽已甚多,但与可出版而尚未出版的材料相比较,那便真正太少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因著作总是自已写的好!即使我们能将他的遗著整理发表,(当然我们一定要做的,一息尚存此志不怠。)如何能及得他自已做的呢。所以未及充份发表者,实因在君先生对於科学文字看得非常重要,他必要将各种问题研究得澈底明白毫无疑问方肯下笔,而且又特别讲究绘图的精密,地形地质都一丝不能苟且,如此慎重常然出版不易很多了。这种办法任中国科学界出版太滥的时候,却是一种很好的反剂。

在君先生在中国地质学界中无疑的足称先辈,不但他的工作开始较早,而尤在他对於其他人才援引甚力,指导特殷。我们试追想他曾如何费力荐李四光先生做北大教授,如何用心做西南地质调查计划使赵亚曾先生等分途进行,如何极有见识的坚待黄汲清先生在瑞士必须做构造地质的实地工作,但不要在辽远地方写一知半解的中国地质论文。他有用人之明,他更能用人之长。

在君先生待人是顶好的,不但鼓励青年努力为学,即对其他朋友都是忠诚钝挚,毫无假饰。他希望他人好好的做人与他自己的期待一样,他人如果做错了事,他终是直言相告,和他交情愈厚的人他说话也愈直爽,“益友直谅多闻”待人固当如此,这正是他最忠实的地方,也最足以感动他人,所以他的好朋友特别多,特别爱他,闻知他死的消息,一定有许多人要堕泪,要悲闷,要叹息中国失去了一个极好的人才,不但平时与他要好的人如此,即是平素与他无甚深交的人也会有同样感想。

我对於在君先生平时所希望的,一是把他自己调查的地质地理与人种的知识,都绘图加说的写出来。二是能有机会为国家做几种真正的事业。现在这种希望尽成空了。但是只他已写的文与已做的事,已给我们极大的贡献与极好的模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