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听联邦调查局探员详解“郁向东盗密案”的来龙去脉

(2012-07-14 09:56:37) 下一个

听联邦调查局探员详解 “ 郁向东盗密案”的来龙去脉


2011 年 4 月 12 日,美国密歇根州 的法院判定,前福特汽车公司的华裔工程师郁向东www.hudong.com/wiki/%E9%83%81%E5%90%91%E4%B8%9C


的 “ 盗窃工业机密”罪名成立,处以 70 个月 监禁,并罚款 1.25 万美元。
话说在判决宣布的 7 个月之前, 2009 年 10 月 14 日,北汽研究 总院员工、中国公民郁向东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场入境时,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 。 此事很快引起全球新闻媒体,尤其是中文媒体的关注,当时也成为在美华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媒体的后续报道陆续披露了案情的细节和进展,各种论坛上的网友纷纷转载评论。
正如听故事的人都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样,人们不免要问,这个案件是如何东窗事发的呢?
据 美 联社报道称,是他的前女友曾经向福特公司透露,郁向东把福特的情报交给了可能的雇主 。
喜 欢刨根问底的读者不禁要问,这位 “ 前女友 ” 为什么要对郁向东做出这样恐怖的事情呢? 郁向东和她之间发生了什么令人不解的事情呢?


昨天是上周五, 2012 年 7 月 13 日,本人亲耳听到 负责此案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别探员克里斯 - 巴图罗先生
 www.icle.org/images/seminars/Brochure/2012CI4710.pdf
www.securitymanagement.com/news/fbi-publishes-tips-find-company-mole-0098

来上课时披露的一些案情细节,让这个故事的情节更加完整可信。笔者愿意在此添油加醋地转述一番,与大家分享,以便各位外籍华人能够吸取教训,避免重走老路, 再蹈覆辙 。

昨天 我们公司的保安部,在总部大楼报告厅为员工上了一堂关于到国外出差时必须注意的保密安全教育课。
他们特邀了底特律联邦调查局特别探员克里斯- 巴图罗先生,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来现身说法。
这位克里斯先生,看上去身手敏捷,精明强干,跟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熟悉的CIA ,FBI 探员的形象如出一辙。他自始至终一直负责此案。
2011 年 4 月 12 日那天,就是他在芝加哥国际机场,亲手逮捕了 郁向东。
后来他参与了搜取证据的工作,与FBI的计算机专家一起,把郁向东的计算机硬盘以及其它外部存储器翻了个底掉,找到了海量的涉案文件。 他也多次审讯郁向东,阅读了大量的涉案文件。由于是本人亲自全程参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所以他 的演讲特别生动精彩,内容也翔实可信。
他的演讲进行了大约 90 分 钟,包括一小时的演讲,和随后的 30 分钟问答 。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克里斯讲的,关于郁向东跟他的 前女友的故事。这些故事回答了我在第一段里提到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

话说 2005 年,在 福特汽车公司工作的华裔工程师郁向东先生,回国休假时带了一个俗称 “ USB”的移动硬盘盒,里面有一些他下 载的福特公司的技术文件,有些文件跟他手头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其中包括被 福特汽车公司定义为“ 敏感” 的设计文件。内容涉及到发动机 / 变速箱安装子系统,配电系统,电力供应,电气子系统和通用车身模块等等,以及其他一些系统设计规范。
不幸的是,这个 USB被他遗忘在 前女友家中。
( 据说,此时的 郁向东已经离婚,是自由之身。“ 留美博士”, “ 美国大公司雇员”的光环之下,回国找对象的郁先生,成为了许多国内未婚女士眼中的,“ 钻石王老五”。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力挫群芳的美女“ 前女友” 终于如愿以偿,跟我们故事的男主角烈火干柴似地一路发展到了零接触阶段。)
郁先生回到美国以后,继续 在 福特上他的班。
不久,国内有喜讯传来, “ 前女友 ” 高兴地报告说,他们的爱情已经开花结果了,作为孩子的父亲, 郁先生被要求立即汇款1000美元,以资保胎 。
但是此时的 郁先生,似乎是另有打算了,他并不想娶这位 “ 前女友 ” ,而是要为这一段艳遇画上句号。
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男人, 郁先生还是毅然寄去了1000美元。
收到汇款以后, “ 前女友 ” 又发布了最新指示,要求郁先生每个月都要按时寄来1000美元。郁先生真有些生气了。他真诚地劝告前女友关系到此结束,希望各自祝福对方以后分道扬镳。
可是,食饵吞钩的 “ 金龟婿 ”岂能轻易逃走。女的坚决不干, 严令 “立即娶我 ”。
郁先生感到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决定不再理睬 前女友的无理取闹,钱也不再寄了,量她也不会跑到美国来闹。
前女友岂能善罢干休,思来想去,她突然灵机一动,就在这个 USB 上做文章。
不久, 郁先生受到威胁, 女的讲要出手“ do something to you”.
估计是女方的老年亲友顾问团,沿用国内对付“ 乱搞男女关系” 的坏人的惯性思惟,祭出了 “ 找他们单位告状” 的杀手锏,希望 福特汽车公司的党组织和妇联出面来管一管。
于是,一封电子告状信写到了 www.ford.com 的顾客服务信箱 .
收到来信以后,福特的客服部门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处置。电子告状信在各部门之间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多半年,终于有人发现此信提到了福特公司的文件被拿到了外国,涉嫌泄密,于是把信转到了 保 安部。
保安部无权逮人,就又把信 转到了底特律的 联邦调查局办公室。
联邦调查局的领导果然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到,如果以此事做文章,在美国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上合反华政客之心,下合失业百姓之意,于是立刻立案,侦察取证。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省省了。

这堂保密安全教育课上的好。还真学到两条有用的经验教训。
第一,跟你工作无关的东西不要碰,不听不看不下载;
第二,不要带你在班上工作用的计算机去高危险国家和地区。
到外国出差时,可以带一台 “ 出差专用 ” 的计算机,里面只带最低限度的文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