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个人资料
舒怡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背井离乡?

(2014-03-27 17:08:11) 下一个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背井离乡?

 

舒怡然


离京前在我住的军队大院旁边,有一小撮违章建筑,因为它们被夹在两个单位之间,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四不管。我上下班经常会路过这一堆矮矮的小平房,有时不经意向里面窥视一下,多是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不超过十平米的屋子里,吃喝拉咋一体化。他们都是外地进京谋生的农民,南漂北漂的都有,干的营生净是北京人瞧不上眼的,诸如在农贸市场摆摊卖菜,开小店卖茶点,开理发美容店等等。因为无处安身,就在这貌似无人管辖的地段,搭建简易房,解决全家老小的饮食起居。

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这些陋室,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拆迁。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是违章建筑。记得后来两个单位开始协商,这些低矮的平房,很快被夷为平地,代之以拔地而起的高楼。住在那里的农民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许他们在这座喧闹城市的某个角落,又发现了一小块栖息地。他们肯定会的,我由衷地钦佩这些寄居于城市里的农民,他们似乎有着超强的生存能力。

我常常想,这些农民为什么要远离故土背井离乡,漂泊到大城市,过着在城里人看来并不舒坦的生活呢?金钱本身的诱惑,就足以构成他们迁徙的全部驱动力吗?显然不完全是,农民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故土,更深层的动因是他们试图改变自己身份的欲望。对他们来说,城市更象是一种诱惑,一个能够使梦想成真的摇篮。那里埋藏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暗含着各种富于刺激的挑战。

加拿大作家道格.桑德斯在《落脚城市》里,有这样精辟的分析,在上一个世纪,要摆脱自己出生的阶级,凭借的是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十九世纪初,有三分之一的人,靠这个途径能够摆脱自己所属的阶级。到了十九世纪末,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二分之一,看看1851-19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中有近半数的儿女所在的阶级与父母亲完全不同,而且向上流动的比向下流动的高出40%。

由此看来,当今的中国农民正在走着欧洲人上个世纪曾经走过的路。对于背井离乡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充满希望之路。然而,离开土地的他们很快便发觉,他们实际上是从一种贫穷转向了另一种贫穷。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还有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种种管理措施,使他们甚至他们的孩子,都很难融入城里人的正常生活。城市再大,也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栖息地,他们成了被城市遗忘的角落和一族。

择善而居是人类求生与进化的本能。即便谁都知道,并非满城遍地黄金甲,但抱着淘金梦想的人们,依旧会源源不绝地涌向城市。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逃离土地的欲望远胜于其父辈。就算在城市里饱受漠视屈辱,他们也无怨无悔,不愿意再回到故里。听听那一对农民工旭日阳刚唱的《春天里》,或许你会明白他们的渴望挣扎与无奈。

是固守于土地,还是远走他乡?这是一对永远的矛盾,也是人类自身的惘然。有谁能够真正意识到它,并做出先见之明的抉择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肥肥乖乖 回复 悄悄话 背井离乡的人怀着梦想、战胜恐惧,走向未知的世界--他们都是勇敢的人,值得尊敬。我们的祖先就是从非洲背井离乡,跨过千山万水,一步步艰难走过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