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帅哥Russell Crowe和《A Beautiful Mind》和天才

(2009-02-20 19:26:06) 下一个
第三部也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是《A Beautiful Mind》,这部电影我每看一遍,都会泪流满面。Crowe主演那位天才而不幸的数学家(却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John Nash,他的表演是传神的,尤其是演Nash病(Paranoid Schizophrenia)后独特而奇怪的行走姿态,非常让人辛酸同情。

影片的开始John Nash来到普林斯顿研究生院学习和研究数学,他虽然在专业上很天才,可他很明显地在与人交往上大有欠缺。也许是因为孤独,也许是因为他当时就已开始出现幻觉,他居然为自己造出了一个实际不存在的室友,一个imaginary friend。他在写毕业论文时,提出了他的创造性的理论“Game Theory”,这也是后来为他带来Nobel经济学奖的工作。毕业后他做了MIT的教授,并且在那里认识了他的妻子。可是同时,他的神经疾病和幻觉越来越严重,失去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而他的妻子(Jennifer Connelly 饰)自他病后对他不离不弃,一直尽力帮助他。一边raise他们的孩子,一边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一家人的生活。在他的妻子以及过去在Princeton的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慢慢能够控制自己并尽量正常地生活。他最后终于能够回到校园内教学并常与年轻的学生们为伴。

这部电影里最打动人的情节,是Nash的幻觉越来越严重,以致于他在幻觉和真实的世界之间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可信的存在。这时他的妻子把自己的手伸给他并让他紧紧握住,温柔而坚定地对他说“Baby, this is real!”,是要他以对她的信任来代替他自己明显出了问题的判断力。后来他通过逻辑推理也说服了自己幻觉的不可信。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可以信任的朋友或爱人,在我们自己没法作出真实客观的判断时,可以依赖他们的爱而做出正确安全的决定。

我从少年时期开始,便有幸结识并与各种极其聪明的人打过交道,对他们有所了解。非常懂得那些头上罩着“天才”光环的少年和成年人,内心可能经历的不为别人所了解的痛苦,以及在实际生活面前可能有的无力感和不适应。尤其是到美国后在大实验室里做研究的那些年里,身边就常有与John Nash类似(当然并不表示象他一样生病)的科学家们。我看着银幕上的Nash,心里总觉得这个人是我见过并且熟悉的人,我懂得他,并能与之相通。一边是远远超出常人的talents,一边是在现实中helpless的个性。每每见到这样的人,就会升起一种要给予他们多多的照顾和爱护的愿望,恨不得自己变得极有能力,而能够保护别人。

卓越的天才与神经有些缺陷之人往往有些难以分辨的相关之处,梵高和尼采就是这样的例子,音乐神童莫扎特也属于此列。这个从属命的角度来说,我会认为上帝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礼物是一样多的,假如你在某个方面过于gifted,那么就一定会在另外的方面有所短缺,不然对于别的个体就不公平了嘛!当一个人出奇地幸运,似乎拥有了令人所羡慕的一切,比如才能、外貌、家世等等,那么他或她缺少的可能就是length of life了。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说,比如林徽因,我想她这种集美丽、才气、灵性以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是所有才女们的梦想,可是她的生命里就缺少了健康和length of life。当然这是非常不严谨的谬解,大家别当真。

另一种带有一半科学性的解释是,若将人的大脑类比于计算机,所谓一个人聪明其实就是其大脑的内存(Memory)比别人大,以及其CPU的处理运行速度比别人快。对于半导体工业以及集成芯片(Wafer)的设计和生产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2000年以后,高端(processor和memory)的集成芯片中作为导体的金属均由原来的铝(Aluminum)升级到铜(Copper)。大致原因是集成电路越来越密,运行时单位面积所产生的热量大到来不及散发,所以选用传热相对较快的铜。作这个类比的意思是想说,对于那些过分聪明的人,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比起常人来,是需要用性能更高的有机物来造的。但是人的器官当然不能象半导体工业一样,每几年都来一次革新。呵呵。记得在《莫扎特》的电影里,莫扎特一兴奋起来,就停不下来。持久的过热而不能及时cooling down,估计是很容易将一些神经元件“烧坏”的。所以,天才们若在精神的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一点都不奇怪。

Russell Crowe本人又何尝不是天才式的演员呢!从他的眼睛看进去,里面是深深的海洋。我曾经甚至认为,他的双眼里包含的激情和智慧等于他同时代的所有好莱坞一线男演员的总和。如果要找出一个前辈男演员来归类他,我以为他与马龙.白兰度最相象。天才的一大特点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更不容易受别人和环境的约束。Crown后来在好莱坞顶了一个Bad Boy的名头,除了与各路女明星擦出火花外,还在公开场合动粗等等,几乎遭封杀。我看他当时的行为,有点象将少年的反叛与中年的危机混合在一起爆发出来,很有些怕他失控。好在他后来娶妻生子,在新西兰的牧场里安定下来。也许责任和平淡的家居生活有助于Calm him down,帮助他达到收放自如,而将其艺术生命稳定地延续下去。

其实一个天才型演员的机会反而不如商业性电影明星们多,精彩的剧本和出色的导演就象爱情一样可遇不可求。象Crown这样在全盛时期连着演了三部不凡的电影,已经很幸运了。希望他象白兰度一样幸运,还能有象《教父》一样精彩的电影在等着他。虽然他的外表不如过去那样帅了,我仍然欣赏他愿做他的粉丝。

拖了一两天,赶紧写完算交作业了,呵呵。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