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故事

可能这是一片可以翻开回忆倾诉往事的地方......
正文

大学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2009-01-07 22:33:42) 下一个
那一年,我们学校自主招生,凭借会考成绩就可以直接申请入学了。依稀记得申请的那天在下雨,我们一行三四个人,所有手续在一个室内的篮球场里办理。来的高中生都是要么害怕高考,要么就是不久的将来要出国,没有考高考的必要。我们是第一届收费生,说来和后来的自费生也没什么两样,就是奖学金多点。学费两千七,一等奖四千,二等奖两千,三等奖一千,鼓励奖五百。正因为这一点,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都跑来了。此举后来引来很多指责,其他大学基本那一届没有招到什么优等生。后来才知道,那天申请碰到的很多人几个月后都成了我的同学。

录取后的心情很难忘,放下手里的书,长虚一口气,解脱了。我们是幸运的,可以比其他人早开始暑假。那年的暑假是轻松的。高考当天等其他同学的电话,成了帮他们减压的唯一途径。高考全部结束的那天,天在下着暴雨,似乎老天不愿看到那么多的学子就此结束折磨。

有得也必有失。我们的暑假比别人结束都早。八月十八号是去学校报到的日子。好像天也下着雨,父母陪我一起去的,交学费,领饭票,再到寝室帮我铺床,一再叮嘱一切小心等等。其实我家离学校也就一辆公交车直达,真要想家的话,一个小时不到就可以到家了。这可能是从小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奢侈”吧。因为本地的大学有大多数都会招本地学生,而且本地高考生都不用考全国高考试卷,似乎这都是这直辖市应有的特权。

报到的当晚,我们就要考英语,后来知道是为了大学英语分级用的。也就是那天,我第一次遇到了她。她考试的位置就在我后面,我们是靠门一排的最后两个位置。考试结束后,她就趴在桌子上,表情看上去无所谓。我那天考试的感觉非常的不好。记不清是隔了几天还是几星期后,成绩才公布的,很幸运我被分在二级,绝大多数人被分在了一级。她寝室里有两个人被分在和我同一级。

接下来的两三个星期就是军训,也就是一个训练体力的程序。接下来就是选课了。其实我们学校也就是拿我们作试验,第一届选修制。同一个班级,并不一定在一堂课上上课,一切以选课为主。选课前,每人会发到一本选课手册,里面有课程名称、编号和老师名字。估计现在各大学也八九不离十了吧。可是那时候我们入学才几个星期啊,谁知道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啊,随大流吧。选课的次序是按照会考成绩来定的。很多人因为排在后面,都没有选到自己理想的课,还好还有其他老师和时间供选择。那个时候才明白,选晚上的课就意味着早上可以睡懒觉了。

第一学期有三十六个学分,一个学分一个课时,就是一个小时的课。一个礼拜六天,一天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说是说学分选修制,其实第一学期大多是基础课,大家基本就是分散在两三个老师下面,两三百个人,怎么分也都是在一起的。那个时候除了上课,就是认识同学们了。像我们系,男多女少,这就更有必要了,好像这是四年大学生活正式开始前必修课。真的一个都不能少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