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正文

道德经 第54章 善建章

(2010-09-21 12:02:10) 下一个

     恭闻日月之在天,其大明之光,未尝私照也;圣王之在位,其大同之德,未尝私亲也。日月之照无私,所以光通天地之大;圣王之德无私,所以化行天下之广。是故善治天下者,不纵耳目之欲,不适躬体之便;不以贫贱撄ying其心,不以富贵介其意;不以强弱取胜于邻国,不以异政扰乱于民生;不以谗佞轻忽于四海,不以欺罔失信于天下。所以化溢四表,德被无穷!

     天下民,怀其德,颂其美,被其泽,乐其业。是故同于身,而万身一身也;同于家,万家一家也;同于乡,而万乡一乡也;同于国,万国一国也;同于天下,天下一天下也!当此之时,身无不修,家无不齐,乡无不和,国无不治,天下无不平矣!倘若不然,大同之德不修,私智之心一立,则四海之内,扰扰不齐;天下之事,紊紊难治矣!今日文中所讲者,正是此义。

      此章经旨,重在善之一字。善者,体无为之理,用自然之妙也。人能会得此,则无所不善矣!

 

善建者不拔

       善者,犹言最会也。建者,立也。拔者,去也。我立于此,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阴阳不能易,天下不能违。至坚至固,至常至久,终不能拔而去之也。故曰: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日夜不忘,身心合一,谓之抱。始得终失,不能长久,谓之脱。此至善之理,不但建之不拔,人能守其终始,谨其进退;保固中心,而一时不忽;任重致远,而片刻不违;自然道同天地之广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于天下,其泽可流于万世。虽日久而不能泯没,虽时易而不能变迁。此所以谓之善抱,此所以谓之不脱。故曰:善抱者不脱。

 

子孙祭祀不辍

       至善之道德,既不拔不脱于天下后世,则道德之广远,百姓尚且不忘,何况子孙?子孙之祭祀,自然不辍。古礼之祭祀,皆在仲月旬前,择一吉日,预先齐戒,省牲涤器。至日设蔬果酒馔(zhuan),诚敬感格洋洋乎。祖考如在其上,以尽人子之孝。祭祀不辍,亦道德之报也。

       修道之人,必使天下后世,子子孙孙享之不尽,用之不穷,方见道德隆厚之远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此五句,皆是以道德修为之妙,明其不拔不脱之义。若是修之不纯,则道不广,德不大。建之者,岂能不拔?抱之者,岂能不脱?何况祭祀岂能不辍乎?

       万物有根,万事有本。固其根,则枝叶自茂;修其本,则万事自立。所以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乡;乡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之本,在于德。此德既立,则身无不修,家无不齐,乡无不和,国无不治,天下无不平矣!是以修之于身,天德全备,人欲之私不有,是非之念不生。敛之于内,此德无不昭明;发之于外,此德无不形著;身心内外,头头都是此德;进退出入,步步尽是此德。虽有困辱之事,切迫于身,亦不能害其德;虽有生死之变,交临于前,亦不能失其德。所以德之实际,不变不迁。故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不但修之于身,又且修之于家,孝之于亲;敬之于兄,友之于弟;和之于妻,慈之于子。是推我一身之德,一家老幼,无处不善者也!是扩我心之真,尊卑长幼,无人不善者也!故曰: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不但修之于家,又且修之于乡。不以贤智先人,而惟恭是饬(chi);不以侈泰自是,而惟俭是尚。交于乡党,无非一理之实;施于远近,无非纯全之德。故乡党见之而起敬,邻里就之而钦崇。有德之言,人人仰慕;有德之事,处处尊崇;有德之名,世世不朽;有德之实,在在知闻。故曰: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又不但修之于乡,又且修之于国。德之至善,可以及于国人,可以化于百姓;可以立纲常,扶大义;可以明天理,正人心。尽于君,君无不信;及于臣,臣无不忠;施于民,民无不安。日远日大,日久日新。泽在一时,可为万事法则;功在目前,可为万代不朽。故曰: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不但修之于国,又且修之于天下。德之至善,譬如天地之广大。虽草木昆虫,各遂生成之德;虽贤愚贵贱,均沾化育之恩!天下之百姓虽多,未有一民不被其泽;天下之万物虽广,未有一物不蒙其化。所以万物一体,天下一德。周流而不滞,普遍而无遗。故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今之人,果能以正心诚意,修之于身;以孝悌忠信,齐之于家;以敬上爱下,处之于乡;以无为无欲,治之于国;以道德仁义,施之于天下;到此天地,鸟飞鱼跃,无物不有化德之妙;朝野乡邦,无人不归于德化之风;是为成德之君子!修行之人,于此可不勉矣?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此五句,是言圣人视家国天下,无所不至之义。圣王,观天下众人之身,如自己之一身;观自己之一身,即是天下众人之身也。譬如身不自爱,以爱身之心,爱于天下;财不自立,以利己之心,利于天下;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惟知天下之身,不知自有其身;惟知同于一身,不知自私一身。所以以身观身,而进修不异;人人观身,而修己同然。以身观身,盖是此义。

       圣王不但以身观身而已,又能以家观家。家之中,有父母,有兄弟,有夫妇,有子孙。天下之家,皆如是也。圣人观天下之亲,不异于自己之亲;观天下之家,不异于自己之家。所以教于家者,即以教于天下。教于天下者,即如教于一家。家家有六亲之美,家家全人伦之道。天下之人,同然而亲,不异于亲;同齐其家,不异于家。故曰:以家观家。

       圣王不但以家观家,又能以乡观乡。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共一万二千五百家,谓之乡。圣人处于一乡之中,观天下之乡,不异于本土之乡;本土之乡,不异于天下之乡。所以化于一乡者,即化于天下之乡;化于天下之乡者,即如化于一乡。一切乡党之风俗自美;一切邻里之德化自淳。文中言,以乡观乡,盖是此义。

       圣王,又不但以乡观乡而已,又能以国观国。国虽有大小之分,有邻国本国之异,圣王道同天下,不生本国邻国之心。德被生民,不起大国小国之见;因时顺理,而万国同观;修德省躬,而千邦一致;国国同观,而国无异政。观有同心,而心无异心。故曰:以国观国。

       圣王之德,又不但以国观国而已,又能以天下观天下也。天下虽大,圣王必有仁义遍及之心。虽遐方异域,不因远而视为度外;虽山河险阻,不因难而懈其扶字。所以四海同风,万民乐业者,圣人不敢以天下为己有,观天下于大公也!六合一道,朔南教讫者,圣人化天下为己任,观天下以一心也!

       观天下于大公,观天下于一心,圣人所以无一毫私意,皆因圣人无一念不谆至也!故曰: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此二句,乃是总结上文之义。上文所谓修身之德,修及于天下;观身之德,观至于天下。吾何以知一德立,而天下之万善并立?一德成,而天下之万理具成?正因为德无不同之德,观无不同之观。天下之身,天下之家,天下之国,天下之天下,处处同然,在在不二。大同之善,无往而不善;至一之理,无往而不一矣!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切思圣王之治天下,自本而支,自源而流。推广一身之德,不但及于家,及于国,又且及于天下。虽仰观天道,风云雷雨,此德无处不感应;俯察地理,山川河海,此德无所不运化!可通乎神明,可贯乎古今。孰能测善建之不拔,善抱之不脱,有如是无之妙也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