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为自己收藏。
正文

《Hunger Game》一部成功的爱国主义大片

(2012-03-25 21:34:53) 下一个

《Hunger Game》一部成功的爱国主义大片


周末看的。一开始孩子闹着要看,说他把书都通读了,而LD不同意,说要街上逛逛。俺为了讨好孩子,就逛着逛着,逛到了电影院门口。于是,买票看电影就顺理成章了。

看了,特失望。血腥的人类自相残杀,一种供人观赏的人类自相残杀。

2200年前的罗马角斗出现在现代化的屏幕上,用的却是将来时的超现代化背景。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会带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灌输,据说这个小说的读者不少是小学中学生,我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很简单。郊外的12个区要推翻首都,失败了。首都要惩罚这12个郊区,时刻提醒他们所犯的错误。每年从各区出一男一女,让他们自相残杀,其中只能有一个胜利者。今年,第12区的一个女孩被抽中,她的姐姐为了妹妹,自愿出征。颇有花木兰的意思。不同的是木兰是抵抗外敌,而她是去与同样被奴役的人杀戮。

当人被放到那种他无可改变的环境中之后,他就要学者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不少的孩子就把能杀掉同类取胜当作一种荣耀。那个志愿的女孩从一开始对这种杀戮极度的反感,到慢慢的适应,到不得已也杀掉几个,为了自己不被杀掉。

我看着这部电影,第一个闪过头脑的是,美国的印第安土著。

等我看完这部电影,闪过头脑的是,西方的殖民主义。

当电影尾声,12区的一对男女双双成为胜利者荣归故里,观众中爆发出掌声,你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在灌输西方殖民主义上是成功的。当你为胜利者鼓掌时,可以完全不顾被你们关在笼子里自相残杀的那些生命。西方人感到兴奋的是,他们赢了,他们对待被征服者的权谋赢了。

影片中的颈髓:比恐怖更强有力的是希望,一点点希望,不可以太多。

这就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精髓,让你有点希望,不会揭竿而起;让你们自相残杀并以之为荣,从而被分而治之。看看今天的国际政治,西方列强莫不是以此为宗旨。

《Hunger Game》对西方下一代来说,不棣是一部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